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隱而未顯 物聯網普及仍待時間考驗
物聯網需求不像一般消費性產品明顯,其成長也不像一般產品一飛沖天,物聯網多為產業界所用,必須等到業界現有系統進入汰換期,產業間也出現成功應用案例,市場才會開始起飛。
自從2005年11月國際電信聯盟(ITU)宣稱,物聯網時代已然來臨后,‘物聯網’就成為IT產業當紅名詞,多數廠商甚至將之視為繼網際網路后的IT革命,從2005年至今已有10年,10年來聲勢或不如當初浩大,不過也從未有人看壞此一技術的發展。
隱性需求 成長需要時間
物聯網的聲勢稍減與其技術的應用特質有關,多數人認為的‘IT’,大多是消費性領域,消費性產品向來屬于顯性需求,亦即使用者清楚的意識到‘我要什么?’,像是‘我要新的智慧型手機’、‘我要一臺筆記型底電腦’,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中,顯性需求很容易獲得滿足,供需兩端的數量龐大而快速,因此其成長曲線總是十分陡峭,物聯網的使用者則不只一般民眾,許多物聯網的建置目的是產業應用,像是工廠里的機臺、物流業里的配送車輛,這類建置對一般民眾來說,其獲益是間接的,就算是身邊會用到的物聯網系統如家中的電表、家電,其需求意識也并不直接,因此其需求特色是隱性。
屬于隱性需求的物聯網,要構建系統必須倚賴終端使用者(也就是企業主)的決心,由于現在多數會需要物聯網的產業,都已有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新系統的導入不只是一大筆投資,往往更代表了新運作流程的建立,特別是物聯網這種幾乎等于瓦解舊系統的技術,因此在就有系統仍穩定運作的狀態下,要說服企業主大刀闊斧的砸錢下去全數更新,可行性相當低,這也是物聯網目前的發展似乎不像就機構與系統供應商預估的蓬勃。
因此目前的態勢這并不能說物聯網成長趨緩甚至停滯,而是這本來就是這項技術原來應有的發展速度,事實上過去就有‘類物聯網’系統的IT架構在不同領域出現,像是環境監控與車隊管理,都是在物聯網概念未成熟下就已經被建構出來,并早有應用實例,至于仍未有相關建置的產業要有較大的動作,必須同時滿足3個條件,1.現有的系統進入汰換期、2.政府單位與產業界的足夠宣傳、3.同業出現成功案例,多數企業主才會開始是導入,整體市場才會開始蓬勃。
而就目前的技術發展與系統廠商的市場策略來看,物聯網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家庭自動化、遠距健康照護、工業控制、商業應用、及環境監控5大類,這5類應用模式分別可以對應到家庭、工業、商業、及自然環境等4種場域,其中,遠距健康照護的對象通常是指家中慢性病患與年長者,因此其應用場域可歸類于居家環境中。
主要應用一–居家環境:
物聯網應用于家庭自動化主要是為了追求舒適、節能與安全,包括智慧電表、家電設備自動控制、情境控制等,都是常見家庭物聯網應用模式;只要將感測器設置于冰箱、微波爐、調光器、控制面板、溫度計等家用設備,讓使用者透過網路進行遠端遙控,例如:定時啟動/關閉燈光裝置,或是依據感應器感應結果,自動調整空調設備,就能兼顧居家舒適與安全性。
遠距健康照護應用物聯網則可以確保家中慢性病患與年長者的安全,由于感測器具備感應及資料處理的功能,藉由各種生理感測器,可以檢測與紀錄病患的血氧濃度、心跳、血壓等生理資訊,作為醫師日后看診用藥的參考,也或者應用環境感測器,提早察覺家中年長者是否遭遇危險(如:昏倒、走失),以便及早處理、降低后續處理成本。
主要應用二–工業環境
工業現場應用物聯網目的在于監控機臺設備或生產線的運作狀態,即時回報特殊狀況,提升作業效率及良率,也或者監控作業現場,例如:空氣品質、電力箱溫度等,確保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主要應用三–商業環境:
商業環境應用物聯網的目的與居家環境頗為類似,都是為了追求舒適、節能與安全,另外在傳統農漁牧產業上,物聯網所建構出來的無線感測網路可以自動監控環境變化,并整合自動控制設備進行微調,讓作物或動物能夠在最佳環境中成長,例如當感測器偵測到魚塭的水溫過低,便透過控制器啟動加熱裝置,避免池內的養殖魚凍死。
主要應用四–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監測是物聯網目前應用最多的領域,目前已有相關機構透過物聯網,或是監控海洋、森林等環境的污染狀況,另外,應用感測器偵測橋梁安全,避免斷橋風險是目前相當熱門的應用模式,若進一步針對臺灣地理環境來看,最適合的物聯網應用就是土石流警戒,愈早偵測出土石有滑動崩落的風險,愈能做好災害防治的準備,也才能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避免再度發生滅村慘劇。
物聯網的應用相當多元廣泛,很難有一個完整的分類方式可以涵括所有應用,除了上述所提之外,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應用模式,像是例如電力公司應用物聯網進行電壓監測,在電線桿裝上電力監測感應器,即時監控電力的傳輸的狀況、及電壓變化等,另外,故宮博物院則將物聯網應用在文物保存管理上。
故宮之類的博物館對于文物的竊盜防治及損毀風險款相當重視,而文物保存管理除了防竊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妥善保存,因此,故宮的文物展示柜內都設有感測器,隨時監測柜內的溫度、濕度、及光線,一旦偵測到異常環境數值,系統會立即通報管理者,以確保監控環境的穩定狀態,讓國寶文物或典藏品能有更完整的防護。
尋找物聯網殺手級應用
觀察上述物聯網技術應用,多數領域的發展都尚待時間成熟,業界目前的看法是,、先找出殺手級應用,建立示范作用,再將其模式逐步復制到其他領域,但要選擇哪個領域作為殺手級應用?業界看法卻莫衷一是,家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遠端控制、節能相關應用等,都是可能的殺手級應用,其中,家庭自動化的發展最被看好,但從使用端來看,家庭自動化要成為殺手級應用的可能性反而最低。
家庭自動化的使用者為普羅大眾,這意味著與家庭自動化相關的物聯網產品必須定位在消費性商品,消費性商品成功的關鍵在于價格夠低、商品標準化,這兩項恰恰都是目前物聯網極待突破的瓶頸。不過,智慧生活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只要能突破這些瓶頸,物聯網在家庭自動化的市場上定然大有可為。
至于非消費性領域的工業環境的使用者而言,降低成本是最大吸引力,業界人士認為維護成本與布線成本,是擴大物聯網應用的兩大關鍵,監測環境的范圍廣、距離遠、監測點又多的領域,由于有線傳輸容易損毀,每年都得派人更新或修復設備,維護人力與設備采購兩者加總后的成本,對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負擔,因此最適合導入物聯網。
不過就如前文所言,這些領域目前都已有成熟的運作模式,要企業主馬上起而行的立刻汰舊換新,全部換上物聯網系統可能性趨近于零,物聯網的發展要看長期,殺手級應用策略即便成功,也不會是兩三年之內,不過這項技術一旦被導入后,就會長久而穩定運作下去,成為未來的主流系統,因此‘時間’雖然會對物聯網廠商帶來折磨,不過一旦成熟后,也將會成為廠商的最佳助力。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