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IoT,騰訊不著急
“萬物智聯的第一步是‘連接’,今天我們更希望先解決這第一步遇到的問題。”
站在2019年年關,張文杰對于騰訊在物聯網(IoT)領域的種種布局,特別強調的仍是“連接”二字。
這讓騰訊與同在IoT這一賽道中的大多數企業有所不同。
物聯網始于連接,而在近兩年,更多被圈內人強調的卻是智能。
從物聯網到智聯網,此前十年,行業經歷了聯網硬件到智能硬件的升級,經歷了物聯網到智聯網的轉變,經歷了IoT、AI,以及現在5G的強勢崛起。
如果從整個大的行業趨勢來看,2019年是AIoT融合落地的關鍵一年,也是消費物聯網向產業物聯網大規模“入侵”的一年。
對于騰訊而言,2019年同樣關鍵。
這一年,騰訊在IoT領域的全線產品陸續面世。自今年3月以來,平均每月一款核心產品的發布頻率,讓騰訊在一年內補齊了IoT領域的“云管邊端”整個體系,也讓騰訊有底氣在年底的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首次正式將自己定位為“全鏈路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者”。
而騰訊在年底發布的一款名為“騰訊連連”的超級小程序(以微信小程序為應用載體的服務平臺),再次將騰訊在IoT領域的部署帶回到物聯網“連接”這一源頭,思考如何解決這一“一直未被解決的問題”。

兜兜轉轉,回到IoT源頭的騰訊
物聯網始于連接,而在近兩年,更多被圈內人強調的卻是智能。
在物聯網到智聯網的更迭中,同為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的阿里、百度,在同樣重視云團隊的同時,不約而同地于2019年分別在云團隊名稱中加入了“智能”二字。
2018年11月,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阿里云升級為阿里智能云;2019年4月,百度云升級為百度智能云。對于智能的執著,阿里和百度近乎要刻到品牌上,刻到骨子里。
在這方面,騰訊似乎略有不及,騰訊雖然在“930架構調整”后提升了騰訊云在集團公司中的戰略地位,卻至今未有類似動作。
分別設于各家云團隊下的物聯網業務正是承襲了這樣的調性,阿里、百度分別布局了AIoT平臺、系統、芯片、硬件,強調數據智能的重要性;騰訊在2019年補齊IoT領域的全系產品后,轉而回到源頭,要先解決“連接”問題。
“我們很早就看到了AIoT的趨勢——通過連接創造數據,通過數據創造價值,再以價值服務用戶,這樣一個產品鏈條。但是萬物智聯第一步是‘連接’,今天我們更多想要先解決這第一步遇到的問題。”
作為騰訊在物聯網領域的實際產品負責人,也是曾經騰訊云AI平臺負責人,騰訊云AI平臺與物聯網產品總經理張文杰向包括雷鋒網在內的幾家媒體闡述了騰訊對于物聯網的思考。
顯然,在騰訊大規模對外官宣物聯網部署的第一個年頭,最終還是希望回到源頭,解決這一一直未被解決的連接(設備上云)問題。
也正因如此,騰訊在2019年發布的最后一款物聯網產品是內部耗時14個月研發的一款被命名為「騰訊連連」的軟件。
騰訊的IoT入口是款軟件!
2017年,在消費物聯網領域曾有一場入口之爭。
IoT的入口是什么?
是智能音箱?智能電視?
還是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
當時在這場爭論中,幾乎各類智能硬件都被冠以“IoT入口”之名,一時倒也成就了不少爆品。
至于這一爭論,最后形成的一個相對統一的答案是:未來IoT將會有多個入口(分布式、泛中心)。這一答案既體現在華為的“1+8+N”全場景戰略,也體現在小米的“1+4+X”智能硬件開放生態。
作為同樣在涉足諸如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智能硬件的騰訊,既沒有像華為、小米做手機一樣的投入,也沒有像阿里、百度做智能音箱一樣的力度,經年之后,最終在微信上尋得了生長騰訊獨有的IoT入口的土壤。
“2014年,物聯網一波浪潮興起后,設備互聯的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我們能不能從數據逆向思考這一問題:如果不同企業、不同品牌之間不能實現互聯互通,能不能通過我們的一個微信小程序這樣一個入口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甚至解決「成本、體驗、互聯」三大難題?”
