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长:我国已经进入物联网阶段--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科技部部長:我國已經進入物聯網階段

業界動態
第一財經
金英之 張夢舟
2010-04-22
[ 導讀 ] 第一財經:新能源、信息技術等新興戰略產業將在多大程度改變中國的未來?萬鋼:有四大領域,是我們認為在金融危機后具有重大突破可能的重要領域。第一個是信息產業,現在已經進入物聯網階段,物聯網的用途很大,網絡經濟還在發展,三網融合正在進行。第二個是新能源,大
雖已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但他仍說:“作為科學家,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已任科技部部長3年的萬鋼,走上仕途前是一位科學家。他曾作為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研發出了“超越”系列燃料電池汽車,并建設了中國第一個汽車風洞中心。

  這樣一位對新能源汽車情有獨鐘的部長,現在正著力推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他如何理解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容?科技部將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6日,萬鋼在北京會議中心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

  新興產業的關鍵是“打開通道”

  第一財經:低碳經濟成為今年政協的一號提案主題,對此你怎么看?

  萬鋼:中國的低碳經濟、技術,可以分三個層面來表述。

  第一,能耗及排放量的減少。中國在“十一五”期間就確定了單位GDP能耗降低20%,以及COD(化學需氧量)和硫排放量減少的目標。從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看,我們很有信心COD和硫的排放量能達到甚至超過我們原來設定的目標,但在單位GDP能耗上還要下一把力。

  第二,非化石能源的發展,包括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這方面,國家也已經確定了目標——到2020年,中國的單位GDP將減排溫室氣體40%~45%。按我的理解,溫總理說40%~45%,對我們各部門來說,目標就是45%。因為溫總理在哥本哈根大會上說了:“我們一定能做好,而且我們可能會做得更好。”

  第三,低碳不光是經濟的低碳,更是生活的低碳。現在新能源價格仍然比較高。如果大家能自覺承擔一部分價格,新能源產業自然就發展得更好。當然,這也可以從我們每個人少用一桶水、少買一雙鞋、少坐一次飛機做起,從生活方式的轉變做起。

  第一財經:您的意思是,打開新能源市場的關鍵在于民眾的意識?

  萬鋼:認識一個新興的東西需要過程。傳統產業都已經有自己固有的商業運行模式了,新能源則不然。

  比如太陽能發電產業,要從晶硅開始,然后切片,做成組件,才能發電,但發電后又有新問題——如何使用它呢,是用蓄電池把它儲起來,還是并到電網上去?

  將來可能每家每戶都會用太陽能來發電,但這又引出一個新問題——發出來多余的電怎么辦呢?扔掉它嗎?不能這么浪費。這就需要低壓配電,但不能讓住戶白白送電啊,而且用戶用電和輸電都要計算,各自價格還不一樣,這就需要再裝一個雙向計算的電表。

  所以,對于新興產業,最關鍵的是研究如何打開其后面的通道。

  戰略新興產業

  既屬“新興”又是調整

  第一財經:新能源、信息技術等新興戰略產業將在多大程度改變中國的未來?

  萬鋼:有四大領域,是我們認為在金融危機后具有重大突破可能的重要領域。

  第一個是信息產業,現在已經進入物聯網階段,物聯網的用途很大,網絡經濟還在發展,三網融合正在進行。

  第二個是新能源,大到核能,小到家里的太陽能手電筒,都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個是生物領域,比如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環保等。

  第四個是新材料,如納米工程、表面加強、再利用等,先進制造業、大飛機、數控機床等都可以利用它們。

  戰略性新興產業指的是對經濟、社會具有重要影響的戰略性領域,對這些產業,我們一是要高度關注,二是要作出正確選擇。

  比如能源領域,我們選擇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選擇電動汽車;醫藥領域,我們選擇生物醫藥;農業領域,我們選擇生物育種。

  這次“兩會”最熱點的議題就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從這個層面說,戰略性新興產業本身既是新興產業,又是(對現有經濟結構的)調整。

  “冷”“熱”都要忍得住

  第一財經:有人說,與其他部門相比,以前科技部是個“冷衙門”,但現在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大熱的背景下,科技部已經成了“熱衙門”,對此您怎[FS:PAGE]么看?

