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系統革命 智能手機是推動力
汽車制造商逐步意識到一個主流趨勢,顧客在決定購買汽車時,應用程序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考慮因素。
應用開發者也有意融入汽車市場,但面臨諸多問題。在汽車應用市場中,“開發者面臨嚴重的分化現象、進入市場機會有限、在軟件發布后產生收益存在一定困難。”換句話說,汽車應用市場如同一場噩夢,但希望還是有的。
當前車載信息娛樂(In-Vehicle Infotainment,簡稱IVI)系統是引入應用的最佳途徑。在IVI市場中,黑莓的QNX CAR操作平臺和微軟的嵌入式Windows車載系統(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均是領軍者。但由于受到多方挑戰,黑莓和微軟領首這一局面未必能長久。
車載技術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進展緩慢。如何推動創新?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正將目光投向智能手機。人們換車頻率不高,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每隔兩年左右就可能更換智能手機,這使智能手機成為推動汽車應用創新的理想對象。福特的開發商項目負責人約翰·埃利斯(John Ellis) 對此作出解釋:
福特在汽車音響(head unit)設備中安裝軟件,但只允許用戶使用專門的API接口接入音響。我們的理念是,手機驅動汽車音響設備,而后者成為手機的顯示屏。手機的創新速度遠遠超過了汽車音響設備。我們非常看好這種模式。
對于汽車制造商而言,汽車和智能手機的融合有三種不同的方式:
1. 方向盤控制和內置的語音識別可用來控制智能手機應用。
2. 反之,智能手機語音識別(如智能語音助手蘋果Siri或Google
Now)可用來控制IVI應用。
3. 內置的信息娛樂系統通過API接口,成為智能手機應用的第二個顯示屏。
規范汽車和智能手機之間的聯通
目前存在數個汽車和智能手機之間無縫連接的標準。福特開發了SmartDeviceLink,這是福特AppLink移動API的開源版本,在各個行業標準中占據領先地位。其他標準還包括車聯網聯盟CCC的Mirrorlink。
蘋果的iOS車載系統CarPlay目前關注度頗高,而谷歌與汽車商奧迪、通用、本田、現代及芯片制造商Nvidia共同組建了“開放汽車聯盟” (Open Automotive Alliance)。兩者均擁有主宰市場的潛力,但面臨一個難題。用戶可不希望汽車應用平臺僅限于某一特定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如iOS或 Android,因為家庭成員不可能只用蘋果手機或Android手機。在這種情況下,汽車用戶則會更傾向選擇SmartDeviceLink這樣的開放平臺,因為它可兼容不同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應用控制汽車的未來
開發者要打開市場,智能手機是覆蓋面最廣、最合適的跳板。但目前前景堪憂:2012年生產的汽車數量為8400萬部,但引入應用程序的車型僅占很小部分。據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統計, 2012年只有不到800萬的OEM汽車安裝車載遠程信息處理系統。
通過汽車制造商推動新技術和應用的進程一直很緩慢。目前來看,很有可能由蘋果和谷歌實現汽車和應用程序的直接連通,如通過車載診斷系統(OBD- II)端口。OBD- II端口在汽車中的使用已超過10年,它允許應用開發者不需等待福特、菲亞特或其他廠商的正式批準,即可將應用與汽車直接連接。目前,在谷歌Play商店中有近200個應用程序使用到OBD-II端口。
雖然應用程序通過OBD-II連接汽車,但仍無法實現對汽車的控制,但卻給開發者提供了足夠的連接空間和更多自由的開發空間,這正是促進創新的關鍵所在。
相關文章
自我感知會否成為智能手機發展下一步?
近幾年,眾多消費者和業界評論人士都在紛紛地指責手機廠商們不能在智能手機上帶來更多的突破性創新,這讓以蘋果、谷歌、微軟、三星等手機廠商管理著深覺壓力重大。但在這樣備受指責的日子里,他們迄今為止似乎也還是沒能做出成熟的挑戰性產品,...
亞馬遜:今年不發布智能手機 零元發售不屬實
亞馬遜方面近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無意在今年發布自有品牌智能手機,即使該公司在未來發布智能手機產品,該款手機也不會免費發售。
匯頂觸摸式指紋識別芯片技術 搭載智能手機
近年來,在智能手機創新領域,蘋果獨領風騷,憑借藍寶石指紋識別技術引領智能移動終端潮流。如今,匯頂科技成功研發了, 適用于移動設備的觸摸式指紋識別芯片, 智能手機市場有望迎來新契。
智能手機操控型無人汽車亮相英國街頭
北京時間10月3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一輛由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控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在英國首次亮相,這輛汽車可搭載兩名乘客和一定數量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