被定義為“超級小程序”的騰訊連連,由此而生。
“騰訊連連是我們定位在服務以消費物聯網領域為起點,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的一個重要的應用入口,我們希望讓IoT離用戶更近一步。”
這是騰訊云物聯網平臺產品總監周佳鑫給出的騰訊連連這一全新品牌的品牌定位。

12月20日,在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騰訊云首次發布了騰訊連連的服務平臺以及其在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入口。
消費嫁接社交,基于軟件的IoT入口,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點子。
然而,雖說是與騰訊擅長的社交結合,這個點子實踐起來卻并不容易。
基于IoT Explorer,騰訊連連的開發團隊經過14個月的研發,最終設計出騰訊連連的初版產品,開始在第一批合作伙伴中內測。
“14個月里,我們從這款產品的設備定義、各種參數的定義,到整個通信規范的定義、通信鏈路的協議定義,最終實現設備連云整個開發鏈路的虛擬化,并在應用側提供小程序。”
當最終以略顯單薄的小程序呈現在微信中時,其整體觀感其實與騰訊想要為這款產品賦予的實際意義出入是很大的。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張文杰也多次強調,“騰訊連連雖然是一個小程序,但它不是一個普通的小程序。”
騰訊連連不僅僅是一個小程序,它更是連接B端廠商與C端用戶的橋梁,同時也是聚合騰訊內部大量優勢的品牌和內容的開放服務平臺。
亦或可以結合騰訊官方給出的標準答案加理解:騰訊連連是騰訊云面向物聯網行業提供的一整套C to B開放平臺服務。
借助這一平臺,除去為用戶提供一個IoT入口外,騰訊有更大的野心——打通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
騰訊連連開發之初,周佳鑫和他的團隊就在考慮如何拉通產業,解決物聯網市場碎片化的問題。最終周佳鑫和他的團隊在開發模式上下了些功夫:
第一,為吸引產業合作伙伴加入,采用便捷的開發模式,合作伙伴可以在三到五天內實現產品快速上線;
第二,我們會給到一些品牌合作伙伴基于騰訊連連的二次開發的能力(提供SDK、APP開源代碼),讓品牌廠商開發屬于自己品牌的內容;
隨后,針對這款超級小程序,騰訊云面向諸如遙控大師(遙控器)、威仕達(窗簾)、寶太電子(開關)、實新通(門鎖)、掌育科技(可穿戴)、中昱智云(教育)等合作伙伴進行了內測。
由此可見,騰訊連連是騰訊面向C端用戶打造的一個IoT入口,同時也是面向B端用戶打造的一款IoT開發平臺。
此外,騰訊連連也是騰訊在2019年年末針對IoT領域發布的“全棧產品和服務”補齊的最后一塊拼圖。
一年補齊云管邊端,騰訊忙碌的2019
毫不夸張地說,2019年,可以稱得上是騰訊云的IoT元年。
作為物聯網領域的記者,此前一直很焦慮,為騰訊焦慮。此前五年,當阿里、百度、華為、小米等企業都在集中部分優勢資源部署IoT或AIoT這一賽道時,對于物聯網,騰訊對外并沒有做太多發聲,即使在“930架構調整”后,更多強調的是產業互聯網,是“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馬化騰在2018年的公開信中首談騰訊“930架構調整”時指出:
“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接下來,騰訊將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雖說騰訊在提的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和友商在講的消費物聯網、產業物聯網可以說只是舊瓶和新瓶的區別,但在2018年這個時間節點來看,諸侯紛爭之時,騰訊并沒有太多對外部署或開放平臺、系統這樣的“硬通貨”,讓人恍惚覺得,騰訊會不會錯過一個時代?
“「930變革」后,騰訊加速了物聯網生態構建的步伐。”
在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騰訊云副總裁、網絡平臺部總經理鄒賢能將「930變革」視為騰訊云布局IoT的一個拐點,這樣的加速在2019年尤其明顯。
自今年3月起,騰訊云以平均每月一款核心產品的發布頻率,在一年內“補齊”了IoT領域的云管邊端整個產品體系。不禁讓人再次想起互聯網圈此前盛傳的“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百度的技術”。
具體騰訊云IoT相關關鍵產品發布信息,雷鋒網整理如下:
2018年11月,騰訊云對外發布物聯網通信連接平臺(IoT hub);
2019年3月,騰訊云發布物聯網設備身份認證服務(IoT TID);
2019年5月,騰訊入選LoRa聯盟董事會成員,發布了包括物聯網開發者社區平臺(Tencent Things Network)、騰訊云LPWA物聯網絡;
2019年6月,騰訊云首次公開騰訊智能邊緣計算網絡平臺(TSEC);
2019年7月,騰訊云對外發布了物聯網開發平臺(IoT Explorer);
2019年8月,騰訊云對外推出騰訊云推出物聯網邊緣計算平臺(IECP);
2019年9月,騰訊云對外宣布開源自主研發的輕量級物聯網實時操作系統TencentOStiny;
2019年12月,騰訊云對外發布騰訊連連C2B服務平臺及其超級小程序應用入口,并開放公測。
