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變智慧 生活更完美
[ 導讀 ] 在 “智”字當頭的2014年,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的美好藍圖在人們的面前徐徐展開。但是有專家指出,目前,消費者要想組建一個真正的智慧家庭還有點兒難,要實現智慧家庭的真正落地,還需要在產品的互聯互通、用戶體驗等方面進行突破。
蘊藏5萬億元的大市場
4月底,全國首家最大的智能家居體驗中心在重慶正式開放,在那里,人們可以親身體驗到那些曾出現在電影里的未來生活。
2013年1月29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創建工作會議上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同時,國家開發銀行將在“十二五”的后3年內,提供不低于800億元的投融資額度支持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如果說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那么,智慧家庭必將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數字家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教授羅笑南表示,智慧家庭跟千家萬戶的生活息息相關,產業鏈涉及了從內容創意、軟硬件、電信、互聯網、廣播電視服務等信息產業的許多方面,具有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特點,倍增和帶動效果顯著。預計到2020年,我國智慧家庭產業規模可達5萬億元左右,能有效承接產業升級的需要。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視聽產品處處長梁峰認為,智慧家庭能夠實現教育、安全、醫保、娛樂、節能、環保等多種功能,有效服務于民生、社會管理創新和維穩等工作。“未來家庭是商家必爭之地。”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深圳智慧家庭協會籌委會秘書長蔡錦江表示,業界把智能家庭的理念定義為集成智能家電、家庭娛樂、家居控制、能源智能、智能醫療、遠程教育各大領域的綜合產業,被認為是下一個藍海市場。
據了解,目前深圳已經成立智慧家庭產學研聯盟,并在2013年12月底成立了智慧家庭協會。該協會整合了互聯網、電視、平板、醫療、裝修、房地產等各行業優勢企業,其中包括樂視、小米、康佳、中興、TCL、PPTV等一批在智能應用領域已“小試牛刀”的龍頭企業。
單品作戰局面待打破
前不久,在上海完美收官的中國家電博覽會—上海2014上,各品牌大小家電紛紛亮出智慧大腦。記者在現場看到,無論是長期以智能為賣點的黑色家電,還是一直游離于智能之外的白色家電,甚至連電水壺、空氣凈化器、吸塵器等都展出了可以智能控制的產品。
但是,從一些企業發布的所謂智能化新品來看,似乎在冰箱上裝一個屏幕,在電視機上接個U盤能聯網升級,或是在產品上增加一個WiFi接收模塊,能夠用手機遙控就算智能化了。而且,更多的產品還是單品作戰。比如智能冰箱,目前只可以做到告訴用戶什么食物快過期了或者快吃完了,該去超市買了。但是據了解,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冰箱會直接把這些信息告訴超市,然后超市會負責送貨上門。
廣州威凱檢測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國榮告訴記者,該公司對于白電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測試結果顯示,冰箱、洗衣機、微波爐、吸油煙機等產品在信息化裝備水平、功能用途、學習能力、專家系統等方面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但在自主性、個性化和干預性、協同能力等方面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奧維咨詢研究副總監王亮亮則分析認為,白色家電的智能化進程慢于彩電,一方面是其沒有彩電的顯示功能,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的智能白電更多是單個終端的智能化;即使是同一品牌,多個白電產品之間整體協作性也不高。“一個家庭有不同的家電產品,要實現幾個產品的互聯互通,需要廠家、運營商等都要開放端口,共同協作。現在的情況是,家電廠商和互聯網企業(電商)、運營商之間合作密切,然而涉及到同行之間彼此端口的開放還存在問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業界專家認為,智慧家庭產業發展的瓶頸在于行業的標準化沒有統一的軟硬件標準,不同設備無法實現對接,所謂的企業間深度融合和跨界合作就成了空談。據了解,國外一些強勢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建立智慧家庭的國際標準。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姜風則透露,目前中國、日本、美國、歐盟和墨西哥的家電協會正在商談合作,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協調智能家電標準。
