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上海市出臺一系列政策,著力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同時,上海市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為1298家,其中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占比分別為21.3%、16.7%、62%。目前,上海主要人工智能園區有“張江-臨港”人工智能創新承載區、“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能創新帶等。
上海市人工智能政策頻出,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
為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上海提出了建設國家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并發布了《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上海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關于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的行動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強大引擎、奠定堅實基礎。
從相關行業標準來看,在人工智能方面,上海重點聚焦智能電網、智能樓宇、智能建筑、智能制造、智能裝備、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標準建設。其中,智慧城市主要制修訂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技術與既有設施融合應用、建設管理基礎數據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管理智能化等標準,研制智慧城區建設領域的標準,建立健全城市綜合管理智能化標準體系,推進標準化智慧社區、智慧商圈、智慧醫院、智慧交通樞紐等各類型智慧城區示范試點。
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多,應用層企業行業分布較廣
根據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數據,2020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企業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為1298家,占全國比重為20%,僅次于北京和深圳。
就企業產業鏈分布而言,上海市人工智能企業中21.3%的企業布局在人工智能基礎層,重點聚焦在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云計算領域;16.67%的人工智能企業分布在技術層,主要聚焦于計算機視覺、生物特征識別、虛擬/增強現實、智能語音等領域;62%的企業布局在人工智能應用層,重點聚焦智能機器人、公共安全、智能運載工具等領域。
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市人工智能應用層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優勢明顯;在公共安全、智能運載工具領域涉足企業眾多,行業發展具有一定基礎,發展較為迅速。
上海加強示范引領,加快人工智能產業集聚
上海一方面加強示范引領,加快建設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另一方面優化產業布局,致力于構建“東西互動、多點聯動”的空間格局,促進高端產業特色化集聚。目前,上海形成了以浦東張江、徐匯濱江為引領,以楊浦、長寧、靜安等各區聯動,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和閔行碼頭創新驅動蓄勢待發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