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指南 带你看云计算大会--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觀云指南 帶你看云計算大會

專家觀點
比特網
2014-06-04
[ 導讀 ] Splunk算是第一家主打大數據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今年為止Splunk在全球大約有一千多名員工,在上海也有開發中心。

   Splunk算是第一家主打大數據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今年為止Splunk在全球大約有一千多名員工,在上海也有開發中心。我網站記者劉杰在Splunk 2014 峰會現場,電話連線中她表示:現在Splunk在中國市場這一塊業務主要是集中在電信還有保險,銀行這些行業。本次大會分為兩個部分,主要面向Splunk亞太的客戶及合作伙伴,第一部分就是Splunk自身的產品和技術的介紹。第二就是成功案例的展示。可以看到兩個變化趨勢,一個是Splunk也開始涉足安全和移動設備,第二個是云和大數據的結合。

  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

   已經召開了三天的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在前線一直有ZDNet的工作人員,電話連線中的參加過三界此大會的ZDNet主編張曉楠表示:,今年的云計算大會包括大會組織和和演講內容都特別接地氣。ZDNet在主會后對很多像國家信息化專家信息委員會的常務副主任周宏仁這樣的此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了專訪。此外,大會也重點討論了云安全和大數據安全的問題。與大會同時進行的還有會外的展臺展覽,主會后有各具特色的分論壇。會外展臺不再是以后臺廠商為主,而一些移動端上的小應用占有很大比例。

   梁欽: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云云眾聲》,首先第一個話題先看本周有Splunk 2014亞太峰會,我們的存儲頻道,也就是負責大數據相關領域報道的劉杰她參與了這個峰會,她現在正在有Splunk 2014亞太峰會現場,我們現場現在連線一下,由趙效民來連線一下劉杰。

  趙效民:這個是在三亞舉行的,會議那天我不知道是下雨還是非常熱。你好,是劉杰嗎?

  劉杰:你好,是我。

   趙效民:現在是《云云眾聲》的直播現場,我們也知道你前幾天參加了Splunk在海南三亞舉行的亞太峰會,能不能給我們大概簡要介紹一下會議的相關信息,首先可能Splunk這個公司對于很多聽眾還是比較陌生的,先麻煩你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公司的大概情況。

   劉杰:好的,效民,的確像你說的,現在我相信有很多網友可能都不是太了解Splunk,我們也是從兩年前開始了解這家公司,因為當時Splunk算是第一家主打大數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我記得當時的估值是達到了30多億美元,也算是引起了不小的振動。據我了解今年為止Splunk在全球大約有一千多名員工,目前他們的亞太是設在香港,也是在上海有開發中心。我們了解到現在Splunk在中國市場這一塊業務主要是集中在電信還有保險,銀行這些行業。

   剛才說我在海南三亞參加的Splunk亞太峰會,主要面向的是Splunk亞太的一些客戶以及合作伙伴,我來簡要介紹這下,這次大會主要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Splunk自身的產品和技術的介紹,包括他們最新發布的Splunk Enterprise 6.1的數據分析產品。除了常規產品功能推介之外,今年客戶的成功案例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雖然多數在這次大會上分享的案例對于媒體是不開放的,但是我們從官方的日程上可以看到一些案例名單,包括軟銀集團還有巴克萊銀行,還有渣打銀行,日產汽車,LG電子等等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大型的公司。

   從這個名單我們也是可以看到其實現在大數據的典型案例主要來自于像金融、銀行、電信以及制造業這樣一些行業。關于這次峰會我還想說另外一點,我沒有看到來自國內案例的分享,會后和亞太區負責人在交流的時候他們解釋說現在國內的一些成熟的案例還主要是在金融和電信這樣一些行業,比較敏感,所以暫時還無法對外公布一些細節,這也是我后續比較期待的,就是能夠看到一些國內的案例分享,包括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規模。以上就是關于Splunk以及這次峰會大體的情況介紹。

   趙效民:這次大會上有哪些比較新的一些大數據的技術或者說一些趨勢是你看到的,你自己有什么樣一些感想和評論?