用戶體驗有提升空間
產品的互聯互通是構建智慧家居的重要因素,而作為智慧家居的基礎,智能家電的用戶體驗,則對人們的認可度起著決定作用。
前不久,消費者高女士購買了一臺具有溫度記憶功能的智能電飯煲,但是使用之后,卻發現這個被她看重的功能卻給她增添了不少麻煩。據說明書的介紹,這臺電飯煲無論煮飯、煲湯,還是燒烤,只要事先存儲相應的溫度,制作時按下相應的功能按鍵就能輕松執行溫度指令。前些時候,她想重新設置存儲溫度,但是按照說明書的提示,一步步操作卻總是設置不成功。隨后她撥通了客服電話,被接線員“遙控”操作了幾十分鐘仍然沒有成功。最后,她只得帶著這個電飯煲前往該品牌的售后服務部,售后服務人員親自操作,才實現了存儲溫度的更改。
消費者董先生也表示,他家里的智能電視,平時也就當個普通電視機使用,那些智能功能都成了擺設。
智能家電能不能被市場接受,首先要看用戶體驗。“過去一般功能性手機的價格是一兩千元,現在智能手機賣三四千元,雖然價格高了,但是智能功能給消費者帶來很大方便,消費者就會愿意購買。”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指出,“智能化是家電發展的方向之一,智能家電不僅能夠讓消費者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還能帶給人們更高的享受。但是有些智能產品在操作上卻越來越復雜,有些購買了智能產品的消費者由于不會使用,往往會將產品棄之不用,口口相傳之后,產品的推廣也受到影響。”
傳感技術是發展核心
“智能家電就是把具有人類智慧特征能力的部分搭載在某種硬件上,使之部分或者全部替代人類完成某些任務。”中國家電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亞晨認為,現代技術,例如芯片技術、網絡技術等是對智能家電的提升,但這是不是智能家電本身一定要有的,尚需探討。
張亞晨解釋說,智能家電其實就是能夠完成“感知-數據轉換-分析運算-整理放大-驅動執行”的產品,因此感知是智能家電的核心。而感知環節是由傳感器完成的,因此傳感技術才是智能家電的核心技術。目前,數模轉換、運算分析、整理放大、驅動執行等流程在技術層面都已經被攻克,唯獨傳感技術在某些領域仍是待攻破的難題。“企業要在智能家電方面有所作為的話,應該加大對傳感技術的研發力度。”張亞晨指出。
那么,智能家電需要具備哪些更為靈敏的“感覺”呢?張亞晨表示,目前傳感器在質量、容量、數量等方面的感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比如空調器可以感知室內溫度的變化,自動控制空調器的工作狀態(感知溫度);電動窗簾可以根據日光強度的變化自動開閉窗簾(感知亮度)等等。但在情感、行為、動作、眼神、語言、心情等信息的感知技術上仍存在較大難度。而這些信息的感知,雖然已經跨越了傳統物理的范疇,但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發掘用戶需求。
對此,奧維咨詢總經理喻亮星認為,在改進智能家電用戶體驗方面,數據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使整個產業的發展生態面臨著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單純的產品形態與品類豐富度的變化,而是消費形態也就是市場需求的快速變革。消費者愿意買單的是企業提供的黏性的、個性化的服務,而這種服務正是來源于對消費者家庭生活的大數據分析,“當這些非結構性的海量數據被統一收集以后,利用科學、專業的數據模型,高效客觀的分析方法和可視化的大數據平臺,其所產生的價值無可估量。”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Marvell物聯網方案支援Broadlink智慧家庭自動化產品
邁威爾科技(Marvell)宣布,中國新興智慧家庭廠商杭州古北電子科技(Broadlink)選用Marvell無線微控制器與物聯網(IoT)平臺,支援其全系列智慧家庭自動化產品。
05月28日 16:55和訊網
智慧家庭:建跨品牌兼容平臺是關鍵
最近幾年,國內外對“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得很多,但實際上,現在的智能家居還有很多局限性,比如安裝智能家居需要開槽布線、重新裝修;不同品牌的設備無法兼容,安裝后很難再擴展和調整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并已經在實踐一個嶄新的概念—...
06月04日 18:07中證網
電信智慧家庭 引領全新的信息生活方式
老人和小孩獨自在家是否安全,用手機就能知道;走在路上用手機就能打開家里的空調,家里是不是被盜了……您能想象自己的生活將跟電影中一樣精彩嗎?
05月16日 13:25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