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能否挑起智能交通大梁
在整個智能交通的大背景之下,打車軟件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與之相對的,最有可能影響智能交通未來發展的將會是什么呢?討論最熱的"車聯網"能否扛起智能交通發展的大旗呢?車聯網只是鏡花水月還是能夠通往智能交通的地鐵呢?
行業:車聯網還停留在產品階段
車聯網較早出現在公眾視野里,是2010年10月28日在無錫舉行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會上傳言車聯網項目將列為中國重大專項第三專項的重要項目,一期投資撥款將會達到百億級別。
更早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通用汽車館內的短片中,我們看到了未來智慧交通的構想"電動汽車各行其道,隨時實現充電,車內觸摸屏獲取交通、通訊信息,停車位可預約,可實現車輛自動停車"。構想里描述的畫面,更像是對車聯網的一種狀態描述,通過提供全方位系統方案解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的關系,借助網絡調控來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
從這種角度而言,汽車已經不僅僅是一件工業產品,更像是一件科技產品,就像蘋果已經不僅僅是手機,而是提供各種應用的終端服務器。從全球衛星定位到無線通信,從路邊救援協助到實時按需檢測,從全程語音導航到動態信息獲取播報,車聯網通過車輛與道路之間建立有效信息通信的方式,實現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務。
目前最熱的還僅僅是車載導航系統,這只是車聯網系統的初級產品。以上所描述的智能交通的美好愿景只有依托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建立和信息共享才能存在。
政府:要發文件,還應建信息平臺
伴隨著汽車信息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汽車產業重心正在從傳統汽車制造向汽車信息服務快速轉移,車聯網更是得到了國家政府層面及車企的高度重視。科技部發布實施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將車聯網項目作為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應用,扶持資金將集中在汽車電子、信息通信及軟件解決方案領域。
2013年6月,GSMA與市場研究公司SBD聯合發布的《車聯網預測報告》稱,到2018年,全球車聯網的市場總額將達390億歐元,較2012年的數值130億歐元增長3倍。從2005年至今,中國車聯網用戶數已從5萬增長至50萬戶,而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為1000萬戶,占彼時汽車用戶總數的將近10%。
市場需求強烈,未來商機巨大,政策暖風頻吹,多方因素綜合下,車聯網產業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從導航地圖廠商到電信運營商,再到各大手機廠商、硬件廠商,無一不將目光瞄向這一領域,紛紛拿出各種武器,深度挖掘市場潛力。但是產業鏈不完整,從車載導航產品到建設信息平臺的跨越度較大,一家獨大難以維系,或者更明確地說,沒有政府的配合,企業是無法完成信息平臺的建設。
以承接杭州BRT系統的銀江股份為例,作為前身是電子貿易公司的企業,上市之初就打上了物聯網概念的標簽。但在具體實現智能交通建設中,他們發現交通誘導屬于交通部門,平安城市屬于公安系統,沒有政府出面打通兩大信息平臺,一個基礎的快速公交車行駛中進行車輛與交通燈感應調節都很難實現。
民眾:單兵作戰的拼車計價器更像是車聯網的試水
反觀現在對車聯網的推崇,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有人發現了車聯網的價值,并嘗試利用車聯網來改善優化城市交通系統。只是在當時看來他的想法頗有些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他就是杭州的哥陳立虎。
陳立虎作為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面對日益擁堵的交通和較高的出租車空載率,自2008年萌生研制拼車計價器的想法。2010年,他帶著自己的調查數據和設計方案到各大高校去拜訪專家,聘請大學教授和軟件工程師加入自己的團隊,并賣掉了湖州安吉老家的房子作為資金支持。
2012年,他的《客聯網智能的士系統——拼車計價器》的點子也獲得了第二屆西湖城市學金獎的金點子獎。6年過去了,他的拼車計價器經歷了研發-試用-叫停,在國外合法的拼車行為卻在國內屢屢受挫。陳立虎將拼車計價器作為客聯網中的一環想嘗試推廣,但殊不知中國特有的國情卻制約了拼車計價器的發展。
無論是車聯網還是拼車計價器,發展的首要是需要一個乘客和出租車司機共同認可、能實現信息交互的平臺。而平臺的建設是難以靠一人、一個團隊的力量來維系,即便是財大氣粗的阿里還是一呼萬應的騰訊,都無法一人扛起平臺建設的大旗,都需要依托外界的力量。客聯網或是車聯網都需要一個國家層面的信息平臺,因為只有這種級別的平臺,才有可能獲取整合多渠道信息,從而發揮車聯網的價值。
其次,則是政策的扶持。一邊鼓勵發展公共交通,一邊禁止拼車,一邊提高公共交通負擔率,一邊加大拼車的處罰力度。在交通管理部門眼中,出租車屬于公共交通工具,但是扮演著和公交車、軌道交通更特殊的角色。與拼車帶來的風險相比,似乎"公共分享"的概念不適用出租車。
再次,則是技術的提升。假定陳立虎的拼車計價器能夠投入使用,能夠大范圍推廣,大量的設備也需要專人維護調試,對軟件開發和運營服務的需求也會逐步上升,這就需要更高層面的技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從這種角度看來,拼車計價器更像是車聯網的一個試水性產品,這個產品更適合的市場應該是在二三線城市,在一個信息獲取渠道相對單一,平臺運行壓力相對較小的環境中。而對于未來智慧交通的發展而言,絕不僅僅是幾個打車軟件的應用,也不僅僅是地圖導航。是導航定位,是視頻監控、是服務應用還是軟件開發,能搭上智慧交通順風車,順利到達下一站的會是車聯網嗎?
盡管前景良好,意義重大,但我國車聯網市場的發展遠未成熟。缺乏明確商業模式,產業鏈各方各自為政,發展停留在產品階段,缺乏政府的支持。因此,要想完全激發出車聯網市場的潛能,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相關文章
工信部:鼓勵5G網絡共享,車聯網或成智慧城市標準
我國將鼓勵各地開放共享電力、交通、公安、市政、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和社會站址資源,推進網絡共享和異網漫游,3月24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將推動把5G+車聯網納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的通信標...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智慧停車離得開物聯網的支持嗎?智能交通/NB雙模地磁
智慧停車的“智慧”就體現在:“智能找車位+自動繳停車費”。服務于車主的日常停車、錯時停車、車位租賃、汽車后市場服務、反向尋車、停車位導航。線下智慧化體現為讓停車人更好地停入車位。一是快速通行,避免過去停車場靠人管,收費不透...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