   劉杰:這次的確是看到了一些比較重點的關于大數據的趨勢,其實是想從Splunk這個角度來說,一個是首先我們看到Splunk以前我們熟悉的它可能更多是關于大數據和數據分析,現在他們也開始涉足安全,這里所說的安全可能更多的就是網絡安全還有這種防欺詐的行為。另外一個比較火的就是移動性,怎么從移動設備生成的這種數據中獲得價值。

   第二個變化就是云和大數據的結合,我們看到Splunk這種數據分析軟件已經正式入駐到AWS云里頭,提供一種所謂的分析即服務,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的數據被推送到云里頭,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慢慢接受了在云上得到這種分析即服務的模式。我相信剛才上面說的這兩點不僅僅是Splunk的,可能越來越多的這種我們看到的做大數據的公司潛在都會針對像剛才提到的安全,還有移動性,云計算方面做的一些部署和調整,是這樣的。

   趙效民:非常感謝,劉杰給我們帶來最新的有關Splunk亞太峰會的消息,再次感謝,劉杰在云計算大會現場可能你還有比較多的報道任務,那就不打擾你了,非常感謝。

   梁欽:其實我倒挺想問問老蔣,因為老蔣也是跟蹤大數據這方面相關應用也挺多的,你怎么看待現在目前這種大數據的一些總體的趨勢,包括劉杰剛才談到Splunk的趨勢,是不是已經慢慢成為一種主流了?

   蔣湘輝:是這樣,大數據因為其實它是一個特別漫長的過程,在以前的時候因為那幾個定義,幾個V,三個四個還是五個六個,從最早的時候以前數據量比較大多種形式的時候,它是逐漸慢慢就已經開始有了,而且大數據是個流程,它是你從這個數據的捕獲然后到處理,不管是非結構化的還是格式化數據,你們怎么樣轉換這個數據快速處理,然后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BI的分析,最后還要以這種圖形圖像化的方式靈活的方式呈現給最終的用戶。

   所以從每一個流程上其實是有各種各樣的公司都在參與,有的公司是一條龍,流程是全都有,有些公司是在重點的某一個領域有各自的優勢。所以從這么多年來一直很多公司在做這方面的事情,這個進程是一直在有的,所以它是一個過程,現在因為有云有移動有社交,其實越來越相互結合,然后把這個趨勢在加深,往更深的方向去應用,這是一個趨勢。

  【08:25】

   梁欽:Splunk這個話題可以暫時告一段落,本周的重頭戲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參與,包括一會兒還要連線部門的同事,這個話題就是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在21日一直到今天已經召開3天了,我們ZDNet作為一個重要的媒體的合作伙伴。

  趙效民:協辦方。

   梁欽:對,協辦方,特別深入地參與到其中,當然從大會的主題來看這屆是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智慧中國,我們如果來單純地談這些主題,我覺得可能從報道上已經看出來一些,我們是不是連線一些一線的記者,從他們的角度來分別剖析本屆的云計算大會展現出來的亮點,一會兒可能我們每個人也要參與,我們先連線一下前方的ZDNet資深記者張曉楠,因為云計算大會她參與的可能……

  趙效民:她算是我們一線的組織者了。

  梁欽:對,組織者,我覺得她的感受可能比我們每個人都更加親切一些,現在連線張曉楠。

  梁欽: 請問是張曉楠么?我們這里是《云云眾聲》的直播現場。

  張曉楠:支持人好。

   梁欽:先請你介紹一下,這里有趙效民,老蔣,還有我,剛才我們在聊到說你是本屆云計算大會里邊參與度最多的一個人。

  趙效民:我們ZD前方報道團的組織者。

   梁欽:對,既是組織者又是一個內容團隊的帶頭人,從你的切身體會來說你覺得本屆云計算大會有哪些特點?

   張曉楠:是這樣,因為我本人應該是參加了最近的三次中國云計算大會,今年是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就我來看首先從大會來說,從內容上,從組織上規模上,應該說是國內云計算領域算是級別最高,而且是水平最高的云計算專業級大會,這個會上的演講嘉賓其實他們無論是從學術能力,還是從演講的內容來說,我覺得都是水平非常高的。

   今年很多與會者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今年的云計算大會,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內容大家感覺特別的接地氣,接地氣一方面是說我們大會的組織,從內容的組織上來說內容更加接地氣,另外也說明無論是云計算還是大數據發展到今天或者發展到目前,其實已經有了很多落地的應用,導致我們不是在講一堆概念,也肯定不是云里霧里的階段。

