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可穿戴技術帶你游走在智能世界里
Fairley 說:“事實上,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看見我并幫我走到學校,學校的人讓我躺了一會兒。”
休息之后,他覺得好多了,但學校管理人員堅持要送他去醫院,在路上,他突然心臟病發作。
早些年,作為舊金山海灣地區空氣質量管理局的新來者,Fairley曾被邀請參加一項研究,關于懸浮微粒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和心血管和呼吸道相關的死亡事件。那時候,所有的有效科學數據都是由同一名研究員得出的。Fairley說:“我當時覺得舊金山灣區完并不像倫敦,那里更冷也更潮濕,那里的人可能早就有呼吸道問題了。老實說,從那時候我就開始認為我會證明這家伙的觀點是錯誤的”。Fairley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塔克拉拉縣重復了同樣地研究,令他驚訝的是,他獲得的結果和在倫敦的一樣。
自從那以后,還有其它幾個研究結果也和Fairley的一樣,包括美國癌癥協會的長期研究。現在已確定懸浮微粒和每日死亡率之間有聯系了。在Fairley心臟病突發后不久,他指出吸入細微的懸浮微粒(就像在繁忙街道上的微粒)可以在一到兩小時內導致冠心病發作。他說:“當然,即使還有其它因素,但我相信走在那樣的街道是導致我心臟病發作的原因。懸浮微粒很小而且不穩定,它們并不是呆在原地不動,而是到處擴散,結成更大的懸浮物。如果你查看不同街道的懸浮物數量程度,你會發現繁忙街道有更多。所以在不同的街道上走有時候結果會很不一樣。”
盡管如此,Fairley還是在同樣的街道上走了很多年,往返與家庭、工作與接送孩子之間。他說:“幾年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我要做的只是改變下路線,走那些沒這么繁忙的街道,所以我這么做了。”
你明白這個事件傳達的意思了嗎?
即使懸浮微粒方面的專家也直接體驗到了它的影響,Fairley用了數年才根據獲取的信息調整日常路線。當說道種種影響健康和城市環境的決定時,這是基本的問題。做正確的決定沒必要獲取所有信息,相反地,只需在正確的時候獲取正確的信息,我們就足以做出正確的決定。
可穿戴設備—腕套、手表、衣服、或者內置傳感器的防污染面具,應該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能夠在街上收集信息而不被發現,而且可以把手機到的信息和官方的歷史數據、學術信息和其它資源進行比較,在必要的時候推送這些信息給用戶,這些新一代的設備比手提或智能手機提供的信息更及時、可控。
便攜污染檢測器
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包括FitBit(計步器的更新版)、Pebble手表、谷歌眼鏡頭盔以及即將面世的iWatch,它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提供信息的(谷歌眼鏡、智能手表)、以及收集信息的(FitBit、停用的Nike Fuel Band)。下一代的可穿戴設備會結合這兩種功能,收集個人信息,然后分析不同數據、提供用戶想要的信息和建議。
比如說污染這個情況,智能腕帶可以通過振動或發出紅光,讓佩戴者知道,他走在含有高濃度超細顆粒的街道,從而建議走其它路線。這不僅有利于個人健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污染和健康之間的聯系。同時,越來越多的可穿戴公司也致力于為學術研究者和政府提供數據。例如,相同的可穿戴設備可以顯示一個人受污染影響的程度及其相關的各種對健康的潛在影響,這可以幫助空氣污染管理局提出有意義的政策。隱私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政府機構獲取數據,但政府官員和開發商正在研發隱私保護系統,這樣政府就可以共享這些匿名數據,實現互惠互利。這些在下文將進行更詳細的介紹。
Jonathan Lansey是可穿戴技術公司Quanttus的數據工程師,該公司的研發加強版的智能手表,可以測量和分析用戶在不同狀態下的的重要體征,比如說運動、睡眠或受空氣污染和不同天氣下的心率、血壓和體溫。為了和可穿戴領域的新起之秀保持先進性,該公司還積極尋求與學術機構進行合作,并計劃為之提供總體數據。到目前為止,由于官僚低效、隱私擔憂、錯配的數據系統等原因,并沒有為政府機構提供太多數據。相反地,Lansey說Quanttus計劃把用戶數據提供給專業學者,他們可以在政府制定政策時提供信息。
