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開課上海站:連智慧城市 享未來生活
有序開放攜手全行業
“隨著微信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連接人與人的即時通訊工具,還可以連接人與物、連接資訊、連接商業,連接任何可能連接的東西,讓線上線下交互融合”,微信團隊現場表示,隨著微信的有序開放,未來希望攜手全行業為用戶打造出更加智慧的生活、工作形態。
開放的微信帶來的連接力量也吸引了不少政務機構和企業相繼入駐。繼招行、南航、廣東聯通等一批標桿企業借微信轉型之后,廣州郵政也加入了微信平臺,如將“自郵一族”業務搬到微信上,利用微信的連接能力,搭建起公安交警、地方稅務、市政收費、保險公司等部門與車主之間的溝通橋梁。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微信積極發展線上會員,爭取在一年內達到會員100萬”,廣州市郵政局副局長王力現場表示,未來還將通過微信的開放能力和連接能力,打造一個“自郵一族”車主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圍繞人、車、路、生活,逐步加載交通、生活、票務等功能,并引入車生活,開展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
而“武漢交警”作為微信上的第一家具有“移動推送”功能的政務類微信公共帳號,現在已經具備查詢常見交通問題,向車主推送違法時間、地理位置、照片,微信支付“交通違法”罰款,“快速理賠”等服務。 “武漢交警”現場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5月3日,“武漢交警”的關注用戶數已突破50W,用戶總計查詢超1925萬次,總計發送信息234.6億條。
除政務類微信外,好藥師、上品折扣、美麗說等不同生活服務領域的企業也在現場展示了其借助微信連接能力創新服務的實例。
全網互聯已經不遠
除了與會的標桿案例,微信在城市公共服務建設方面的影響力還在持續增強,以武漢為例,繼武漢交警之后,武漢戶政、武漢出入境、武漢市民政局(婚姻登記)、武漢市信訪局等十多家政務機構,都相繼開通微信公眾帳號,初步形成以行政審批、投訴告知、信息公開為主的三大類型微信服務類公眾帳號。
“我們的愿景是:連接人,連接企業,連接物體。讓它們組成有機的自運轉的系統,而不是構建分割的局部的商業模式”,5月,微信事業群成立時,微信產品創始人張小龍發送內部郵件闡述了微信7大價值觀,總結起來即是:連接、去中心化和開放。“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連接,我們希望微信成為水、電、煤、空氣類的存在,只提供基礎的平臺、規則和服務,由全行業的合作伙伴和用戶來決定這上面長出什么樣的服務”。
為了讓這個自運轉系統發揮更大的功用,微信團隊也在持續優化微信的生態體系,并不斷優化安全防護機制。“公眾平臺運營的基本原則,首先是良好的用戶體驗;其次要值得信賴,尊重用戶,遵守規則”,微信團隊現場表示,微信將提供一個良性、規范、健康的開放體系, 助力全行業獲益,讓用戶獲益。
在安全防護方面,微信也開啟了多重防護措施,如,開通手機保護功能,用戶開通手機保護后,登錄時需要輸入手機驗證碼進行驗證后,才可正常登錄;推出登錄保護功能,用戶登錄時即時驗證,保障帳號登錄安全;動態安全密碼功能,則能讓用戶在交易時隨身生成動態密碼,保安全無憂。
“現代城市的發展已經讓生活空間越來越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依靠高科技或許能讓城市變得更‘智慧’,可以讓生活在其中的我們感到更美好”,與會專家認為,微信開放、規范的自運轉系統和強大的連接能力,將有助于達成智慧城市的目標,即人的互聯網、物的互聯網、服務的互聯網。按微信團隊的說法,“微信是連接人與世界的I/O”。隨著微信官方規則的不斷完善以及產品在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潮下的快速迭代,微信帶來的行業價值也將持續攀升。當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構、政務機構、媒體傳播機構等等,加入到微信這個自運轉系統,一個全網互聯的時代也離我們不遠了。
相關文章
報告揭露智慧城市技術差距
在G20全球智慧城市聯盟的36個先鋒城市中,幾乎所有城市都存在與智慧城市技術相關的政策差距。接受調查的城市跨越22個國家,包括加拿大的多倫多、印度的班加羅爾和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去年11月,作為聯盟的一部分,這些城市同意制定采用...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