   其實可說的很多,我談我的一個最深刻的觀感,昨天早上我們應該是國家信息化專家信息委員會的常務副主任周宏仁,他應該是國家戰略層面,信息化,電子政務戰略層面級別非常高,非常資深的專家級的人物,昨天他在會上做了一個關于現在云計算的主題報告,也是很榮幸在這個主題報告之后我們ZDNet對周宏仁主任做了獨家的視頻采訪,采訪當中有幾點周宏仁主任的一些想法,還是希望能跟網友們分享一下。其中一方面是他很明確的看法,他認為云計算現在已經到了剝掉繁華,回歸本源回歸本質的階段,其實他無論在演講還是在采訪當中他都是直言不諱,他說實際上云計算就是網絡計算,現在我們大家談的是否虛擬化的問題,其實不是本質的問題,他認為說如果對于公眾讓公眾了解到云計算就是網絡計算的這樣一個概念,可能他們就不會一頭霧水,甚至于不會上當受騙,這個話他直接說出來的。

   其實在這個當中,在大會上他給大家分析了網機,網格,包括算場等等的網絡計算的種種形式,我們也知道這些形式可能從發展到最終的失敗也經歷了一個過程,但實際上他說這些失敗并不是說這個本身有什么問題,可能是時機不成熟。到了云計算的時候正好可能各方面的時機都成熟了,現在就到了云計算發展非常好的形勢下了。但是,不要把云計算這個東西講得太神乎其神了,也不要把這個概念炒得太熱了,實際上還是要讓大家看到本質,我覺得這是給我的一個挺深刻的體會。

   還想再講另外一個體會,說到安全問題,其實我們知道云計算安全問題前幾年被大家提得很多,逐漸有些聲音是說大家不要過分擔憂這個安全的問題,可能我們有種種的技術手段或者一些法律法規的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周宏仁主任他認為云計算安全還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是一個非常不容易做的事情,所以他說如果一些核心部門,政府部門,公有云是不可能把自己核心的信息放在公有云上,即使是能夠放到私有云上的一些不是核心的涉密的信息,也要考慮到不要泄露公眾的個人隱私,這一點還是給我們用戶我們業界敲一個警鐘,梁欽這是我大概看到的,從他那邊提煉的一些觀點,我覺得這些觀點也是希望能夠跟廣大網友分享。

  梁欽:趙效民和老蔣有別的問題嗎?

   趙效民:我其實想問關于咱們拋開技術性話題,云,大數據的話題,你就這個展會本身你是怎么一種體會?如果說你當作一個觀眾來看的話,走馬觀花你的感覺是怎么樣的?

   張曉楠:展會,我的感覺是我覺得幾乎是所有的能夠在云計算盤子里邊分一杯羹的所有的供應商其實已經全都全了,我們知道包括三大運營商,其實在往年大會當中可能三大運營商不是那么全,比如可能有兩家到場,今年其實我們看到三大運營商不僅是在會議上有主旨報告,而且其實他們有自己的一些展臺展位,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純炒概念的階段,他們還帶來了挺多真正的應用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感覺到今年大會比較接地氣,或者比較落地的體會的原因。

  梁欽:老蔣有什么?

  蔣湘輝:我這沒什么問題。

  梁欽:謝謝曉楠,辛苦了,知道你在外邊開會,就不打擾你了,多謝。

   梁欽:我覺得曉楠從宏觀的角度把今年的云計算大會做了一個很好總結,可能往年還在提一些理念性的學術性的,今年可能就是真刀真槍開始落地了,這個局面。趙效民你能不能整體的對比一下,我知道去年你也參加了,去年我也參加了,能不能對比一下這兩屆云計算的中國,它前邊帶一個中國,但是它并不僅僅談的是只有中國的,只有中國的廠商來參與的,我們把這個范圍放大你怎么來看這次大會?

   趙效民:其實我必須得實話實說,大會的主題講演因為我個人的工作安排可能看不同的采訪,還有做一些采訪間的安排的時候可能沒有怎么去聽這次的主題講演,從總體大會的規劃來講我相信老蔣可能會有這種同感,這個大會在全球可能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平時我們參加一些云計算大會很多時候是某個廠商,或者某個技術聯盟,產業聯盟來主導的這么一個大會,所以說比如說像VMword,像EMC Word,包括Oracle,open word還有Salesforce組織一些大會,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外的云和大數據的會議可能更多的是某一個領袖級廠商來去挑起的,這種國家級別主導的,或者國家政府機關主導的大會,真的可能也就是中國云計算大會獨一家。