Quanttus產品管理的副總經理 Steve Jungmann說“我認為這將成為我們為社會貢獻的一大部分,我們是在做生意,但同時也在奉獻。”除了提供數據,該公司還為各種研究提供設備。“我們公司所在街道的對面就是麻省理工學院,所以我們走過去和那些有奇妙想法的人探討生物監測的未知領域,包括空氣質量、情感、抗壓能力或其它一些事。”
“會說話的樹”
大多數“智能城市”技術旨在把人類從設計方程式中劃除,去根據人類的錯誤來設計。但是可穿戴設備設計師們有著幾乎相反的目標:為人類在正確的時間提供正確的信息,把他們與智能城市結合,讓人類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讓公民更好地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并相應地調整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個例子。
總部在舊金山的Frog Design團隊是一個國際設計機構,很早就涉足可穿戴設計行業,它在2002年為摩托羅拉設計了原型。2012年公司成立了一個設計團隊,為了給未來的可穿戴設備提出八種不同理念,簡稱“可穿戴技術與互聯城市”,公司在全世界各個辦公司挑選人員成立了一個設計師團隊。大概一半的科技將產生環境效益。“One“是上海分公司設計的裝有傳感器的面具,可以測量環境污染程度;其余的還只有概念,但它們為產品制造公司和政府部門提供了結合公民目標和可穿戴技術方面的思想火花。
有一次,該公司的紐約團隊著手設計如何使公共交通更簡捷。他們設計了Relay腕帶 (見下圖),可以整合紐約交通運輸管理局(MTA)的數據并實時顯示。所以如果你想決定是否跳上一輛出租車或乘地鐵時,當你走近地鐵站時,Relay會告訴你列車到達的具體時間。
Frog Design 公司紐約辦公室的交互設計師Mayo Nissen說“這都是最可行的和有用的數據。出發前在手提上查看列車時間表很不錯,但把這些數據存在手上,隨時在街上查看更厲害。”
這樣的技術可以增加智能城市中公共交通的乘客量,因為他們讓市民上下班更加方便和愉快。Frog公司的一些其它概念更注重通過使用可穿戴設備讓人們更了解環境問題。, 例如,“Tree Voice”是一個關于德克薩斯奧斯丁市樹木的網絡顯示器,通過系在樹上的顯示屏和可以展示數的未來的移動程序,闡述了不同環境因素對樹的影響,比如說干旱、污染、化學物質等(見下圖)。
Frog 在奧斯丁市辦公室的高級交互設計師Eric Boam 說“我們真正專研的一件事是環境—我們生活呼吸的自然環境一直在收集和儲存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的信息。如果你切開一棵樹,你可以看到哪些年有豐沛的雨水,哪些年干旱,你還可以看到什么時候環境開始變差了。我們想把環境已經收集的這些信息顯示給人們,這樣大家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并改變大家的行為方式。”
相似地,Frog的主要技術顧問、駐上海辦公室的Carlos Elena-Lenz最近在研發一款衣服,可以檢測空氣的任何變化,從溫度到煙霧,然后鄉音的變換顏色。穿戴者走在街上,他們的夾克會隨著環境的變化改變顏色。他說:“那就像對話一樣,可以讓人們相互了解。
普遍的真理
與大多數技術創新一樣,可穿戴技術仍有一些障礙以及潛在的問題需要克服和解決。可穿戴技術,特別是在健康和健身領域,目前的產品功能非常有限。比如,流行的FitBit腕帶,配備一個基本的低能藍牙加速計和手機應用程序。加速計通過測量運動模式確定消耗的卡路里、走過的路程、步驟以及睡眠質量。它的測高儀也能檢測攀爬的樓梯數。雖然如果你不運動,FitBit測量不出你的活動量:但它不能區分你花一天來攀巖和一整天呆在沙發上度過的區別。同樣,許多產品宣稱可以監測睡眠和活動水平,但檢測結果非常不準確,這一事實為不少關于可穿戴技術的博客提供了發帖的平臺。
Quanttus’ Jungmann 說:“很多可穿戴設備只是為了收集數據,沒有分析數據。我們稱之為無用數據。”
過度承諾并沒有讓可穿戴公司獲得更好的聲譽,比如說設備將更精確、傳感器將更穩定等這些可能會改善的部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數據也將使設備更強大,但需要有政府和學術研究人員的合作。目前為止,技術公司用它們的設備來整合大型公共數據是極其困難的。不一定是因為當地、州和聯邦政府或學術機構不愿分享他們的數據,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往往從舊系統中獲取一些混亂的數據。按照Lansey的說法,這種現象已經開始改善了。例如,波士頓市政府最近開始嘗試開放數據,并問當地開發商需要什么類型的數據以及需要怎樣的格式。
