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開啟物聯網時代的無限游戲
對于全球商業來說,下一個爭鋒的賽道會是什么?中國公司能否在新賽道取得王者之位?
數據之變,從移動終端游向萬物互聯
或許這條賽道就是物聯網。
比爾·蓋茨1995年在《未來之路》中提出物聯網概念(Internet of Things),25年之后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它的到來。
物聯網時代已經勢不可擋地沖入普通人的生活。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布的《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已達到120億,預計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量將達到246億。
物聯網時代到來,最顯性的變化自然是技術創新,然而其影響卻不僅限于此。物聯網之變,本質是是數據之變。相比移動互聯網終端,物聯網將用來真正的“數據核爆”,產生天量的數據不僅將在“萬物”(各類新型物聯網終端)間游走,也會形成自己的秩序和邏輯,外溢成新的價值,其價值最大的載體便是生態。
物聯網生態將帶來生活方式革命、商業范式更替,以及關系重塑(企業與用戶、伙伴的關系,企業內的組織關系等),甚至是新舊霸主間的交接。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氣時代),誕生了福特、西門子、通用等領軍企業,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信息技術革命),英特爾、微軟順風而起,阿里、騰訊等中國企業也搭上了班車,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但顯然,無論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以及中國企業并不是秩序的主導者、建立者。
在物聯網時代,中國企業能否抓住機遇完成變革,成為舞臺中央的主角呢?
品牌之變,生態品牌破解零和博弈
新華出版社于近期出版的一本書,讓我們了解到,已經有中國企業從物聯網發展中看到打破零和博弈,開創共贏共創新秩序的可能。
從傳統工業時代,一直到互聯網平臺經濟時代,商業模式始終陷入非此即彼的勝負關系。
在傳統工業時代,企業要么成為世界品牌,要么為世界品牌代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要么擁有平臺品牌,要么被平臺品牌所擁有。無論其如何顛覆此前既有的商業秩序,產品品牌和平臺品牌的本質都沒有變化,都是零和博弈的交易關系。
前不久,互聯網買菜引起人們的爭議,也是因為擔憂平臺與個體小商販之間會走向剝奪與被剝奪的關系。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流量紅利的逝去,平臺品牌勢必會重蹈覆轍。
詹姆斯·卡斯所著的《有限與無限的游戲》一書中提出:有限的游戲,其目的在于贏得勝利,具有一個確定的開始和結束,擁有特定的贏家;無限的游戲,卻旨在讓游戲永遠進行下去,也沒有贏家,它的目的在于將更多的人帶入到游戲本身中來,從而延續游戲.
什么方式能夠打破傳統壁壘、促成動態多邊合作?
12月18日,由新華出版社重磅推出的《物聯網生態品牌發展報告》給出了答案:生態品牌就是物聯時代的無限游戲。
這是全球首個關于物聯網時代生態品牌建設的發展報告,在全球第一次建構起對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品牌評估模型。

圖注,海爾聯合全球領先的洞察與咨詢公司凱度集團和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推出《物聯網生態品牌發展報告》,由新華社出版出版,并于12月18日在京舉行新書首發儀式。
所謂物聯網生態品牌,是通過與用戶、合作伙伴聯合共創,不斷提供無界且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最終實現終身用戶及生態各方共贏共生、為社會創造價值循環的新品牌范式。
發展報告通過品牌理想、用戶、合作伙伴三個視角建立了物聯網生態品牌的評估模型。在這三個視角之下,通過對海爾、華為、亞馬遜、微軟等在物聯網時代不同維度進行探索的企業進行深入研究,總結出生態品牌評估的7個一級標準和19個二級指標。
生態品牌的建立,也會拉動用戶需求發生深刻變革——物聯網時代用戶需要的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一種全新的個性化場景體驗。
在物聯網時代,企業與用戶的關系的不會隨著銷售的完成而中止。相反,依托于生態,產品、場景的售出正是新一輪體驗優化升級的開始。在場景中,用戶以某一端口為切入,可以反復持續迭代體驗,例如在購買一臺冰箱后,可以通過這個載體,購買生鮮食品、學習菜譜。圍繞著用戶飲食這一需求,來自不同行業的生態方一起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正如體驗經濟的作者約瑟夫 派恩所言,“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但只有體驗是令人難忘的”。
主導權之變,中國標準成世界燈塔
一流企業定標準。
新華出版社社長梁相斌在12月18日舉行的《物聯網生態品牌報告》新書首發儀式上表示,這部作品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品牌模式創新類書籍,堪稱物聯網時代品牌創新發展的“燈塔之書”。

可見,這本書的出版將成為全球生態品牌建設的“燈塔”,通過標準化品牌評估模型的建立,大大縮短后來者摸索和碰壁的過程,加速更多物聯網生態品牌的衍生。最重要的是,海爾等物聯網時代先行企業也讓中國企業在生態品牌的創牌上占據著極大的先發優勢。
海爾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產業界物聯網探索的先驅者,源自其前瞻性的時代洞察與快速實踐。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常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所謂的成功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海爾在物聯網領域的的探索始于2005年,彼時剛剛經歷過千禧年泡沫的互聯網方興未艾,海爾從那時起已經開始探索人單合一模式。
人單合一模式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旨在發揮每個人的無窮潛力,它讓海爾在物聯網時代實現組織重塑,讓每個人自發地創新去滿足用戶需求,原有的組織內部壁壘被打破,面對物聯網時代多點爆發的機會打造出“靈動型企業”。從這個意義上看,海爾針對物聯網的探索可謂是引領時代。
現在,《物聯網生態品牌標準發展報告》出版,或將成為中國企業向世界輸出“中國模式”的一個標志性節點和開端。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