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展“風口”在哪里?陪伴才是“藍海”
最好的關愛是“陪伴”,最有希望成為新“風口”的是“陪伴經濟”。
隨著年齡的攀長,我們逐漸融入社會,承擔起各種各樣的社會責任,扮演起不盡相同的角色,而和本應一起生活的家人逐漸聚少離多,以至于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大城市的獨居青年等成為了無可避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面臨孤獨難題。而在這一現狀的驅使下,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系列主打陪伴的商品,比如寵物經濟、智能機器人等。對此,不少專業人士預測,陪伴經濟在未來將爆發巨大的商業潛力。

1
老幼和獨居人口劇增,陪伴需求爆發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持續加深,202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約有1.8億,約占總人口的13%,預計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此外,隨著生育政策的放開,二孩以上的家庭也將越來越普遍。但在此情況下,忙于打拼的中年人并未減少,反而呈現增長趨勢。

由于外出打拼人群增多,不少年輕人和家中老人、孩子常分居兩地,以至于彼此的陪伴缺失。與此同時,大城市的獨居青年數量攀升。根據相關數據了解,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獨居成年人超過7700萬,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城市獨居青年的人數仍然在不斷增長。曾有網友這樣描述獨居青年:“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網購,五谷不分,而孤獨的十級是一個人做手術。”

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刺激了大家對陪伴的渴望與需求,并引發了種種熱潮。比如我們常見的養寵熱,眾多空巢老人或單身群體會選擇飼養一只寵物,以緩解無人陪伴的孤獨感,而在寵物經濟市場火爆的背后,反映的正是“陪伴”需求的爆發,未來“陪伴”這一需求會成為一個社會性現象,陪伴經濟將成為社會發展的熱門“風口”。
2
智能產品緊握風口,深維度更新產品定位
智能產品的發展,試圖緩解這種“孤獨感”,但并非所有的人工智能產品,都能找到跟用戶溝通的語言。
上個月,小度進行了一次全新的品牌升級。從智能賽道延伸,官宣品牌slogan為“小度在家,陪伴在家”,將陪伴作為品牌關鍵詞,希望能夠成為家內具有特殊意義的“成員”。隨后,小度官方微博還更新了一支視頻短片,在視頻中,我們看到熟悉的80后、90后、頭發花白的父輩、天真可愛的孩童,負重前行的中年人,汗水與淚水交織的年輕一代。

在一個不到三分鐘的視頻中,我們深刻感知到了成年人的打拼不易與對待生活的堅韌毅力,成年人的每一天,都像上戰場,明知山有虎,拎著一根打狗棒也得硬著頭皮上。有家庭作為支持和后盾,即便是遇到挫折,也依然能夠奮勇前行。可以說,此次小度轉變角色定位,不僅使其從單一的功能定位化身為“陪伴者”,而且也向我們傳達了小度希望跟他們家人站在一起,作為成年人后盾、給他們支持的初衷。

面對成年的壓力,很多時候一句簡單的 “在呢”,就能夠讓滿心的疲憊瞬間消融,倍感溫暖。而對于小度變身“陪伴者”這一定位的轉變,不少網友在看過視頻之后也都產生了極大的共鳴,表示“小度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我們家庭成員”、“小度越來越像一個有靈魂的陪伴者”等等,讓用戶深層次的感受到了小度除了強大的功能之外,還能夠滿足我們對于情感“陪伴”的需求。
可以說,相比較其它的智能產品,小度在市場洞察和用戶情緒把控方面的表現更為優秀,注意到用戶對于“陪伴”的這一需求,并迅速轉變角色定位,向用戶傳達希望作為一個“陪伴者”的訴求,這點對于一個科技智能產品來說實屬難得。
3
AI技術核心驅動,懂用戶更能滿足用戶
此次小度能夠從傳統的視頻通話、聽歌追劇、生活助手、在線教育、智能家控等功能定位轉型為“陪伴者”,究其原因,離不開百度AI智能的支撐。其強大的AI智能科技,使小度在原本單向的功能定位基礎上,對交互體驗進行深度的優化升級,與用戶在情感上實現共通,輕松滿足用戶多場景下的不同使用需求。

與此同時,小度這次創新的轉型嘗試,對于未來AI應用的落點,也帶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啟迪,未來AI智能的應用極有可能會向活觸點、全觸景、親觸動的方向發展,應用到更多家庭和工作場景中去。

在AI智能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加持之外,找到一個正確的情感切入點入局,對于企業的市場洞察和用戶需求的發掘能力有著巨大的考驗。

總的來說,未來隨著空巢老人和外出務工、二胎的增多,“陪伴”經濟的發展將極有可能成為各企業爭奪的下一個風口,成為又一暗藏巨大商業價值的藍海市場。而小度率先找到的情感切入點,也為未來AI技術的應用落地提供了一個更具潛力,且不失意義的新的思路,極具市場探討價值。
相關文章
物聯網“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正在制定 專家建言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近日,第八屆國際物聯網傳感技術峰會在樂清舉行。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朱秀梅在致辭中透露,推動產業發展,工信部正在抓緊制定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而針對物聯網傳感器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和難題,與會專家從多個維度展開廣泛討論...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數字化轉型中,如何兼顧云的發展和安全
數字化給社會發展帶來了深刻變革。政務數字化為老百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最多跑一次”成為現實;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健康碼”得以迅速上線,成為有效的防疫手段。在社會經濟層面,數字化改變了生產過程中的流通鏈條和成...
智慧加持,交通駛向可持續發展新征程
12月6日,伴隨著長沙和煦的冬日,來自科技、公安、交通運輸、住建、鐵路、民航,工信等主管部門負責人和相關單位的領導和業內專家約1000余人,迎來了中國智能交通行業一年一度的盛會。大會將舉辦20余場論壇,內容涵蓋城市交通治理、無...
無線電力技術發展現狀如何?
遠距離“無線輸電”聽起來像是一個黑科技,無需使用銅線就能把能源傳輸至世界各地。但早在1890年的時候,尼古拉·特斯拉就曾嘗試用140英尺的線圈,為兩英里外的燈泡進行無線供電,可惜以失敗告終。這個想法在沉寂了100多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