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布局智能硬件:哪些固有思路要打破?
日前互聯網巨頭進軍智能硬件儼然成為一種潮流:谷歌32億美元收購 Nest,Facebook以26億美元拿下了虛擬現實設備(眼鏡)公司Oculus VR;亞馬遜傳出今年推出智能手機,阿里涉足智能電視,百度推2代電視棒、智能電視,投資百分百手機公司,360推出了新的智能硬件產品——智鍵,有關騰訊與小米軟硬件合體的傳聞也不脛而走,傳統IT“軟件”巨頭或者互聯網巨頭都在智能硬件領域插足并布下棋子。
目前有種說法是互聯網公司針對硬件再發明帶動了硬件業的復興。而目前來看,以運動穿戴、醫療健康、智能家居、汽車智能化這四個領域最為熱門,國際上的互聯網巨頭布局智能硬件已經呈如火如荼之勢,相對來說國內BAT三巨頭目前動靜較小,但從騰訊與小米合作的傳言以及百度在智能硬件的頻頻動作可以知道,BAT從軟件領域沖入硬件領域的全面廝殺,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布局硬件領域與互聯網上搶占入口,先圈用戶再圈錢那一套玩法是不是通用,應該有哪些思維邏輯,這些應該是互聯網巨頭布局硬件需要思考的問題。
布局智能硬件:互聯網固有優勢不能遷移 只能融合
快速迭代、用戶體驗、免費模式,混這個圈子里的人都能脫口而出,但這些思維在智能硬件面前,也只能是空談。硬件與軟件在運營模式、生產資料、盈利模式上有著天壤之別。首先在于技術研發的門檻高,互聯網企業常說的是快速迭代,但智能硬件由于工藝以及品質的要求非常高,產品從立項到推出市場,其中周期漫長,甚至不允許有試錯的機會,不可能做到快速迭代,快速迭代無疑也會導致產品的質量口碑不斷下降,如果涉及到生產質量環節,對整體的品牌都會有影響。
另外,BAT三巨頭都有用戶的優勢,布局智能硬件必然會尋求用戶規模的增長,但智能硬件的生意不同,因為背后還有供應鏈、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問題,用戶的大規模增長,會影響到硬件銷售渠道的各個環節,另外,在設計研發、供應鏈、硬件設計、成本控制、庫管等各核心環節均是互聯網巨頭所不熟悉或者并不占據優勢的領域,這些環節風險無處不在。
固有優勢不能遷移,只能融合。以目前BAT均殺入了“智能家居”領域的案例來說。目前阿里巴巴和美的合作發布首款物聯網智能空調。百度入股智能家居企業海眸科技,它的核心產品是家庭智能遙控產品。微信合作伙伴大會則展示了利用微信遙控空調和電視。BAT進軍智能家居領域,都涉及到硬件、云服務和智能終端。而BAT三巨頭的優勢是云服務和智能終端,懂用戶、擅長互聯網思維和云端技術,包括數據存儲、計算和挖掘能力。那么BAT只需要做好智能家居終端上的App的人機界面、控制樞紐,而云則連接、數據和服務的中心。傳統家電廠商擅長的是硬件,真正的硬件研發等需要放手給傳統家電的資源和渠道,如何與傳統家電的硬件優勢互補融合,挖掘用戶需求,是BAT需要做的功課。
互聯網的盈利法則在智能硬件領域不通用
接下來談盈利模式。中國的互聯網拉用戶的核心是免費,而互聯網的盈利法則是流量加商業模式。互聯網必須有用戶才能支撐商業模式的構建,這一套模式遷移到智能硬件是否能通用?我們做一番假想,互聯網巨頭在拉取到海量用戶后然后再尋找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邏輯是硬件不掙錢,作為用戶入口存在,如果智能硬件等于互聯網硬件,那么硬件大多要免費或者低價,進而在虧錢的基礎上燒錢搶用戶,假設一款高質量的智能硬件虧50~100元左右,100萬用戶則是5千萬到1億,而如果用戶達到1千萬甚至上億呢?燒錢模式如何持續?
