王如晨:不夠徹底的信息化制約智能家居的發展
3月28日消息,資深媒體人王如晨于昨日(3月27日)在新浪博客上刊發了一篇《從“智能家居”概念泛濫說開去》的博文。文章對智能家居過去、現在的發展進行了總結,重點分析了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障礙。他認為,除了政策的限制,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掣肘,還在于一場不夠徹底的信息化過程。
王如晨認為,由于中國ICT業的基礎設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智能家居都已經有了滲透家庭的關鍵籌碼。但是“智能家居所涉及的信息化范疇,要遠遠大過原本集中在娛樂層面的家庭數字化、信息化層面。智能家居對家庭之外的公共網絡、社會性網絡有更多依賴。而在中國,這些領域大都是信息孤島。即便是娛樂、社交,也有很多障礙,商務、SOHO、教育、健康、購物等服務就更是孤立”。
以下是博客原文:
從“智能家居”概念泛濫說開去
今年1月份,我在新浪微博里說,“智能家居”這個名詞很快就會叫濫。果不其然,過去兩個月,本地無論白電黑電企業還是IT陣營的企業,都叫著智能家居。我知道海爾為了強化這一布局甚至差點收購某知名互聯網企業,沒得手便狠心挖了它關鍵高管去。至于后來與阿里在日日順上達成合作,本也是競合關系下的利益捆綁。
今天我來粗略梳理一下智能家居概念為啥混亂,以及過去兩月熱鬧背景下是否真能帶來短期的機會。
從理念來說,智能家居不新。要說純粹的思考,幾十年前都有類似的構想,許多本所謂高速公路背景下的書,都描繪了略帶夸張的數字家庭的未來,無非是電影里出現的那種。
略微切近的一本書,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也將家庭信息化視為一場革命,他認為,家庭的電子化,有利于人們向家庭回流,在社會層面有利于穩定。
更近一點、明晰一點的構想,當然屬微軟維納斯計劃。其實它已經是智能家居概念模塊。我很佩服微軟在1999年提出這樣的計劃,至少它是從貼近民生的角度來思考信息化的。微軟那時失敗,除了產品本身并不太實用外,歸根結底還是當時基礎設施還沒有成熟。但是,微軟的挫折教育了市場,不但給中國IT企業尤其是PC類企業一種新路徑,也給了當年陷入恐怖低價競爭的中國彩電企業一種互聯網啟示。當初長虹率先降價引發血殺,到維納斯計劃時,國內彩電企業已經是陷入泥淖。
2000年開始,國內家電廠商相繼提出數字家電構想,并基于自身對“數字家庭”概念的理解推出了相應產品。大部分都是基于電視的數字化終端。比如TCL的家庭信息顯示器(HiD)、長虹網絡回放電視、康佳E視通網絡電視,但是,當年網絡內容有限,而基礎設施遠未成熟,加上中國廣電業與電信業競爭水火交織,很快便淪落了。
幾年過去,海外數字家庭概念尤其游戲機概念外,也逐漸改變著本土企業的理念。在主管部門支持下,相關機構、中國IT企業、家電企業群發展起兩大網絡家電的標準,即所謂閃聯與E家佳,一開始還曾有差異定位,后來就開始斗爭了。
閃聯陣營主要是聯想、TCL、康佳、海信、長城等公司;e家佳陣營主要是海爾、清華同方、網通等公司。當時爭得不可開交。
最后兩個聯盟都沒有真正發展出顛覆性的產品與方案。但鬧歸鬧,它們進一步教育了市場,應該說互聯網的思維已經滲透在與家庭有關的網絡應用中。當然,表現最自由的還是機頂盒,呵呵,記得一下起來很多家。
再次觸動人心而且讓人再度感覺受挫的是盛大盒子。這個帶有娛樂功能的終端,因違反當時監管政策很快擱淺落幕。這是陳天橋足以讓IT業記住一輩子的失敗事,也是成功事,盛大以自己的經歷教育了市場。
巨頭英特爾也曾受挫。2006年,它在中國謀劃過激動人心的數字家庭計劃,并曾推出過基于臺式機處理器方案的歡躍平臺。本身是個臺式機,但融合電視功能,用戶從咫尺之間的應用變為三尺甚至三米的市場,可以延伸到客廳與臥室。我記得2006年英特爾曾組織很多力量宣傳這計劃,在北京、上海等地組織過討論,當時彩電陣營與PC陣營誰也不服誰,表面桑,兩大陣營好像抓到了一塊大蛋糕,但更多的是不踏實。一年之后,歡躍平臺的聲音消失了。
產品方案失敗,并不意味著智能家電消失。智能家居概念一直在完善。它始終存在于中國家電企業、IT企業的思考中,尤其是家電企業,這是它們一直從事創新的基點,有的是很明晰的計劃,有的則是誤打誤撞。中間,日企NEC、日立、東芝在中國市場也都宣傳過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在日本應用成熟。某年去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那邊,它們也有很成熟的智能家居方案。
