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構建“國防動員物聯網”
所謂物聯網,是指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RFID)、無線數據通信、全球定位、激光掃描等技術和設備,把世界上萬事萬物與信息高度融合,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目前已被我國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據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可以預見,物聯網的普及應用,將給戰時國防動員工作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它將使戰時動員變得更加快捷、精準,使人力、物力、財力的配置更加優化,使動員效率呈現基數倍提升,進而實現戰時動員的實時化、精確化和智能化。為此,現階段要著眼未來物聯網的發展變化,及早謀劃,抓緊籌備,掌握物聯網時代國防動員主動權。
加強物聯網知識普及
我國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物聯網的最初概念和構想,并于當年啟動了相關研究和開發。至今,十多年過去了,但是社會大眾對物聯網的認知還停留在初始階段。因此,要抓緊開展物聯網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著重做到“四個結合”,即:與網絡技術應用相結合,與數字城市建設相結合,與國防科技知識普及相結合,與國防動員演習演練相結合,充分發揮網絡、電視、手機等媒介的傳播優勢,采取專家解讀、專題講座、專項推介等多種形式,使物聯網有關知識“進家入戶”,快速得到普及推廣。
探索構建“動員物聯網”
當前,國防動員系統已經建立了動員信息網和動員信息系統,但是,網絡和系統建設的規模不大、水平還不高,特別是邊遠地區和小散單位還沒有實現全覆蓋。另外,受種種因素制約,國防動員網絡還不能與互聯網實現有效鏈接。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制約了物聯網在動員領域的推廣應用和不斷發展。所以,在動員信息網絡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抓好頂層設計,整合軍民通用網絡技術資源,攻克專網與互聯網鏈接的技術難關,實現國防動員信息網絡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快動員信息網絡建設步伐,盡快實現網絡全覆蓋;對現有網絡進行改造,使其逐步適應物聯網時代需求;按照國家物聯網建設標準,預留軍民網絡互通接口;抓好物品傳感器與電子標簽及配套接口裝備的儲備和信息技術元件生產,為“國防動員物聯網”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撐。
[FS:PAGE]培養物聯網專業技術人才
有專家稱,“2010年將成為物聯網元年”。盡管整個產業依然處于孕育和準備階段,距離大規模普及應用尚有較大差距,但不出五年,物聯網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要想成為物聯網強國,最緊迫的是要加快本土物聯網人才的大規模培養,尤其是數學建模或運籌學專業人才培育,避免出現物聯網時代人才緊缺的局面。應在地方和軍隊高等院校建立物聯網研究機構,探索開設新增學科,走開物聯網技術人才培養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路子。適時將物聯網專業技術人員納入國防動員人才序列。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有重點、有目的地建設“數字城市”,為物聯網技術人才提供實踐基地,確保在戰時或緊急情況下,物聯網專業人才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搞好物資電子標簽認證
物聯網的實質是把所有物品(商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與互聯網相比,物聯網的最大優勢在于實現了信息與物質的高度融合。所以,對戰略物資進行電子標簽認證也就成為物聯網時代國防動員實現物資快捷、有序流動的必要前提。在建設“數字城市”過程中,要積極貫徹國防動員需求,優先對戰時急需、必需的戰略動員物資進行電子標簽認證。國家要出臺政策法規,對戰略動員物資的電子標簽認證提出具體標準和要求,規范具有“電子身份”戰略動員物資的交易、流通行為。考慮到戰略物資數量巨大、品類繁多,電子認證工作復雜,還要對相關單位和企業給予經濟補貼,提高他們支持配合的積極性,推動戰略動員物資電子標簽認證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