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發展受阻 硬件成最大瓶頸
據國外媒體的報道,耐克公司日前確認將會對負責可穿戴設備的“數字運動部門”進行“小規模裁員”,盡管耐克否認了此前關于裁撤FuelBand團隊的報道,但很顯然這家體育用品巨頭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遭遇了打擊。美國科技博客Re/code日前發文稱可穿戴設備經過數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到達一個瓶頸期,硬件已經成為多家可穿戴設備廠商亟需解決的問題,而能否解決好這個問題關乎可穿戴設備的未來。
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果對目前市面上所有生產可穿戴設備的廠商進行排名,誰會排在第一名呢?答案可能沒有。
作為可穿戴設備市場中的先驅企業,耐克公司在日前宣布已經對FuelBand智能手環部門的硬件團隊進行裁員,同時耐克在未來極有可能不會再對該設備進行產品更新,這表明耐克在該領域可能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
其實不管是耐克這樣的大企業,還是那些初創企業,他們在研發可穿戴設備時,都需要想方設法將各種傳感器、電池和其它組件塞到一個小小的外殼之中,同時還需要確保該設備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足夠的價值和吸引力,而不是在使用了一個多月之后就將其束之高閣。
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硬件問題由來已久。Jawbone曾因為第一代UP智能手環頻頻出現硬件故障而向消費者公開致歉,并為后者提供無理由退貨;而Fitbit也在今年2月由于易引起皮膚過敏癥狀而對Force腕帶進行召回處理。
以Lark為例,這家曾經以設計生產活動和睡眠追蹤腕帶的廠商如今已經將發展重點轉移到了健身應用平臺上面,而于2012年12月發布的Larklife智能腕帶目前已經停產。“我們決定轉型為一家面向智能手機傳感器的軟件公司,”Lark的創始人朱莉婭·胡(Julia Hu)介紹說,“硬件領域困難重重,我們需要協調和解決與供應鏈相關的各種問題,而這其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所以并不適合我們這種規模的公司。”
事實也正是如此,可穿戴設備廠商在硬件領域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主要原因是如今的智能手機已經集成了一些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這些功能對于他們已經足夠,所以無需再去購買那些比較專業的設備。
比如蘋果在iPhone 5s中內置的M7協處理器就能實現動作感應器的功能,而開發者也已經針對該處理器推出了大量比較實用的健身類應用。“運動追蹤設備市場正在被智能手機和軟件應用所占據,”美國醫療技術創業公司孵化器Rock Health的首席戰略官馬來·甘地(Malay Gandhi)分析道,“所以智能手機用戶實際上已經擁有了類似于運動追蹤器的功能,那么何必再去投資那些單一的運動追蹤類硬件產品呢?”
運動追蹤器廠商Misfit Shine的創始熱桑尼·武對甘地的觀點表示贊同,“這類設備就像當年的MP3播放器和GPS導航儀一樣,它們的用途比較單一,那么未來就極有可能被其它功能更加全面的設備擠出市場,”他說道。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與真正的健身跟蹤設備相比,智能手機的局限性也是相當明顯的。比如你不可能將手機戴在手腕上在游泳池里測量自己游的距離,同時也難以持續監測自己的心率,但大部分健身腕帶就能夠輕松應付這些使用場景。所以甘地認為,未來健身追蹤設備仍然會擁有一個面向運動員、運動愛好者以及減肥者等人群的相對小眾的市場,至于能否得到主流大眾市場的認可,目前尚不可而知。
對于那些獨立的可穿戴設備來說,目前它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為消費者提供長期價值。很顯然,可穿戴設備仍然沒有進入到主流消費品的行列,有報道稱美國地區使用可穿戴設備的用戶僅占全部人口的5%,最多不超過15%。
同時,市場研究機構Endeavour Partners在去年秋天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在18歲以上的被調查者中,只有10%擁有與運動追蹤器類似的可穿戴設備,但是擁有這些設備的時間越長,使用的頻率就會越低,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用戶目前已經不再使用這些設備了,三分之一的用戶在購買半年之后將其束之高閣。
鼓勵用戶持續使用可穿戴設備涉及一系列的因素,這其中包括產品的設計、舒適度、易用性以及是否能融入到佩戴者的生活之中等等。此外,還需要考慮電池續航時間、功能設置的復雜度、數據能否實時同步、是否會引起皮膚病癥狀等。只有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之后,一個可穿戴設備才有可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但是對于大部分初創企業來說,他們并不具備解決上述所有問題的能力,所以最好還是避免涉足硬件制造領域,轉而關注軟件應用的體驗和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科技界對于人類活動和生活習慣的養成越來越重視,許多公司都在試圖通過對用戶的身體狀況、運動量、飲食和睡眠情況等進行量化數據分析,進而為其提供合理的飲食及健身方案,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不管是智能手機還是可穿戴設備,都擁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盡管目前可穿戴設備遇到了硬件方面你的發展瓶頸,但只要能夠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未來仍然會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相關文章
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可穿戴技術并非完全是新技術。最早的可穿戴技術是1286年發明的,當時眼鏡首次使近視者能夠清楚地看到遠距離。在整個20世紀,小工具制造商都喜歡將新技術應用于頭帶,手表和鞋子,即使它降低了功能性。在物聯網方面,可穿戴設備最早出...
未來十年物聯網汽車軟硬件市場將達127億美元
美國LuxResearch研究機構日前發布報告顯示:物聯網汽車的概念曾經僅限于地圖和音樂領域,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正在開啟新的時代:從2020年到2030年,物聯網汽車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市場總規模預計將達到127億美元。...
秋季火災四伏,智慧消防硬件市場誰來推動?
近來,美國加州滿天紅光、煙霧籠罩的場景占據了全球新聞的一席之地。此次加州大火從7月份燒到今天也沒有熄滅。據不完全統計,這場大火已經燒毀4500萬公頃森林,被大火燒死的人接近100。形象來說,這次大火燒焦的區域比美國康涅狄格...
阿里云IoT發布生活物聯網平臺2.0,智能硬件開發效率提高5倍
阿里云IoT正式發布生活物聯網平臺2.0,讓智能家電行業廠商開發智能硬件的效率提高5倍。同時生活物聯網平臺還將通過阿里云的全球化部署助力中國企業出海,共同推動物聯網的生態發展。據了解,傳統家電行業的智能硬件開發包括設備端、...
盡管經濟不景氣,人們仍在購買可穿戴設備
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可穿戴設備市場仍在增長。毫無疑問,世界經濟正在與失業率上升和所有停工作斗爭。并非所有行業都在苦苦掙扎,但它們也沒有蓬勃發展。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可穿戴設備市場仍在增長。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還不到今年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