Lansey說:“最終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全民分析,所以我們能夠把整個城市居民的身體反應和公共氣象數據或污染水平聯系起來,這些可靠的數據更有利于我們提供建議。”
Elena-Lenz說:“波士頓是一個城市真正獲得這一權利的例子。他們和開發商在市政廳舉行會議,而且獲得了某些信息。例如,他們大概一年前開始就交通數據進行談話,那時候開沒發布應用程序界面(API),正是因為他們提前這么久和開發商合作,所以當數據公布的時候,一大推支持公共交通的運用程序出現了。”
波士頓并不是政府與可穿戴技術開發人員共享數據的唯一例子。去年,當聯邦政府引入Project Open Data項目-- 一個為聯邦、州以及地方政府機構開放的源代碼的數據庫,服務器托管在GitHub上,一個為軟件開發項目提供Git校正控制系統的主機服務—奧巴馬簽署了一份總統令,讓政府信息成為公開的電腦可讀數據。從那以后,50個州和地方政府在網站上發布了112個開放數據集,大家曾一度瘋狂地尋找一些使用這些政府新公布數據的創新方法,包括National Day of Civic Hacking,在舊金山、華盛頓、波特蘭進行的開放數據馬拉松;以及不同城市和州成立的新數據門戶網站,包括康涅狄格州、拉斯維加斯、和印第安納州南本德。
轉移數據--從可穿戴設備到政府數據庫,已被證明更難實踐。可以理解用戶關于隱私的擔憂。根據IT行業主要公司Rackspace最近的一項調查,只有22%的美國人愿意與政府單位分享定位數據。33%的人愿意與政府機構或醫療服務提供者分享醫療數據。到目前為止,政府使用可穿戴技術的數據種類決定了它們提供給開發商的數據類型和API類型。比如說,在猶他州的谷歌眼鏡試點,國家工作人員密切關注使用得最頻繁的應用程序,這樣就可以找出哪些數據集和API對谷歌眼鏡應用程序開發者有用。
根據位于紐約的ABI咨詢公司的可穿戴技術首席分析師Jonathon Collins的看法,在醫療領域,近4200萬可穿戴、無線運動、健身和健康設備可在2014年全球發布。Collins表示,盡管數以百萬的人監測自己的健康和健身數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對獲得和使用這些數據很感興趣,但用戶的隱私問題以及結合電子醫療記錄的所有權問題一直是主要的障礙。他說:“如果你自動化地收集健康數據,最好要有地方存儲并且和其它醫療記錄結合起來。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電子醫療記錄是個關鍵,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目前這類設備的緩慢發展。”
隨著數據源的增長,隱私和健康問題以及如何收集數據和共享也會繼續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雖然每一個可穿戴技術公司可以迅速提供如何把數據匿名處理以及非常安全的云存儲信息,但很難不去想象這么精細的數據會導致保險公司提高保費或政府和企業會監視消費者,甚至他們已經這樣做了。
從小設備到大平臺
除了數據的可用性和精確度,可穿戴設備數據還面臨一個更基本的問題:商業可行性。可穿戴設備已經運用于醫療領域多年,心臟起搏器是典型的可穿戴原型。盡管花數十億美元研發制造可穿戴設備,由于眾所周知的激烈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很多現在推出的產品到明年可能就經不住市場的考驗了。
也許可穿戴設備難以幸免,但市場勢頭看起來不會跑得太遠。正如未來學家預測的那樣,如果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配戴四到六個設備,至少要有一些能提高我們的健康和環境水平。
Nissen說:“現在,大家注重的大多是外表設計的酷炫,但在將來,我們會看到可穿戴設備可以成為真正影響我們生活的技術。當設備本身不能令人興奮時,那時候的畫面便能真正令人興奮了。”
我們可能沒有觸及可穿戴技術的表面,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和智能城市的建筑結合起來,改善環境。
Boam說:“其中一個終極目標是,每一個可穿戴設備都能像手提電腦一樣成為一個平臺,我們并不完全知道需要從中獲取什么,但一旦這些設備足夠普及。足夠穩定而且足夠強大,它們能做一些令人驚訝的事。”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