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IBM“智慧地球”
“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的六大推廣領域之一。此間,關于IBM“智慧地球”一系列解決方案將可能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陰謀論”卻在流傳。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在去年9月份做過一個報告,名為《IBM“智慧地球”的認識和思考》。該報告的主要觀點為:“智慧地球”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但美國試圖用其信息網絡技術,控制各國的經濟,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時,必須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同時,今年4月9日在2010年經貿形勢報告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表示:要大力發展3G、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對于外國新的理念和新的戰略,要有所啟迪,也要有所警惕。
“智慧地球”利于中國工業化信息化進程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直屬事業單位,負責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為中國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和企業發展提供平臺服務。其目標之一就是成為政府決策的支撐平臺。由該中心起草的《IBM“智慧地球”的認識和思考》是份內部交流用、非保密級材料,當初之所以會起草這份材料,是因為物聯網正是當時的熱點和研究重點。
這份8500多字的報告中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概念是符合中國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但同時也認為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經過精心謀劃、充分準備和周密部署的,IBM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式的理念,都是圍繞推銷IBM自己生產的軟硬件產品和解決方案,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營銷策略。
其理由是,IBM確信沒有競爭對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術實現領域超越它——實現“智慧地球”愿景的關鍵技術:傳感器網絡、云計算、超級計算、軟件服務化、數據整合與挖掘等等都是IBM的技術優勢,IBM已經構筑了一個沒有競爭對手的信息技術生態環境。
其次,lBM提出“智慧地球”最物質的思考和根本目的,是可以提供咨詢、單個的產品和整套的針對金融、電信、能源、制造業、交通、醫療、城市、社會信息化等領域的先進解決方案,以及試圖通過更高層次的解決方案來加速產品在電信、醫療、交通、能源、制造等行業的更新換代。IBM成功說服總統奧巴馬實施“智慧地球”推出“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在該項刺激計劃中IBM已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IBM在中國“鼓吹”“智慧地球”戰略是要在中國開辟更大市場,IBM發布的《智慧地球贏在中國》白皮書中的6大行業:智慧的電力、智慧的醫療、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應鏈(物流)、智慧的[FS:PAGE]銀行均是4萬億重點投資的領域或者資金最富裕的領域,IBM已為分享中國“4萬億”投資計劃做好充分準備。
該報告也肯定了“智慧地球”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乃至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兩化本質是一致的。而中國工業的信息化不能像美國那樣先走完工業化再走信息化,需要融合發展。
但擔心的是,中國的工業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靠,企業發展和勞動就業等問題還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而IBM所關注的這些領域均是資源豐厚、資金充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如果IBM憑借“智慧地球”大規模獲得了這方面的項目資源,中國將會被IBM高附加值產品消耗掉大量資金資源,嚴重削弱中國對本國企業的扶持力度,影響中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效果。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這個領域里IBM確信沒有競爭對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術實現領域超越它。盡管“智慧地球”可以帶動下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帶來新的技術壁壘形成的可能。因為目前中國信息產業的核心如軟件(特別是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集成電路(CPU、DSP等高端芯片)和互聯網絡都一直被美國所主導,盡管中國正在奮力追趕,但差距還是很大。
警惕“智慧地球”可能引發的國家信息安全