   所以說你看到大會的演講嘉賓組成上它是非常豐富的情況,有中國的政府部門的人員,有中國這種主管部門的,有中國這種科研事業單位的,包括這些工程院士,科學院士,有客戶來分享,有廠商的人來分享,所以說我覺得在這個會議的總體架構來講,我覺得是有利有弊,有利在于說對中國目前這種國情和這種意識形態,國家架構來講,政府的聲音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是在一個產業里面是起主導作用的一個聲音。國家級的這些專家,科研學者他們的這種聲音可能也是在某種基層,基礎性的方向來講會有一個比較權威的一個體現。

   接下來是廠商的和用戶的,我覺得其實最接地氣的其實是廠商和用戶的這些相關的發言。反過來我要說一個不足的地方,或者我覺得這類大會的一個弊端在于它比較死板,而且它沒有一個比較很強烈的目標性的組織性,我們也看到國外這類很多大會像VMword,openword,或者EMC Word它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主題,會往這個主題做很多的富有邏輯性的串聯,就是在這種話題設置上這些方面,而且會有很多的這種技術培訓的課程,組織。在中國我們看到院士談的很多東西還是比較務虛,包括我們中國的相關政府部門的發言它其實就真的是中國特色,咱們要是客觀來說就是中國特色,他們講中國的這種產業的發展或者怎么樣,其實在國外很多這種云和大數據都是私人企業商業的行為,在中國慢慢很多的時候變成了一種政府主導的政府行為,所以說在這個方面也代表了中國這種云和產業發展你說是弊端還是怎么樣。

  梁欽:特點吧。

   趙效民:算是特點吧,所以說我感覺第一院士的發言相對來說務虛,純理論派多一些。當然這些純理論的東西從他的PPT能看出來,它很難具像化,全都是字,院士們的這些PPT永遠都是字,講的東西都是非常很理論化,具體化的東西。在廠商的發言可能相對于接地氣了,請個客戶出來發言是最接地氣了,像我主持的制造業論壇一開始是李伯虎的,是智慧云制造的講演,130節的PPT都是字,基本沒什么圖,他那個理念我不說理念怎么樣,我就說這么龐大的這種信息量我覺得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他講的理念是非常龐雜,非常富有愿景的。

   接下來是一個跟他相關的,以他的理念做一些實踐的,佛山云制造的一個管理者做了實踐性的探討,分析了一些他現有的成果,當然這個成果非常初級,如果說萬里千山他可能才翻過第一個小山包。

   第三個是IBM有關云和制造業結合的解決方案,你會看有點接地氣了。第四個是我們請的一個中級青島冷藏基地的耿峰,專門談制造業怎么去部署云,用這種桌面虛擬化來提高業務能力,他講的時候我發現聽眾是最多的,所以說它也是非常接地氣的一個東西。

   我只是說因為我沒有參加主旨講演,我也沒有聽到太多的東西,但是我能感覺到這個大會的聲音是龐雜的,并不是那么純粹的,不是說純粹的不好,或者說不純粹的就好。我覺得這個東西讓人感覺它沒有給人特別清晰的一個主線,包括剛才曉楠姐說的這個人說的這些東西,還糾結于這種網絡計算或者怎么著的,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種,不能說是誤導,但是我覺得沒必要在這種概念上去糾結了,因為我覺得云計算它不僅僅說是網絡層面的一種資源的部署,它影響到了一些資源的調配,你的一些編排系統,你的這種業務流程,相應所有的改造,不僅僅就是一個網絡計算,如果你只是把云計算當作一個網絡計算,我覺得這真算誤導人了,這是我初步的一個感受,有利有弊,但是我覺得這個大會如果還是按照這個路數去繼續辦下去,它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梁欽:老蔣,你有哪些參與,也采訪了某些嘉賓嗎,有哪些體會?

   蔣湘輝:這次會上因為內容特別豐富,我只參加了其中一部分,從運營商角度來講我參加了中國電信的一個分論壇,因為在國內的運營商,中國電信的云計算和另外兩家相比應該說是走在前面的,不管是數據中心的規模還是到具體云的應用,幾大運營商里它還是比較靠前的。目前它這次會上正式推出了政務云還有教育云,就是說已經可以在國內開始用了,而且在那個會上我得到一個信息,就是電信研究院的一個博士他說今年下半年時候政府部門可能要開始推公有云應用試行的標準,大概有16項具體的公有云在政府部門的業務中使用的一些規范,和一些數據中心的備份,安全問題,非常具體。

  梁欽:只是針對政府部門,政府行業?