但在中國市場,所謂智能家居概念,這一領域其實涉及到三網融合背景下的政策障礙,它導致許多基礎設施根本無法在這個概念下有效地整合利用,原本應該最具市場發展潛力的中國家庭,中國的客廳與臥室,一直呈現信息孤島狀態。2008年熱起來的物聯網概念,也曾在智能家居層面有過反映,但是很快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工具,許多真正的項目于構想,雖然有一些持續落了地—尤其是上海這邊還曾借世博之際將一些應用范圍有限的項目炒了一下。但是,物聯網并沒有真正滲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2013年,“智能家居”再度朗朗上口了。它有著上口的背景:寬帶中國、三網融合等戰略雖然口號大于實質,但中國ICT業的基礎設施水平確實已經超越很多國家,甚至少數發達國家;中國成為全球手機、電視第一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中國互聯網企業群快速崛起;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瘋狂膨脹。無論從設施還是應用以及市場需求看,智能家居都已經有了滲透家庭的關鍵籌碼。
但是,有了市場東風,未必一定能快速健康地落地。除了依舊有很大限制的政策障礙之外。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掣肘,還在于一場不夠徹底的信息化過程。
智能家居所涉及的信息化范疇,要遠遠大過原本集中在娛樂層面的家庭數字化、信息化層面。智能家居對家庭之外的公共網絡、社會性網絡有更多依賴。而在中國,這些領域大都是信息孤島。即便是娛樂、社交,也有很多障礙,商務、SOHO、教育、健康、購物等服務就更是孤立。
智能家居行業急需整個社會層面的信息化支撐,并對整個行業的標準提出了要求。這不是某一個廠商、某一個部門、甚至某一個地方政府所能完成的,除非你只想在局域網或城域網概念生活。
有些基于電視、盒子或所謂超級電視的視頻新媒體企業,已經將這個概念作為方案利器,但是,截至目前,還停留在幾個有限的電視APP應用上,根本成不了氣候。智能家居的概念遠遠大過基于電視的家庭信息化方案,它不但涉及家居終端、家居環境,更是涉及家庭與家庭外的信息化鏈接。
因此,基礎設施的進步仍然還不能為智能家居的發展開拓出關鍵之路。概念的泛濫,掩蓋不住一場營銷的事實。如果你仔細觀察推行方案最積極的企業,它們要么是靠概念生存,掛羊頭賣狗肉,指東打西;要么是歷史包袱太重,需要一種來刺激營銷,甚至是將過去的庫存以一種新的方案名義完成傾銷。這不是一種負責的做法。
但是,無論智能家居概念多么混亂,市場多么不規范,這個階段,也只有企業原始的沖動才能將概念落地,我是不敢指望主管部門制定美好的行業標準引來利益爭奪然后大家撕扯一時妥協下來最后成了一個籮筐,不倫不類,最后真正搶去核心市場的,還是洋面孔的方案。
相關文章
智能家居安全正在走向汽車
早些時候,福特和ADT宣布成立一家名為Canopy的合資企業,承諾為車輛安全提供“突破性技術”。圖片來源://pixabay.com/images/id-407181/本周早些時候,福特和ADT宣布成立一家名為Ca...
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人們對“AIoT”與智能家居的態度
過去的12個月無疑非常艱難,新冠病毒大流行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嚴重破壞。而且,非常不幸的是,現在每個人都意識到,Covid-19可能會將繼續存在。當我們開始接受這一事實時,我們現在正在尋求適應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與周圍世界互動的方...
智能家居標準Matter發布推遲到秋天
智能家居標準Matter的發布再次推遲到今年秋季。它原定于2022年春季發布,然后推遲到夏季。連接標準聯盟(CSA)的一份聲明稱,在其成員從拉斯維加斯的CES回來后,他們研究了如何兌現Matter的承諾,即不僅要有強大的規范和...
智能家居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就在元宇宙
如今,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各大企業的必由之路,對于智能家居行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更加重要。同時,受益于智能化與數字化的契合,讓相關廠商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家居元宇宙的出現,也許讓行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真正道路就在...
智能家居技術與應用的未來發展趨勢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專用網絡,你知道通過遠程控制連接和操作多個家庭設備是什么感覺嗎?不只是指你的計算機、平板電腦或手機,而是指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家庭設備或技術,例如廚房用具、家用電器、熱水器、燈、百葉窗、寵物喂食器,而且這個列表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