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令貨運痛點變“三贏”
中國重載貨運卡車保有量700萬,重卡市場年均保費規模超千億;同時,貨車事故和安全隱患不斷攀升,貨運車險賠付率高達80%。這不僅僅是個數字,背后更是卡車司機的生命安全。隨著5G時代的到來,通過智能物聯網的發展和基礎算力的提升,使得貨運企業借力數字科技實現智慧安全管理,對于險企來說,通過實現保前干預、保中監測、保后服務的閉環,可以起到降低事故率,優化企業業務結構等作用。
5月14日,普華永道聯合G7、《中國交通報》發布了《中國公路貨運行業智慧安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對于目前貨運安全發展現狀和未來物聯網如何改變傳統貨運,以及對于保險定價的影響等方面做了全面分析。
用技術解決貨運痛點
對于貨運卡車來說,一是效率,再者就是安全。隨著技術的發展,安全技術和服務所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技術不是高大上的,必須得特別接地氣。” G7創始人翟學魂這樣形容。
《白皮書》顯示,超大型的車隊、大型車隊、中小型車隊整體的風險水平是不一樣的。中小型車隊千公里的風險是超大型車隊的三倍。從車隊數量上,中小型車隊的數量較多,相對的風險系數也比較高。與此同時,《白皮書》根據行業專家訪談得出,中國卡車司機死亡率常年在1‰左右,與發達市場相比,我國公路貨運行業安全管理提升依然任重道遠。
G7研發副總裁向偉介紹,人、車、任務、環境和突發因素是影響貨車事故發生的五大因素(見表1)。其中人和車這兩部分導致的事故占比高達70%以上,由這些因素導致的風險是可以通過技術和管理進行干預。
通過挖掘和分析貨運數據,可以揭示出公路貨運安全的真實現狀和管理方法。向偉分享了許多基于大數據和行業經驗的洞察。比如,車速較慢的國道,百萬公里事故數是高速公路的6倍;駕駛暴躁司機的年均賠付概率是沉穩司機的36倍;個體司機激進駕駛習慣較多,千公里的高風險次數比大型車隊多2倍(見表2)。
“貨車運輸行業客戶需要更安全、效率更高,這些需求從未變過,唯一變化的是每個階段的技術條件不一樣。關鍵要看技術過不過硬,要經過相當長的積累,技術才能變成一把鋒利的匕首,戳得動很厚的墻。”翟學魂說道。
普華永道中國汽車管理咨詢合伙人蔣逸明表示,“短期內,物流企業應該借力數字化技術,提升智慧安全管理水平;中長期來看,應逐步完善精細化運營體系可推進風險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地;同時,也需提升上下游的生態協作,共同推進行業的精細管理和效率提升。”
安全評分讓貨車保險由虧損變盈利
技術的不斷迭代能解決很多之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向偉介紹,1.0時代,56%的事故是可以通過之前的系統捕捉到的,但是只有44%可以解決,仍有漏洞。但接下來安全管家2.0時代,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大概49%是可以進一步進行技術干預。
向偉表示,人工智能算法的進一步迭代,以及針對性的客戶分級服務,G7發布的安全管家2.0依然有持續迭代進步的潛力,機器、數據和算法終將逐步替代人力,成為卡車安全駕駛的主導因素,而這一路線的終局將是高度自動駕駛卡車。
為了更精準的獲取數據,需要在車上裝上相關設備,而有些司機可能不習慣或者不接受,如何去說服車主和司機?對于險企來說,如何接受這種物聯網安全管理模式?
翟學魂表示,通過安裝安全設備肯定更安全了。并且客戶通過購買保險就可以免費享受這樣一個服務,更容易接受。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首先,通過篩選客戶、識別客戶風險,有利于跟保險公司一起獲取更優質的客戶群;其次,就是利用技術降賠。這使得傳統貨車保險形成了由“雙輸”(賠錢、風險高)變“三贏”(保險公司盈利、技術價值、客戶擁有安全保障)的局面,很多保險公司也將由被動經營變成主動去做貨車業務了,因為能夠看清楚風險狀態,能控制風險,降低賠付(見表3)。
“我們過去做的服務更多是現在保險公司的保中服務,就是保險公司賣完保單之后,其實服務才開始,但是現在只做保中還不行,還要做保前,因為保前的核心是對風險的界定和保險產品的定價。傳統保險公司的定價是依靠歷史數據和經驗,沒法預測,所以我們通過保前‘安全分’給車輛一個準確的風險識別和風險預測。然后在出險理賠環節,通過生成車輛的風險報告等智能化服務來評測這個車輛沒有欺詐風險。”G7副總裁陳立寧說道。
早在2017年,螞蟻金服向保險行業開放了針對私家車(小車)的“車險分”,以螞蟻金服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建模等方面的技術,為保險公司更準確識別客戶風險、更合理定價、更高效服務消費者提供依據。“車險分”既能為保險公司提供幫助,又能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可以讓靠譜的人買車險更便宜,同時讓保險公司能長期健康經營。
迎接自動駕駛時代
“自動駕駛還不足以在一兩年內變成主流,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培育,預計2030年自動駕駛才會成為主流。目前這個階段還處于用物聯網來幫助人的階段,還沒有到用人工智能替代人的階段。” 翟學魂認為,“十年之后自動駕駛普及的時候,風險大概能下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以內,事故產生的賠付金額最多相當于現在的20%,下降一倍。對于技術人員來說,責任和使命重大。”
麥肯錫在2019年12月發布的報告《贏得競爭:中國汽車市場正在改變方向》中也做出了預測,中國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市場。2025年,公共非自動駕駛出行里程將達到峰值,達到6.5萬億公里;個人非自動駕駛出行里程則在2030達到最高的2.3萬億公里。自此,非自動駕駛出行里程開始持續下降,自動駕駛逐步普及。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