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夕科技發布創新產品,堅 持仿人化技術路線
非夕科技發布創新產品,堅持仿人化技術路線
近日,非夕科 技“Flexiverse
2023新品發布會”正式對外亮相,非夕帶來了全新產品:全球第一款自適應并聯機器人、新一代通用力控型夾爪、穹知AI系統。同時,在發布會上非夕科技還就仿人化技術理念、典型應用、行業標準和非夕生態進行了全面闡述。

非夕科技選擇仿人化的技術路徑,致力于讓機器人以更加類人的方式工作。參考人的行為方式,人工作業往往以手感調整為主,視覺引導為輔,將這些從人身上的啟發移用到機器人的工作形式及相應的產品設計上,從而實現更通用智能的機器人產品。

新品發布 :“ 臂 ” 、“手”、“腦”的產品創新
從市場需求來看,在對力控要求高,自由度要求相對低的場景中,玄暉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首先,玄暉融入了非夕多年積累的傳感和力控技術,結合并聯式架構的優化,能夠根據接收到的力反饋做出實時的調整,具備與 Rizon 系列機器人同級別的精細力控和穩定抗干擾能力。
其次,它還擁有強大的適應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可以自動化復雜力控任務,快速適應操作環境的變化,能廣泛應用于更豐富的場景。
據非夕科技產品總監李學森介紹,玄暉在測試應用中有出色表現,由于玄暉具有高力控精度,無論是螺絲擰緊、柔性上料組裝,還是平面打磨,都有著出色的發揮。

除了有機器人“臂”的創新產品外,非夕還帶來了全新自研的 “手”——通用力控型機器人夾爪Grav系列,此款產品擁有標準版Grav和增強型Grav Enhanced兩個版本。
在非夕看來,如果想讓機器人實現如人手一樣精細、靈活的操作能力,僅靠機械臂本身是不夠完備的,還需要靠“手”的創新。
據非夕高級產品經理李文彬介紹,Grav是二指力控型電動夾爪,Grav Enhanced則是結合了壁虎材料,具備兩種控制模式:二指力控和增強型無源吸附。
Grav通過實現極致的力控性能,以及仿生壁虎材料的運用,能極大地擴展夾爪的通用性,適應盡可能多的處理對象和復雜任務,也就為機器人工程方案提供更多的選擇。
Grav系列通用力控型夾爪預計于2023年第二季度推向市場。
有了手和臂后,非夕還發布了完整的通用“大腦”——穹知NOEMA系統,包括了穹知云平臺、穹知邊緣系統和穹知邊緣控制器。用戶可以非常輕松地進行AI模型的開發和解決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數據治理、模型訓練、算子編排、方案部署,和維護調試等功能。
據介紹,AI穹知系統旨在將機器人AI解決方案進行平臺產品化,讓更多行業生態伙伴使用非夕AI技術,擴大機器人AI解決方案的普及度,提高AI方案的部署效率。
面向第三方使用的穹知AI平臺將在2023年6月對外開放注冊使用。
中科新松推出12公斤負載協作機器人

中科新松不斷磨練協作機器人核心技術,推出多款適用于自動化人機協作的機器人,負載范圍包括20kg/16kg/14kg/10kg/5kg和3kg,豐富的產品系列在業內獨樹一幟。但是,為了給客戶創造更好的體驗,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今天,DUCO多可?協作機器人家族為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成員——GCR12-1300,最高負載達12kg,最長臂展1300mm,更好的滿足客戶在裝配、搬運、碼垛、包裝等場景下的應用。

DUCO多可?協作機器人除了安全、簡單易用、拖曳示教、快速部署等基本功能外,采用新一代的控制柜設計,尺寸減小50%,深度集成2D/3D相機、以及焊接應用包,此外還可以進行云端數據監控,遠程ITO升級等。
基于自研的協作機器人核心技術以及有效的產品品質管控,DUCO多可?協作機器人產品先后通過CE、SEMI認證、MTBF5萬小時等認證。目前DUCO多可?協作機器人已順利通過16項TUV安全認證,成為國內首家通過該認證階段的協作機器人廠家。
在發展的道路上,DUCO多可?協作機器人始終植根中國科學院深厚的科研土壤,以技術研發為核心,率先取得多項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一路上也創造了很多行業第一:國內首個七軸協作機器人,國內首個雙臂協作機器人,國內首個20kg大負載協作機器人,國內首個復合協作機器人。目前DUCO多可?協作機器人已擁有了完善協作機器人產品矩陣。
目前,DUCO多可? 協作機器人已被廣泛用于數字化工廠、汽車、3C及半導體、教育創新、醫療健康、食品藥品、服飾紡織等行業,可代替人工完成智能揀選、拋光打磨、上下料、裝配、擰釘、質量檢驗、搬運、碼垛、涂膠涂油等作業,擁有海內外客戶1500余家。
康耐視DataMan 580讀碼器提升物流通道處理量

作為全球工業機器視覺領域的領導者之一,康耐視公司(納斯達克:CGNX)近期發布了DataMan? 580固定式讀碼器。
DataMan 580專為康耐視模塊化視覺通道設計,可實現更高速的運營,并提高可追溯性,從而優化物流流程。康耐視專利算法在高速下同時讀取多個一維條碼和二維碼,900萬像素面陣式圖像傳感器可實現更大的視場。
“DataMan 580顯著提升了高速物流通道的績效,”康耐視ID產品和平臺副總裁MattMoschner表示,“該系統配備的1D/2D QuickSort?算法可讀取多種符號標簽,并且速度比常規方法快三倍。此外,由于DataMan 580系統可在整個視場范圍內主動跟蹤包裹,用戶可縮小包裝箱之間的間距,并處理更多的物品。”
相比線性掃描系統 ,DataMan 580可讀取不規則物體上的大角度傾斜標簽,確保更可靠的條碼讀取。該系統采用創新的HDR+成像算法,顯著縮短了采集高分辨率圖像所需的曝光時間,在低對比度環境下也能提供高度清晰的圖像。
用戶可使用康耐視的邊緣智能(EI)設備管理和性能工具增強DataMan 580,以實時跟蹤系統性能,并優化下游運營。
將DataMan 580模塊化視覺通道與康耐視3D視覺系統搭配使用,可在物流運營中實時識別標簽位置和尺寸,幫助驗證標簽合規性。
DataMan 580可輕松集成到康耐視模塊化視覺通道,快速部署五面和六面讀碼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