   蔣湘輝:對,但是因為這一塊非常的,因為政府應用肯定會帶動一大片,而且政府是很大一塊市場。

  趙效民:他有說這16個有哪些嗎?細節。

  蔣湘輝:有。

  梁欽:分享一下。

  蔣湘輝:看我的報道就可以了。

  梁欽:做一個小廣告。

  趙效民:賣關子。

   蔣湘輝:這是中國電信這塊。還有從廠商來講我們也知道有幾大BAT為代表的,騰訊云,阿里云,百度云,包括還有京東也來分享了一下。不過那幾家我沒怎么聽,我就想說一下關于IT的主要廠商,比如4個軟件廠商里微軟、IBM還有SAP,Oracle,這幾個廠商參加了這次大會應該說是微軟和IBM參加了,有主題演講,微軟是張亞勤,他主要是分享了互聯網以后這種物理化的一種趨勢,跟物聯網可能會結合得更加緊密,我也對他在ZD的視頻采訪間做了一個視頻的訪談,里面我問到了他目前微軟多個終端,比如手機,平板,還有PC,不同的屏,但是它的開發者為不同終端開發的程序不是互相通用的,我是問他未來云的趨勢下,會不會一次開發可以適用所有的終端,亞勤說目前還不能做到這一點,他認為微軟在這個方面是做得最接近的,而且他說未來肯定是要往這個方面繼續會做,就是開發一次可以適合所有的端,所有的平臺,我就說未來可能不光是微軟的平臺,其他的平臺也可以用,這是對微軟印象比較深。

   另外,SAP和Oracle都沒有來,其實今天SAP和微軟宣布了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他們在SAP的ERP可以用在微軟Azure的公有云平臺上,今天剛剛宣布。

  梁欽:它是作為一種服務,全球發布?

   蔣湘輝:全球發布,所以這是一個挺大的事,以后我還會去深入了解一下,因為在中國SAP的云還沒有這樣的落地,它會不會借助于微軟在中國的Azure的落地提供這種ERP的云呢,我們可以持續關注。

   還有一家公司是IBM,IBM是它的大中華區的云計算總經理(陳國豪)介紹了IBM目前這種云的幾個板塊,IBM目前實際上公有,私有,SAAS,也是挺全的了,現在它的SoftLayer公有云下半年會正式落地,目前已經向外推的是SAAS100家,其實有120多種,不止100種,各種各樣的SAAS的服務。當然這個數據中心目前是有多種方式在國內推進,有用國外的,還有跟國內合作伙伴一塊合作來推進。

   還有一個是它的BlueMix,是它在云方面這種開發的平臺,這是它很重要的一塊。還有一個改變CMS,專門為企業托管云定制的。

  梁欽:就是原來的SCE+。

   蔣湘輝:對,但是這個其實是IBM云版圖中比較重要的一塊,所以從廠商來講大致是這個樣子。

  梁欽:兩位都說了各自對云計算大會的感受。

  趙效民:你呢?

   梁欽:我也采訪了兩位嘉賓,一個是(升騰)的嘉賓,還有一個是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的CTO,我也簡單聊一聊對云計算大會的感受。

   我覺得一進門其實我就感覺有一種氣息,什么氣息呢?因為我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比如說有那些可能在過去幾年談云的時候都是那些后臺的廠商特別多,這一屆給我最明顯的體會是有很多應用的,甚至它一些特別小的應用,在手機上PAD上的應用,具體非常多,我就不提具體是哪一家,給我整體感覺是這屆就像剛才曉楠提到特別落地,或者特別接地氣的一屆云計算大會。

   另外,我們也看到一些廠商在里邊做的一些,比如(升騰)它原來是做瘦客戶機的,隨著云的興起它做起了桌面云,桌面云其實我比較認同他們嘉賓談到的一點,桌面云其實相比現在越來越豐富的這種比如互聯網終端也好,相比來說桌面云是特別適合行業和企業用戶環境里邊來應用的一種解決方案。這種端類可能比如豐富的端,手機也好,PAD也好,或者二合一的設備也好,它可能是適合這種生活和工作都要去專注的,可能要一辟為二的一些環境,桌面云它確實就是商用的一個環境,這是一點。

   另外,剛才老蔣也談到了電信云,我采訪了,他也聊到了一些細節,比如說我問到一個問題,就是說電信現在在全國的數據中心是怎么布局的,他提到一個4+2的模式,4應該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是這四個吧。2是內蒙加貴州,當然他也談到一點,這個可能是,當然提綱是趙效民寫的,我覺得趙效民可能比較清楚,他也提到一點,他說電信在做他們這個云的構建的時候,他們是采用了一種叫兩手抓的策略,一個是比如說他利用商業類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另外他們也積極擁抱開元的這種模式,比如說他們目前是在cloudstack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當然這位嘉賓也非常的,他覺得openstack可能要落后于cloudstack,我覺得可能一會兒趙效民也可以引申來談談這個話題,這是我整體的一個感受。

