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大上的健康飲水?Cuptime智能水杯評測
自從用上這個智能水杯,每天同事們問我最多的話就是:“喝水這事有必要那么興師動眾嗎?”這可能是很多并不太注意自己生活習慣的人所共有的問題(請同事們不要揍我),喝水的重要性還要多說嗎?最大好處就是——解渴。其他的好處我先喝口水再說。好吧,鑒于我們不是健康頻道,有關于“喝水預防生病”這種話題還是自行搜索吧,就不在這里啰嗦了。
Cuptime這個智能水杯出現得很是時候,恰是智能硬件剛剛興起的時機,之前國外有過類似的能夠體現用戶日常喝水的同類產品,但似乎智能度不夠,所以我們還是來看看本土產品的表現吧。
漂亮大方的外觀,測溫顯示屌爆了
首先這是一個適合送禮的東西,因為內外包裝都十分講究,注意我說的是內外包裝哦,特別是鴨蛋一樣的透明內包裝,既干凈美觀又可防止運輸過程的磕碰,相信每一個親手拆開這款產品的人,都會有種滿足感,畢竟我沒見過比這再用心包裝的杯子了。
杯子本身十分具有設計感,上方下圓以及通體白色的造型不僅非常耐看,而且顯得高檔,當然握在手里的舒適度也是沒得說。而且這款主打健康理念的智能水杯,在材質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使用了Tritan Copolyester專利技術,具有堅固耐用、不殘留氣味以及耐熱等優點,并且不含鼎鼎大名的雙酚A。實際的感受是,當我把Cuptime杯子從包裝里拆出來的時候,真是一點味道都沒有,而一般買來的杯子除非是玻璃材質,否則怎么都會有一種“嶄新的味道”,另外它的內膽的確非常易于清潔,而且還能防燙,滿滿的熱水也可以穩穩的拿在手里了。
Cuptime外觀設計上最大的亮點,就是有一個燈光測溫條,當手握住杯子的時候,它就會隱隱閃動兩下提示水溫,至于水溫嘛,會以紅、黃、藍三色進行提示,分別代表熱水、溫水以及涼水,感覺真是太酷了。不過我發現測溫的反應不會那么快,接滿水之后要等半分鐘左右才會有正確的溫度指示,所以喝水還不能太心急了。
雖然對于這個杯子的外觀我很有好感,但是仍希望麥開團隊能夠盡快做出更多的造型,讓我這個有選擇恐懼癥的人能夠好好的選擇一把,特別是希望能夠設計出帶有把手以及容量更大的杯子(目前這款是350毫升)。此外溫度顯示的區域過小,只在杯子的一側有,經常要刻意轉動杯子才能看到,建議設計成環繞一周的測溫條,這樣既美觀炫酷也便于隨時查看。
要喝第一口水還得費點勁
什么叫智能水杯呢?就是拿過來你不能馬上喝水,得折騰得嗓子冒煙了,才知道喝水不易。
第一次使用的時候,要先把底部的兩節紐扣電池裝好。不過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杯子到我手上的時候電池已經裝在里面了,這會導致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無故耗電,我確實就拿到過消耗了2%電量的全新杯子,而且還會讓你在藍牙配對的時候搜到很多同事尚未啟用的杯子。
由于杯子底部是防水的設計,因此你不必擔心電池會進水,而且杯子蓋可以幫助你輕松的拆裝電池底座(早點有人告訴我就不會傻乎乎的用手去擰了),這個細節很贊。
接下來需要在iOS或者Android手機上安裝Cuptime的官方應用,這方面毫無難度,但接下來麻煩的事情來了,在App設置添加杯子的時候,有兩種配對的方法,一種是掃描杯子底部的條碼,另一種是通過藍牙搜尋周邊的杯子,不幸的是二者都有點煩惱。
Cuptime杯子底部的條碼識別率不高,掃描成功率有待提高;而如果你用搜索的方法,只有一部手機以及一個杯子的情況還好,不存在難度,但是如果有多個設備或者多款杯子,麻煩的事情就來了。
首先是你不知道每個杯子叫什么,搜索到的編號類似于9527,但是杯子底下又沒寫編號,所以當一對多的時候,你不知道連接的是哪一個杯子。而如果換一種情況,你有兩部手機要連接同一個杯子(現在一個人拿兩部手機也很常見吧),需要先前那個手機解除綁定,后一個手機才能連接上。當然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你有兩個杯子和兩個手機,這種情況你還是先用以前的杯子喝口水,再開始干活吧,祝你好運。
連接完之后的注冊過程,App會通過性別、年齡、體重、身高、周邊環境以及體質等個人特征,計算出你每天需要的喝水量。不過體質的選項有點太少了,只有正常、易出汗和少出汗三項,而且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不同體質的人所計算出的飲水量差別并不大,感覺這個算法還需要再權威一些。當然如果你覺得建議的飲水量不能滿足你的需要,可以自定每天的飲水量。
