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會是物聯網平臺的洗牌之年嗎?
包括IoT平臺和Treasure Data則被重組剝離到了軟銀成立的新實體,不在英偉達的考慮中。
可見,物聯網確實還沒到收割期,甚至不少大型企業正在懷疑其為集團營收帶來貢獻的能力。

2)以巨頭為中心,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
早期2014、2015年,物聯網平臺企業多以初創公司為主,玩家眾多,拼的多是技術路線和獲取融資的能力。
但到2018年以后,巨頭公司的進入豐富了行業應用,并開始蠶食平臺市場。尤其是擁有云計算品牌背書的物聯網平臺更容易獲得客戶的信任與依賴,盡管它們的物聯網平臺常常會與自家云服務進行綁定。還有另外一批成立較早的平臺企業,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已經在細分行業中擁有知名度和話語權。
此時,還有大部分架構較為簡單、沒有形成行業壁壘的物聯網平臺,并沒有能力招架這么多強大的競爭對手。雖然殘酷,但它們的確會成為第一批被洗牌的對象。
3)外部環境變化,賺錢難度加大
遇上疫情,國內外很多項目都難以開展,像是一些在海外做消費類IoT平臺的企業,訂單量下滑已經在所難免。
另外,物聯網平臺門檻極低,初創團隊做出簡單的連接管理與設備管理平臺并不難,技術同質化顯現,為了爭取更大的用戶規模,價格戰又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平臺很難迅速賺到錢。
4)平臺本身存在的不足
在平常與企業的接觸中筆者了解到,雖然很多公司都已經利用IoT平臺進行產品的包裝升級,但在實際業務層面,有時客戶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產品和服務模式,而非高附加值的平臺方案。
發生這種情況時,不妨也可以從平臺的現有能力上進行分析:比如說平臺在設備接入協議上的儲備、平臺進行系統整合的能力、平臺的標準化建設程度等等,所有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平臺部署的成本和周期,最后影響到客戶是否進行采納的決策。
中小平臺的出路
在物聯網平臺市場,通用型物聯網平臺不會剩下太多,可以預見將由市面上常見的云服務商占據。他們不僅提供典型的設備接入與設備管理服務,實際上還將為物聯網開發者提供快速開發、部署、管理應用的能力,減少重復造輪子的低效性,這是物聯網平臺最核心的價值。或者說還有類似PTC的ThingWorx、研華的WISE-PaaS也向合作伙伴提供基于PaaS平臺進行應用與服務開發的能力,屬于細分領域的一類玩家。
但無論如何,物聯網平臺在近幾年內走向集中化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筆者認為,相較于鉆進時不時出現的應用熱點分散資源和研發力量,最能實現中小平臺長久發展的戰略,依然是深耕細分產業,鉆研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這其中所指的,是廠商可以從功能簡單的物聯平臺,發展到數據運營、SaaS服務以及生態鏈建設,通過做一些高附加值的事,搭建起防御完備的"護城河"。
在這樣的條件下,被巨頭收購是一種選擇,與巨頭分庭抗禮并攜手合作也是一種選擇。
當然這樣做的難點是,細分領域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不能等太久才爆發、也不宜赤膊在紅海中拼殺。總的來說,這對物聯網平臺決策者也是一項考驗。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