   還有一點是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對于云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從去年我們媒體ZDNet就是重磅合作伙伴,今年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參與,從市場的角度,編輯的角度,潛移默化影響特別多,你能不能談一談電信的話題。

   趙效民:電信我不知道老蔣跟他們電信的,剛才也談到了跟電信人的一個交流,我這次出個提綱沒有做采訪,只是之前的一些了解,了解到中國電信它云的策略和它這種云的愿景他談得比較多,在三大運營商里頭我不知道有沒有給老蔣這樣的感覺,中國電信它是比較開放的,比中國移動或者中國聯通談得更多一些,所以說在它的角度來講,中國電信是一個我覺得在云方面是非常積極的角色,首先它是用了原來這種cloudstack,做的基礎的云的架構,但是據我們所知他們也在積極考察openstack,他們也覺得openstack比較復雜,因為openstack這個產品從一開始誕生就跟cloudstack不太一樣,我們知道openstack誕生原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納薩)跟美國原來另外一個托管服務商Rackspace雙方合作的。

   納薩提供的是計算的組件,Rackspace提供的是一個存儲的組件,這個是openstack最早起步的一個源頭。但是我們知道這個源頭你會發現它是不全面的,一個計算一個存儲,所以后邊openstack就往里邊堆,堆不同的模塊,有網絡模塊,有管理模塊,有部署的模塊,慢慢現在大家能看到它是一個,說不好聽話是個大雜燴,說好聽的話就是一個模塊化的云管理套件。

   相比來說openstack開始就是一個商業版,它就是一個能為用戶迅速提供這種云平臺的這么一個商業化產品,所以說它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是一個部署的解決方案。所以說那成熟度要比這個誰就要高一些,這個是雙方天然的一個差異。

   現在cloudstack自從被Citrix思杰收購之后,2012年的時候貢獻給了阿帕奇軟件基金會,阿帕奇我們知道它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開源組織,很多這種著名的這些軟件都是起源于阿帕奇的,最著名的就是外部服務器。openstack是自己成立一個基金會,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也看到大家在里邊貢獻的程度越來越深。正因為openstack這種松散的模塊化的結構,更容易讓這種大廠商迅速在這個領域里面去找到自己的優勢或者說一個發揮的長項,包括IBM,惠普,Red Hat這些他們寄希望openstack成為它未來的一個翻身的重要的砝碼。

   所以中國電信它也是在看openstack,它覺得openstack發展有時候不太均衡,包括它的Neutron網絡模塊明顯要落實于業界的一些水平,所以說也在看,而且他們也覺得中國的領域來講,人才儲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跟你談到這個事情。所以說中國這種老板或者國營,像電信這些他們可以給你買設備,但是你說要招一幫玩開源的人,老板可能就不樂意了。所以說中國電信面臨的問題是它如果想玩openstack,就必須要去找一幫很強的開發者,但是這個開發者的成本老板又不愿意負擔,老板說數據中心沒問題,他們在呼和浩特那邊弄的地,數據中心建起來往里邊堆機器,老板喜歡堆機器,一看一堆機器這是我買的,這是我的資產,看著特別爽。如果你招了幾個特別貴的人他可能就覺得這是一個,這是很多國企面臨的一個問題。

   正因為如此中國電信它現在還是偏向于cloudstack,是因為Citrix給它提供了一種商業的服務,省去了它很多的麻煩,而且它有些什么開發的需求,它讓思杰去開發就好了,它付錢然后思杰開發就好了,它自己去養一撥開發者來做這件事情在目前很多這種中國大國企的商業習慣里邊是不被接受的。所以說雙方我覺得話題聊得比較遠了,從電信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擴展到了cloudstack和openstack之間的競爭態勢,我覺得可能未來雙方各有各的玩法,也會有自己的這種固定的用戶,而且我們現在可以透露一下中國電信也將成為VMware,VCHS在中國落地的合作伙伴,他們呼和浩特的數據中心就是未來VMware,VCSH落地的一個落腳點,我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信息,老蔣可以補充。

   蔣湘輝:中國電信其實這兩年它那個云公司成立了也就是兩年,大概是前年3月30日成立的,他們最近幾年業務其實發展特別快,基本上翻番,每年翻番,他們的目標2017年要達到多少位數,2017年他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80億人民幣,云的收入,80億,這個還是挺高的了,純云方面。

  趙效民:AWS現在是多少?三、四十?