設置完成后,你肯定想要檢驗App對你飲水量的檢測準不準,但問題來了,除非你點擊主界面的大圓環,否則App是不會自動同步數據的,而軟件又沒有任何提示,極易讓人認為連接失敗,這方面希望麥開團隊能更新一下。
好吧,折騰了半天終于能夠智能化的喝上一口水啦。深吸一口氣干掉一杯,嗯,味道還不錯,哎呀,忘記刷杯子了……
App界面很有科技感,但功能不算多
所謂的智能水杯,日常使用與App有很大關系,畢竟這個售價399元的杯子的價值,很大程度是要體現在App的功能上。目前Cuptime這個設計漂亮又有稍許科技感的軟件能夠提供飲水量檢測、定時提醒、飲水習慣評分以及歷史記錄和分享等功能,可以說日常的功能都具備了,不過還欠缺一些有趣的或者持久性的功能。
比如可以像Nike+那樣,能夠獲知好友的喝水習慣和評分,從而展開日常的比賽,這樣才能避免在購買的新鮮期過后,把這么高大上的產品束之高閣的尷尬情況發生,而且越是用得人多,才能讓大家形成一個圈子,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這款產品并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另外Cuptime的智能水杯在評分標準以及健康飲水方面其實還應該更加智能,目前監測的其實主要是飲水量以及頻率,在此基礎上進行提醒以及評分,但其實忽視掉了水溫這件事情。Cuptime其實可以根據季節以及溫度的變化,來給出飲水溫度的建議,例如冬天和夏天所要求的飲水溫度肯定是不一樣的,倘若冬天仍保持每天2000毫升的冰水飲用量,雖然數字上達標了,但不能說是健康吧。所以加入水溫的提醒以及檢測,我認為也很有必要。
使用感受:有助于健康飲水習慣的養成
首先是App的同步比較到位,即便沒有實時同步,杯子也會儲存一定的數據,第二天再來同步頭一天的數據完全沒問題。而且也正是因為同步管理做得還不錯,所以杯子比較節能,耗電量沒問題,我比較頻繁的用了一周,電量依然是100%。
其次是提醒和評分比較智能,這里面其實還是有比較科學的算法,并不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提醒你喝水,而是根據你之前喝水的速度、頻率等習慣來智能的提醒,比如我先前喝了一整杯水,那么接下來2個小時也許它都不會提醒我;而如果我只是斷斷續續的喝一小口,那么就會比較頻繁的提醒我要多喝水啦。所以相應的打分也不是根據你一天喝了多少水來簡單評分的,而是綜合評判你是不是有一個合理的飲水習慣。我注意到如果你總是頻繁的被水杯提醒要喝水,那么分數頂多4星,而如果能夠在合理的時間主動喝水,一定是5星冠軍,從這方面來說,這個評分體系還是有助于健康飲水習慣的養成的。
不過Cuptime有一個尚待改進的問題,就是它對于杯子水量的判斷,是靠底部的壓力傳感器,這就使得接水后必須在桌子上放置幾秒鐘(官方說法5秒鐘)再喝水才能算數,而如果像我這種比較心急的站在飲水機前接了水就直接喝的,由于壓力傳感器不能夠精確檢測到盛水量,所以就無法計算你的數據,也就是白喝了。建議Cuptime可以加入其他的算法和傳感器,這樣就能令智能水杯有更多的使用場景了,比如戶外運動。
小結:是一款靠譜的智能產品
雖然我在前面提了很多建議,不過Cuptime這款智能水杯仍然在眾籌階段,所以還有調整的空間和時間。總體來看,它滿足了我對于智能水杯的需要,測溫、提醒、監測都比較到位,像是平時工作忙起來就顧不上喝水的辦公一族,就很有必要用這種強制的辦法來提醒你養成健康的飲水習慣。同時我也看到麥開團隊在這款產品上很有誠意,在后續產品的更新上應該也不會讓大家失望,推薦給想要送禮或是關愛他人健康的用戶,當然也可以買來給自己奢侈一把。
而且我發現這個新興的智能水杯關注度很高,我拿到手之后在朋友圈做了簡單的開箱分享,就有十幾個人問我在哪里能買到了,多少也說明了這種創新科技產品還是有市場的。
一些建議
1、杯子的形態豐富一些,最好能有戶外運動款以及保溫杯,這樣才好拿出去顯擺。
2、測溫區域大一些,最好做成環形,這樣從每個角度就都能看到了。
3、溫度檢測的速度再快點吧,不然容易讓心急的用戶燙了嘴。
4、水杯連接手機的流程應該再優化一下,掃碼識別度有待提高。
5、App手動同步數據沒有提示,這個體驗有待改進。
6、App里應該加入更豐富的功能,特別是與其他人分享和“比賽”的功能。
7、飲水的計算再優化一下,特別是考慮到季節和溫度變化。
8、最重要的是計算水量的方式趕快改變一下,現在只能依靠壓力傳感器計算水量,無法在運動和室外等環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