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監控之紅外熱成像技術簡介
人眼能夠感受到的可見光波長為0.38~0.78微米。紅外線屬于波長大于0.78微米的電磁波。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會輻射不同波長的紅外線,因此能夠利用特制的探測設備分別檢測出監控目標本身和背景之間的紅外線波長,從而可以得到不同的紅外圖像,這紅外圖像稱為熱圖像。
采用紅外熱成像技術,探測目標物體的紅外輻射,并通過光電轉換、信號處理等手段,將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圖像轉換成視頻圖像的設備被稱為紅外熱成像儀。
紅外熱成像儀在視頻監控中的應用舉例:
1.夜間及惡劣氣候條件下的目標監控
夜晚,需可見光工作的設備已經不能正常工作,如果采用人工照明,則容易暴露目標。若采用微光夜視設備,它同樣也工作在可見光波段,依然需要外界光照明。而紅外熱成像儀是被動接受目標自身的紅外熱輻射,無論白天黑夜均可以正常工作,并且也不會暴露自己。同樣在雨、霧等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由于可見光的波長短,克服障礙的能力差,因而觀測效果差,但紅外線的波長較長,特別是工作在8~14um的熱成像儀,穿透雨、霧的能力較強,因此在夜間以及惡劣氣候條件,采用紅外熱成像監控設備仍可以正常地對各種目標進行監控。
2.防火監控
由于紅外熱成像儀是反映物體表面溫度而成像的設備,因此除了夜間可以作為現場監控使用外,還可以作為有效的防火報警設備。很多火災往往是由不明顯的隱火引發的。用現有的普通方法,很難發現這種隱性火災苗頭。而應用紅外熱成像儀可以快速有效地發現這些隱火,并且可以準確判定火災的地點和范圍,透過煙霧發現著火點,做到早知道、早預防、早撲滅。
3.偽裝及隱蔽目標的識別
偽裝是以防可見光觀測為主,犯罪分子作案時通常會隱蔽在草叢及樹林中,由于野外環境的惡劣及人的視覺錯覺,容易產生錯誤判斷。紅外熱成像儀是被動接受目標自身的熱輻射,人體和車輛的溫度及紅外輻射一般都遠大于草木的溫度及紅外輻射,因此不易偽裝,也不容易產生錯誤判斷。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