  梁欽:已經高于這個了。

   蔣湘輝:但是它這個速度就是每年翻番的速度在漲,這個還是很快的,它對云桌面也是非常看重的,幾大服務,因為它是覺得這算是一個殺手級的應用,它是覺得這個市場應該是很大的。

   梁欽:去年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今天費哥也不在現場,去年費哥我們倆去看百度的展臺,在那就發現當時天蝎的機柜,當時可能天蝎1.0,我不知道從兩位嘉賓來說,今年天蝎有沒有動靜在云計算大會上,有了解嗎?

   趙效民:沒有,這還真沒關注到,但是可能未來幾天我們會做一個比較深度的天蝎的訪談,到時候大家看文章吧。

   梁欽:跟老蔣都學壞了。還有一個話題,剛才我們籠統談了談,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談了談自己的一些感受,還有一個問題是放在中國來說,我們無法回避中國的云計算廠商或者云計算產業的發展腳步,它到底跟國際上的一個對比,兩位嘉賓能不能從觀點上談一談。

   趙效民: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很多人深思,套用很多我們采訪時候嘉賓的一句話說這個問題非常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覺得其實我們剛才說到很多廠商你會發現大部分都還是國外的,微軟,IBM,SAP,Oracle,VMware,中國電信算是國家隊,央企的國家隊,它的地位是一個運營商的角度來切入這個市場的,在這個角度來講,運營商它應該不算在競爭的領域里面,因為沒有國外的運營商在這個市場里跟它競爭,所以說運營商在中國的云計算市場里邊它的地位是與眾不同的,我們暫且先不談。

   從IT的解決方案服務商來講,中國廠商的實力真的還算是比較弱的,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說云的三個層次,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IaaS,做這種硬件的基礎設施的融合,虛擬化的這種資源的調配。PaaS,做這種應用平臺的遷移,從原來傳統的開發環境遷移到云的應用平臺的開發。SaaS就是你能不能做好一個,把你很強有力的產品做云化,通過云來交付。通過這三個階段去看你會發現在中國里邊走得最快的,或者目前走得比較好的,可以說是華為和浪潮,開始有了自己的虛擬化層,有了自己云的操作系統,有了這種比較強的綜合性的云基礎設施,在這方面華為還是要更強一些的。

   但是你會發現在往上走的時候跟產業結合這個層面來講,華為還有很大的距離,比如說這次是SAP入住了Azure,它就會吸引一堆想用SAP的用戶,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談云最終是為了什么,其實為了是應用,為了是你更好的更方便的用到你想用到的應用,沒人說你說這種基礎設施就OK了或者怎么樣,可以基礎設施你拿來是不是還要往上擱應用,就算以前SAP沒有真正入住Azure的時候,很多云平臺它也會標榜自己說我這個云是完全可以,我給你提供的虛擬機是可以支持Oracle數據庫的,支持SAP環境的,可以讓你來用。

   所以說你的虛擬機的這種虛擬實際的能力也是跟你能承載的工作負載的能力是相掛鉤的,而不是說你就什么,大家都提供虛擬機,大家一碗水端平,肯定不是的。像這次IBM的CMS,我還采訪了他們CMS的銷售總監,IBM CMS他也強調了一點在CMS提供的服務里面也包括純IaaS這種基礎設施的服務,也有包括SAP,ERP,還有Oracle數據庫的這個托管服務,他會發現目前在國外的市場來看,純IAAS這種服務的營收就占40%,SAP和Oracle這種應用的服務可能占到60%,所以說更多人其實是奔著應用來的。所以說你的這種IAAS的能力跟你未來這種應用承載是非常有關系的。那你這種應用平臺也是,應用開發平臺比如現在這種Cloud Foundry,Cloud Foundry現在是一派,微軟的Azure是一派,AWS是一派,谷歌又是一派。未來以后會用誰家的方案去開發這類的平臺,可能就是未來這種新的一輪角逐了,軟件廠商的站隊,軟件廠商的這種平臺性的策略,這方面我覺得中國廠商其實還差很遠,現在中國廠商聯想就比較務實,我之前寫了篇文章說它很務實,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基礎設施設備的提供商,它不去爭云這些東西了,我只是給你提供這些設備,它的定位比戴爾還要low一些,戴爾也說我不做云,我做這種云的中介的管理和基礎設施設備的提供商。

