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創新,讓軌道交通搭乘“新基建”東風

“擁有了障礙物檢測與脫軌系統后,就能觸動緊急剎車,避免列車因障礙物碰撞或脫軌而產生更大損壞。”在江陰企業必得科技內,一輛涵蓋多項新技術的展示車即將發往外地,副總經理何明介紹,該技術目前已應用在北京新機場線、濟南R2線、鄭州17號線等,“從過去單一的零配件生產,到現在集成化的部件生產,不斷迭代更新,就是為了讓軌交搭乘‘新基建’東風變得更安全。”
從做電纜接頭起步
必得科技搶先一步
進入了軌道交通市場

“在國家布局‘復興號’的時候,必得打破了國外通風系統的壟斷。”何明告訴記者,在他們把電纜接頭做精做專的同時,客戶主動拋來了轉型的“橄欖枝”,由于通風系統生產所需的設備和工藝與電纜接頭極其相似,必得毫不猶豫抓住了這個機遇,自主創新研發了安裝在車頂與空調機組配套運作的通風廢排裝置。
深知軌道交通行業門檻高
產品批量上車前需經3~5年的測試驗證
必得開始在該領域持續不斷創新

“研發了輕量化風道,滿足了現代交通對低碳、環保的需要。”何明說,與過去的普通風道相比,這種風道在不需要保溫材料的同時,還能為整輛車減重約三分之一,降低了能耗。創新不止步,很快,兼具二次加熱、消音、調整風量和風向等功能的功能風道又被研發出來,必得也成為了中車青島、中車長春、中車唐山、北京地鐵等整車制造商的優質供應商。
車都造完后,該去哪里尋找新的增長點?

這個現實的問題一直在敲打著必得科技。“不論是提高安全性,還是提高車速,改造升級的市場依然很大。”在何明看來,從傳統制造邁向服務型制造,還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而后,可根據不同車速、軌道坡度等外界環境自動調節撒砂量的輔助系統撒砂裝置等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