一般來說,互聯網盈利法則都是通過硬件背后連接的信息、廣告實現等增值服務來盈利,或者通過內置的軟件沉淀下來的用戶行為數據來變現。但這種服務在智能硬件領域能不能變現還不好說,而目前,比如百度隨身 Wi-Fi、路由器、電視棒和攝像頭這樣的產品,除了低價之外在產品本身沒有什么亮點。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做軟件,當用戶數海量增長時,支出的成本可控,而硬件則會面臨庫存的壓力。所以對于互聯網巨頭布局硬件來說,需要遵循的盈利思維邏輯是:硬件產品應該具有滿足用戶需求并具備優質體驗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個性化數據探索反過來應用在硬件本身提升用戶個性化需求,需要通過產品本身的亮點與創新超出用戶期望,僅用便宜的價格或者免費模式來圈用戶恐怕行不通。
布局硬件領域的要點:市場成熟、關聯性強、符合國情與未來發展趨勢
那么互聯網巨頭應該如何布局硬件產業?首先看幾個案例,亞馬遜推出的Kindle,為什么可以占領數字媒體內容入口,并且改變了數字出版的生態?原因就在于這款產品本身為用戶創造了更好的閱讀條件,并切實改善了用戶的閱讀體驗,而反過來更確保為亞馬遜整個數字媒體內容生態帶來更多盈利模式。
目前360推出智鍵,盡管爭議頗多,但基本沿襲了360的主線業務與移動互聯網的布局的邏輯需求,作為小型產品,定價低,主打安全和定位功能,對于小白用戶而言,這款產品也是剛需。目前360智鍵的發展前景暫時看不到,但是從布局來說,硬件定位于互聯網產品本身推廣的思路邏輯是沒有問題的。
在國內互聯網三巨頭的硬件布局中,目前看起來好像只有百度對于硬件布局比較感冒,可能在于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一直缺乏好的路徑與入口,寄希望在硬件上找到出口。
百度硬件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小度以及dulife。小度系列產品以及百度發布的 dulife 平臺都是通過與第三方公司合作,百度植入了互聯網服務尤其是百度云的產品,目的在于拉動用戶規模與百度賬號活躍度。dulife 是由硬件公司獨立開發可穿戴或體感設備類智能硬件,專注于提供人體健康服務的可穿戴設備品牌,深度整合了包括健康數據存儲、分析、處理,展現以及為用戶定制所需的健康云服務。
百度的“健康云”是不是在炒作概念暫時不提,但這個概念卻無疑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領域。針對智能醫療領域,百度的產品還包括MUMU血壓計、Latin智能體脂測量儀等。從我國的國情可以知道,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現狀凸顯的非常嚴重,醫療體制改革依然步履艱難,“就醫難”頑疾短時間內難以解決,而且老齡化社會在加速到來,基于健康的投資是絕對剛需,智能硬件往醫療健康去契合無疑是吻合未來趨勢的,而且有著充滿想象力的市場空間。
因此,智能硬件布局必須找到大眾消費者的“痛點”所在,接地氣并滿足切切實實的需求,針對用戶體驗與需求、自身互聯網產品布局的關聯性和未來趨勢方面進行全面把控與思考。
做好產品細節、渠道、應用場景、贏利點的閉環
互聯網巨頭布局硬件產品,大多數硬件公司寄托于產品的先完善,再慢慢改進細節與做工。但智能硬件一旦大規模生產,由于產品的硬傷,致使在后續需要多次研究和改造零部件,造成資源的損耗。比如國內的360智鍵與小米快按鈕,目前就有網友吐槽:產品只支持Android系統,而且安全性無法把控,容易與耳機打架,并且容易被原生按鍵替代。這些問題怎么解決?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環節,卻往往是硬件產品布局的關鍵。
另一方面,布局智能硬件往往是站在一個空白而且未普及的市場,很容易忽略掉的就是產品的應用場景。在這些應用場景里目前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產品,用戶的挑剔不僅會針對產品的做工是否夠精致,而是來自于應用場景是否夠充分。
而智能硬件產品不是獨立化的APP,進一步會是牽涉到實體的體驗與質感等,比如BAT三巨頭若要推出類似極路由和小米路由這類智能硬件,在路由器產品本身已經普及基礎上,如何從控制著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進而從物聯網、大數據、內容分發的角度去創新布局生態,是需要思考的重點。而接下來的問題是,用戶體驗如何滿足,渠道代理商選擇,如果快速圈住吸納第一批種子用戶,另外,與傳統制造業相比,互聯網企業長于線上而弱于線下,后續鋪設市場應采取什么樣的模式,都是需要思考的方向。
與此同時,在智能硬件方面,用戶體驗復雜而且多元。智能硬件的關鍵在于智能,用戶的需求不僅在于滿足功能,更重要是讓產品的觸感、觀感有跡可循、滿足趣味需求并讓用戶尋找存在感,都是硬件產品需要去把握,產品若具備吸引力與辨識度,而最終,基于智能硬件的贏利模式也會隨之而來。
相關文章
工業互聯網安全的未來:讓安全與業務實現協同共生
近年來,在工業制造領域中,工控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并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其造成的后果與影響正在與日俱增。尤其是勒索軟件攻擊威脅更加劇了工業網絡中的風險等級。而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OT系統的威脅暴露面不可避免地擴大,而OT...
扎克伯格:元界是下一代互聯網
元界不是產品,而是互聯網的未來。一時間,“元界”這個詞成為了一個流行詞,吸引了所有科技巨頭紛紛建立元界。元界是29年前存在的科幻概念。在吸收了近年來日益成熟的AI、AR/VR、區塊鏈等技術成果后,一下子吸引了創業者和資本的目光...
尹浩院士:工業互聯網內外、外網發展趨勢與挑戰
尹浩指出:“目前工業互聯網呈現三個發展趨勢:第一,基于網絡的人機制造全要素互聯。第二,基于網絡的生產鏈全面流程化。第三,基于網絡的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重塑。”工業互聯網競爭日趨激烈產業生態加速構建從2012年被提出,工業互聯網發...
中國信通院曹薊光:“5G+工業互聯網”將開辟工業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總體看,“5G+工業互聯網”是我國最有可能建立國際化競爭優勢的領域,開局良好、發展迅猛、成效初顯。但當前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5G工業芯片/模組/終端等產業支撐力不足,初期建網成本投入大、周期長、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問題。按照《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