   曙光咱就不說了,也沒有這方面一些這種雄心壯志,有雄心壯志的就是浪潮和華為。你要說從雙方有和無的質的對比來說雙方都差不多,當然華為在量變方面走得要更快一些,但是離我們想象的看到的這種巨頭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這是我的感想。

  梁欽:老蔣,談談你的感想。

   蔣湘輝:我這邊是這樣,Gartner剛出來一個數據,它調查了一下,中國的CIO還有全球的CIO對各種IT的這種關注的領域有一、二十個,包括云,大數據,移動,社交,還有BI,發現在中國CIO最關注的就是云,排在第一位。在全球云不是排第一,云排在第五,排在二、三、四是什么呢,二是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是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移動。

  梁欽:這是中國的?

   蔣湘輝:二、三、四,中國和全球都一樣,就是一和五剛好調一個位置。第二是數據中心,第三是移動,第四是ERP,在中國第五是BI分析,商業智能,類似于那種大數據分析。在國外剛好是BI分析排在第一位,另外就是二、三、四不變,云是排在第五位。

   所以從這樣一個調查也可以看出中國對云的關注的程度,對CIO用戶的關注程度肯定要超過了全球的平均水平,這是第一個要說的。

   第二個就是說差別,其實在云方面以后不管是我們傳統的這種方式,IT,軟件,硬件,服務,未來這云化它是把每一個層次都要用云化,軟件就提供SaaS服務,硬件提供就是其他的IaaS和相關的服務。

   從最終的這種,實際上國內也是這幾個領域都會有相關的公司,趙效民剛才說了華為,浪潮,在IaaS領域是走得比較靠前的。在SaaS領域國內其實也有像用友,金蝶,八百克類似于這樣的公司,其實也是非常多的。目前走在前面的,SaaS領域走在前面的國內公司還是比較少的,雖然有很多但是不成規模,像國外的一些著名的不管是…等等一些公司,還有就是像傳統幾大軟件商,IBM,微軟,SAP,Oracle,他們的SaaS也是非常強,我們國內的公司和這些公司不管是傳統的四大還是說那種新興的專門做SaaS的公司相比,其實距離還是比較大的。

   但是我們注意到像國內的BAT這幾家,其實現在是非常熱,其實這幾家我倒是覺得他們跟國外其實是有一拼的,而且他們里面很多的應用其實可以直接,其實從長遠來講他們不管是這幾個領域,IaaS,SaaS領域,他們以后都是可以深度參與的,所以到那個時候其實這幾家公司倒是有很深的潛力,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梁欽: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再次感謝剛才接受我們連線的張曉楠和劉杰,也感謝兩位嘉賓的精彩點評,再次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謝謝大家。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云計算的未來是什么?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這場疫情之中,很多線下實體店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但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卻在這次疫情之中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可以發現由于無法在辦公室辦公和會議,很多公司開始了遠程辦公和遠程會議;由于醫院人...

04月21日 12:21 CSDN

如何選擇云計算物聯網平臺

  企業的云計算物聯網平臺必須監視物聯網端點和事件流,分析邊緣計算和云平臺中的數據,并啟用應用程序開發和部署。物聯網(IoT)是當前計算世界中最熱門的概念之一。云計算物聯網平臺甚至可能在宣傳和炒作規模上超過物聯網。但是,這兩者...

05月27日 12:18機房360

云計算工作負載需要哪些保護

組織出于各種原因采用多個云平臺,例如提高效率和分配計算資源。根據《2021年Flexera云現狀報告》,92%的企業采用了多云戰略,80%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戰略。但這些企業也經常經歷管理復雜性的增加,這會影響安全性并增加風險。...

08月12日 15:34360機房

云計算專家如何彌補網絡安全技能差距

導讀: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2公司發布的2020年網絡安全勞動力的研究報告,網絡安全技能差距正在縮小。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

03月10日 09:56企業網D1Net

上海電信借AI、云計算等手段為復工人員保駕護航

  正月已過,各地陸續按下了復工復產“快進鍵”,復工、抗疫要同時兼得,社區、園區、企業辦公樓、商鋪、批發市場等成為防疫抗疫“重點戰場”。在魔都上海,一大批“黑科技”正在加入“復工抗疫”戰,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等紛紛上陣,...

03月02日 17:07IT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