  萬鋼:我覺得,作為科學家,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對任何一個科學技術的發現和發明,或者對科學規則的掌握,都需要長久、默默無聞的鉆研。所以要忍得住“冷”,坐他個10年“冷板凳”年。但也要忍得住“熱”,“熱”說明我們的經濟、社會已經發展到需要我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這就需要我們把握住這份“熱”,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

  比如太陽能發電,從光伏到發電到并網再到配電等,我們要一環扣一環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虛高虛熱,這就是科技部一個很重要的職能。

  第一財經:您是說現在某些產業出現了虛高虛熱?

  萬鋼:新興產業是新的,要掌握其整個規律很難。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比如現在,某些產業后面的環節還沒有打通,前面的環節已經過熱了,這時候,政府不應把前面給壓掉,而是要疏導后面的環節。

  新能源如果不能并網發電,哪怕是一度的太陽能、風能電力都是過剩的,因為我們還解決不了后面的問題。

  所以科技部要去做一些“冷”的工作,在“冷”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備“熱”的時候使用。這就是說我們既要有前瞻,又要對現在的工作起促進作用。

  基礎科研:最怕不持續

  第一財經:真正的創新都是來源于二三十年前的基礎科學研究,現在中國把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比例確定為總體科研投入的5%,您認為這個比例是否足夠?

  萬鋼:基礎科研關系到國家的前瞻性發展,它需要我們持續、穩定、不間斷地增加投入。基礎研究發現的是規律,但不是說你今天投錢,明天就能發現規律的。

  基礎科研最怕的問題就是不持續,這幾年我們在發展中加大了對基礎科研的投入。科技部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上的投入,從2007年的12億元,到2008年的19億元,再到2009年是26億元,2010年是30億元。

  此外,從2008年開始,我們就制定了對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穩定性投資,也就是說每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都獲得1000萬左右的投入,到了今年,總共已經達到了30億元。

  我希望我們的投入能持續、穩定地增長;另一個需要把握的是“質”——我們的科學家不能因為搞項目而耽誤了很多時間,一定要讓他們有一個合適的工作環境,使他們能全心全力地研究,使我們的國家能在前瞻性的問題上發展。

  我的觀點是,只要保持基礎研究持續穩定幾十年,我們肯定會有一批科學家脫穎而出。

  新能源汽車業:二十年磨一劍

  第一財經:作為一位汽車專家,您怎么看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

  萬鋼:中國從“九五”時期就開始了對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的研究,我當時剛從國外回來,很有幸參與了新能源汽車的項目。但在那時候,這還是一個相當“冷”的話題。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它已經走到了一個新階段。2008年奧運會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經受住了奧運會高強度的考驗,得到了各界的認同。2009年,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共同啟動了新能源公共汽車的“十城千輛計劃”,當時有13個城市參加,每個城市都拿出了具體的方案規劃,反響很不錯。

  今年,國務院又確定擴大到20個城市,那就是“二十城千輛”。我覺得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率先推廣,首先具有科普的意義,能讓大眾享受科技成果,其次可以經歷高強度的考驗,對產品的成熟很有好處。

  按照計劃,到2012年,公交領域會有6萬輛(新能源汽車),屆時整個社會將會有15萬輛(新能源汽車)。

  第一財經:數字上有了一個大的提升。

  萬鋼:對,這就是我們要過的第一道坎,我管它叫“從0到1%”。我估計到那時候(2012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500萬輛,15萬輛就是1%。如果我們突破1%,那么接下來突破10%的時間就會大大短于我們現在的這一步。

  我們已經“長征”了10年,再有10年的時間,新能源汽車產業就將獲得突破。中國的新[FS:PAGE]能源汽車走上產業化,可能不是十年磨一劍,而是二十年磨一劍。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劉強東點將女會計

好好算賬,降本增效。

05月15日 10:2921世紀商業評論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