在此期間,騰訊還分別在自家5月、11月在云南、上海兩地舉辦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以及12月的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集中對外推廣了IoT整體產品部署——“全棧IoT產品和服務”。

此外,就騰訊的物聯網產品矩陣而言,還有兩點值得關注:
首先,騰訊的物聯網產品矩陣中有一款名為IoT Video,被騰訊官方定位為“專注于PaaS服務的視頻物聯網云平臺”的物聯網平臺,這也是騰訊在當下備受關注的視頻物聯網領域的布局。在此之前,阿里的Link Visual、百度的VideoMind也均是各家在視頻物聯網領域的部署;
其次,物聯網平臺作為物聯網時代的核心代表,(物聯網)平臺之戰在2018年從白熱化逐漸轉向尋求互聯互通,在騰訊今年“全棧IoT產品和服務”的部署體系中似乎看不到騰訊物聯網平臺這樣的角色,據雷鋒網了解,這其實是由于騰訊將物聯網的“連接”和“開發”兩大功能分為兩部分進行了階段性發布,可以理解為“騰訊云IoT平臺=IoT Explorer+IoT hub”。
在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騰訊官方也公布了IoT Explorer物聯網開發平臺的最新平臺架構,如下圖所示:

騰訊在5G方面的此前部署也被關聯到這一開發平臺——基于IoT Explorer平臺提供5G物聯網應用開發能力,騰訊發布了5G物聯網開發套件(SDK+TSEC+IoT Explorer),據騰訊云網絡總經理王亞晨介紹,這一套件具有「遠程運維、QoS加速、邊緣計算、靈活組網」四項主要能力。
此外,據王亞晨透露,騰訊與華為、中興、移遠合作的5G開發框架也將在IoT Explorer上開放。
2019年,騰訊真的很忙。作為架構調整后的第一年,旁觀者的視線都聚焦到了騰訊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也是在這一年,當行業中對于騰訊是否會進入物聯網這一快車道還有所疑惑時,騰訊云集中對外發布了「全棧IoT產品和服務」,終于打出了物聯網這張牌。
“其實騰訊是一家非常務實的公司,我們做了很多事情,之后會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快速做一些發聲,這是騰訊公司整個基因和文化所決定的,我覺得是低調務實。”
張文杰這一對于騰訊低調的解讀,或許也正可以解釋騰訊為何會錯過IoT最好的年華。
至于為何會選在2019集中對外發布物聯網產品、物聯網戰略,騰訊官方給出的答案是,“剛好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所有產品進入了逐漸成熟的階段。”
關于這一成熟在2019年的實際表現,張文杰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釋:
第一,從產業角度來講,今年是5G的元年,5G的落地讓我們看到了解決連接問題的希望,讓各類連接成為可能;
第二,從騰訊自身角度來講,我們也一直在布局物聯網產品,但是如果布局產品發布了,沒有應用場景是不合適的;
第三,從物聯網角度來講,我們一直在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用戶體驗),強調物聯網的技術如何幫助我們改變生活,這也與我們公司的整體戰略定位相吻合。
2019年,5G為解決物聯網連接問題帶來了可能,物聯網能夠帶來的用戶體驗進一步提升,騰訊自身物聯網產品體系逐漸進入成熟階段。
此外,雷鋒網認為,騰訊之所以在2019年會集中部署物聯網這一賽道還有一方面原因:騰訊架構調整后,CSIG及騰訊云在集團公司中的地位上升,以及隨之而來的產業互聯網(或產業物聯網)規模化部署發展的需求。
相關文章
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案例
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采用IIoT(工業物聯網),該技術將帶來更多創新,并在預測性維護和工作場所分析等用例中進一步改進。希望利用最新技術的組織已迅速采用工業物聯網,從而推動了該技術的快速發展。盡管IIoT仍然相對較新并面臨一些挑戰...
以人為本,數字賦能,萬佳安打造AIoT物聯云平臺業務體系
前不久,萬佳安在2021年物聯之星評選活動中,榮獲“最有影響力物聯網平臺企業獎”,從500+參選企業中脫穎而出。萬佳安的亮眼表現,無疑是市場和物聯網領域專業人員對其的肯定,也是萬佳安自身在物聯網行業超前實力的展現。近年來物聯網...
全球化AIoT平臺涂鴉智能的生態版圖:讓智能家居成為真正陪伴
疫情當前,太多人困守家中。全球化AIoT平臺涂鴉智能所打造的“PoweredbyTuya”互聯生態,憑借種類豐富的智能產品,為用戶提供貼心陪伴。今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在神州大地肆虐,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大部分人被要求在家辦公...
百度、騰訊加碼投資,萬億智慧農業”金礦“終于開挖?
傳統農民“后繼無人”近幾年來,網絡上諸如《農民數量逐步減少,未來是否"沒人種地"?》、《農民數量不斷減少,大量土地成"荒地"?糧食"危機"會發生嗎?》這類文章層出不窮。一方面,考慮到中國農業人口平均年齡偏高,從事農村生產人...
阿里、京東、騰訊都看好的農業物聯網,有何魅力?
前一陣子,非洲蝗災的消息頻頻登上熱搜,一眾網友為之擔憂。后來受疫情影響,俄羅斯、越南、泰國、阿根廷、柬埔寨等國宣布禁止部分糧食品種出口,聯合國發出4、5月份全球可能會發生糧食危機的預警,農業農村部為此出面表示:“中國米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