報告中的一些擔憂并非全無道理。例如目前中國信息產業缺乏核心專利。半導體專利國外企業占85%,電子元器件、專用設備、儀器和器材專利國外企業占70%。無線電傳輸國外企業所占比例高達93%,移動通信和傳輸設備國外企業也占到了91%和89%。
當全世界互聯成一個超級系統——“智慧地球”時,這個系統的安全性將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如果中國在建設“智慧地球”過程中不能堅持“自主可控”原則,那么國家風險自然將會凸顯。
報告稱,“智慧地球”的推廣應用,還將直接影響到相關產業安全。在信息產業特別是核心軟硬件領域 (如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軟件、嵌入式軟件、集成電路等)將會受到嚴峻挑戰。同時,醫療、交通、電力、銀行等在內的所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的安全也將受到嚴重威脅。而當廣泛的物聯網絡使得各種風險互相交織延伸,將帶來嚴重的、難以預料的信息安全問題,現有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很難應對各類風險疊加后的綜合風險。
不過,維系系統的安全不能依賴于供應商的善意和立場,但不能認為別人提供的系統就一定有惡意,反過來就迷信自己做的系統就一定安全。技術落后和系統缺陷導致的安全問題,[FS:PAGE]跟刻意的漏洞同樣嚴重。真正安全的體系,即使個別系統中有漏洞,也能通過整體設計消除絕大部分安全風險。根本上是要通過包括技術手段、管理手段、制度手段在內的安全體系來盡可能降低安全風險。這是個防護體系,必須在實施中逐步完善。“智慧地球”整個實施過程可以完全由實施者主導,對于最核心、最要害系統,可以實行物理上的隔離,建立一套獨立封閉體系。
確保絕對的安全與及時把握機遇,永遠是一對矛盾,如果要全部等到中國自己能夠做的時候再做,可能“智慧地球”早就過時了,也許我們付出的代價更大;如果將“智慧地球”的機會過多地留給國內,將可能使三部分人受益:科研院所、云計算相關公司和在搞物聯網概念的企業,而一個可能的結果是,雖然IBM被排除在重點招標之外,由那些“國”字頭企業中標,但最終由于技術上達不到而還要再外包給IBM。
“智慧地球”推進滯緩
IBM全球企業咨詢部運營戰略首席顧問白立新博士表示,“智慧地球”項目在中國的推進難度大,國家不認可,也表明這個新戰略影響力之大。但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歷來都是存在的,因為互聯網本身就存在這個問題。IBM只是一家商業機構,這不是IBM導致的,也不是IBM能解決的。
事實上,在中國推動“智慧地球”的時候,IBM中國面臨著微妙的局面:一方面,該公司要面對來自美國某些方面的質問,為什么把在美國正在實施的先進技術、思想引入中國;另一方面,中國的擔心讓IBM儼然已經頂上了一個 “處心積慮要掌控中國信息安全”的罪名。這讓既受限于美國的高科技出口限制,又頂著“陰謀論”的壓力的IBM在中國推動“智慧地球”,絕不是外界所想的那樣“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也有業內人士并不同意報告中說法,稱夸大了IBM的能力,認為IBM的優勢主要集中在高端的軟硬件平臺、云計算、數據挖掘以及服務咨詢領域,沒有也不可能在“智慧地球”這么龐大的體系上形成全線優勢。相反,在傳感器、傳感網絡、無線網絡等領域,中國正在積極研發,反而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優勢。
從IBM在中國的業務模式來看,在大多數項目當中,它也得按照客戶的要求行事,涉及到具體的行業,比如電網、交通、醫療信息化等領域,IBM必須要在客戶主導下行事。只要我們自己想清楚了,不存在主導權旁落的問題。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的講話無疑是給正在考慮上馬“智慧城市”相關項目的政府敲了一下警鐘。這可能會讓IBM的推進更加艱難,IBM在國內推“智慧地球”已經一年多,進展艱難,往前推進[FS:PAGE]需要多次溝通才能讓國內用戶完整了解意圖,否則會有很多誤解。
同時,日前結束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仍然沒有改變美國仍然在高技術產品出口方面堅持的保守態度。據悉,在美國商務部管制清單中,包括航空發動機、慣性導航系統、激光器、光學纖維、貧鈾、水下攝像機及推進系統、先進復合材料以及高科技通信器材等20個大類的美國高科技產品不得對中國出口。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從美國的進口比重已經從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
相關文章
IBM助理打造智慧浙江
近十年來,IBM GTS一直與浙江地區政府機構和企業保持緊密的合作,在浙江省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體戰略以來,GTS的業務增長也隨之加快。這給予GTS以巨大的信心,決定加大投資力度,并于2009年7月正式成立IBM全球信...
IBM物聯網技術中心落戶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IBM華中云計算中心運營 智慧襄陽邁進"云時代"
近日,IBM華中卓越云計算中心在襄陽高新區啟動運營,智慧物流、智能城市、移動互聯、云數據分析等應用系統將引領襄陽進入“云時代”。
2012 IBM智慧西藏論壇召開 發展信息化
2012 IBM智慧西藏暨IBM西藏分公司開業慶典在西藏拉薩隆重召開。西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辦公室主任楊中華,西藏自治區信息協會副會長、西藏大學教授大羅桑朗杰,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周憶,IBM大西區總經理劉文超,IBM西藏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