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宏祥:物聯網讓“羊倌”坐在辦公室放羊

60多年來,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山西右玉實現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的蛻變。如今,“綠”起來的右玉正努力發掘綠水青山背后的金山銀山。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祥和嶺上農牧開發公司董事長張宏祥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借助生態、智能化手段,推動傳統養殖業升級,實現“羊倌坐在辦公室放羊”。
右玉地處晉蒙邊界、毛烏素沙漠邊緣。新中國成立前,當地僅有殘次林8000畝,森林覆蓋率不足0.3%,土地沙化面積達76%。經過70多年接力植樹、生態修復,如今的右玉林木覆蓋率提高到54%。山西右玉的生態底色從黃沙漫天變成滿眼珠翠。
“我們見證了右玉從風沙漫天到綠水青山的巨變。”張宏祥說,如今,我們要在這片土地上再造一個奇跡,推廣生態、智能化養殖,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張宏祥建議,把山西雁門關地區25度以上坡地規劃成天然、智能牧場,發展綠色生態、可持續產業,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
右玉地處山西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是全國小雜糧基地縣,也是山西唯一的半農半牧縣,境內天然草地達78萬畝。
近年來,張宏祥和他的團隊建設400畝養殖園區,通過流轉土地規劃2萬畝牧場。另外,他在右玉山上嘗試建設鋼膜結構遮陽棚,并結合智能化技術推廣生態、智能養殖模式。
“我們選擇右玉山上一些中心地帶建設遮陽棚,每個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同時把遮陽棚周圍500畝至1000畝地圍攏起來,形成一個天然牧場。”張宏祥說,我們引水上山,同時在山坡上種植沙棘、檸條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植物,形成一個生態養殖鏈。
張宏祥介紹說,他們把右玉廣泛種植的燕麥草作為一種主要原料,配套年產10萬噸的草顆粒加工廠加工飼料。
夏天,羊倌們在天然牧場放牧;冬季,工作人員就用收儲的飼料飼養羊群。
張宏祥說,他們給每一只羊配備電子芯片,記錄其生長、發育數據,客戶可以在城市銷售終端實現追溯、認養。
目前,張宏祥正在建設智控中心,“借助物聯網,我們將逐步實現羊倌坐在辦公室里放羊”。
就此,張宏祥建議,山西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流轉25度以上坡地,將其改造成天然、智能化牧場,發揮當地半農半牧優勢,煥發綠水青山的產業價值。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