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 新科技 南京又起了變化
都市圈 融合新電商

又是一年雙十一。
今年大家的線上線下消費習慣,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品牌與商家早已不再追求單純的銷售規模、數字,更關注品牌會員的精細化運營與連接。
商家們在大促期間推出專享權益、會員活動、品牌禮遇等等,更多的是抓住核心用戶,增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
無論是6.18還是雙十一,消費者們不再沉迷于12點付款瘋狂清空購物車,品牌將營銷節點分散到了全年,更加絲滑流暢。
2023年的雙十一,已經變成全國各大城市的消費試金石。
南京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作為本土企業的蘇寧易購,在11月11日發布了《雙11電器消費觀察》。
這份報告顯示,10月20日至11月11日期間,以洗烘套裝、洗碗機、掃拖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趨勢家電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17%、125%、132%。
另外11月3日至10日,蘇寧易購七位業務線總裁走進直播間,放送可疊加線下優惠的家電折扣券,共計帶動線下家電銷售增長135%,為消費者省下2.6億元。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共有電商企業主體1.8萬家,電商店鋪28.8萬家,直接從業人數約66萬人。2022年全市網絡零售額6580億元,同比增長1.2%。

2023年以來,南京商務局著力打造標桿企業、大力發展直播電商,深入開展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直播電商文化節等電商促消費活動,推動一批傳統企業轉型。
截止2023年三季度,全市實現網絡零售4287億元,相關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作為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的經濟與消費水平長期位于全國前列。
統計公報顯示,南京2022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超過8萬元,在GDP萬億城市中排名第一,年均境內外游客超過一億人次。
巨大的消費能力與深厚的商業基礎相輔相成。
眾所周知,南京都市圈是全國首個發改委正式批復規劃的都市圈。

它橫跨江蘇、安徽兩個省份,覆蓋周邊8個市、10個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500萬,依賴于華東最大交通樞紐地位,南京都市圈構筑了一個區位極佳的經濟共同體。
官方數據顯示,南京有超過1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和商業綜合體175家,形成了成熟的商圈與良好購物氛圍。
其中新街口被稱為中華第一商圈,擁有4家年銷售額超過30億的購物中心。
眾多知名品牌將旗艦店、品牌首店安置在南京,凸顯出對這座城市認可。
截止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引入商業品牌首店323家。其中,全球首店1家,亞洲首店1家,中國首店6家,華東及江蘇首店129家。
另外夫子廟、百家湖、橋北商圈、元通商圈等實力派,分別以不同的定位站穩腳跟,以南京為基礎向外拓展影響力。
單打獨斗總有盡頭,商圈之間也得有聯系。
2023中國(南京)首店經濟發展大會上,廣州天河路商會、成都特色商業街協會、杭州市上城區湖濱街區發展中心來到現場,與建鄴區結成聯盟。
從名奢大牌、珠寶美妝到特色餐飲、服裝潮牌,再到生活方式、戶外露營,首店經濟的繁榮,背后是區域消費活力和商業豐富度的雙重效應。
線上電商回歸本質,與用戶充分連接,線下品牌加速布局,兩者協同將共同推動都市圈新電商的高質量發展。
軟環境 助力硬科技

南京這座城市,既凝聚了廣闊的消費能力,還匯聚了實打實的工業生產力。
在最近幾年的探索中,南京逐漸形成了八大產業鏈,它們是:
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
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
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行業,堪稱厚積薄發的典范。
南京是我國首個軟件名城。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2022年南京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408億元,排名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
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長期以來的產業、政策、企業融合式發展。
早在1999年,華為就在南京設立了研究所,這也是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研究所。
2005年,國內最大的網絡游戲運營商盛大落戶南京,南京盛大目標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游戲、軟件專業測評基地。
2006年,途牛網誕生在珠江路的日月大廈,后來搬入徐莊軟件園,快速成為比肩行業龍頭攜程、藝龍的在線旅游互聯網企業。
軟件產業是信息社會的基礎,智慧城市的運作,前提就是有運轉良好的軟件。
2008年開始,工信部啟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
2010年以前,南京的軟件產業主要集聚在鼓樓,建鄴,玄武等中心城區。
2011年,南京軟件谷成立,南京的軟件行業開始以南京軟件谷、南京軟件園、江蘇軟件園為主要發展載體。
統計公報顯示,全市軟件業務收入2018年超過4596億元,2019年增長至5147億元,2020年達到5962億元,2021年增長至6878億元。
2021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入選國家級4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
工信部和國家統計局口徑顯示,軟件產業可分為:
純軟件產品、信息技術服務、嵌入式軟件和信息安全服務
南京軟件產業的最大特點在于:純軟件產品占比較高,超過30%。
通俗地講,就是程序員數量多,截至2022年底,南京涉軟從業人員近90萬人。
江蘇省內,就業人數最多的城市是南京,留寧畢業生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占比分別為70.46%和72.19%。
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絕大部分本市、本省的計算機軟硬件人才,優先考慮留在南京
數字經濟浪潮風起云涌,南京在軟件產業之后,還將積極賦能各類產業升級。
官方數據顯示,南京已經累計推動1500多個工業企業投身智改數轉,成功培育4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49家省、市級智能工廠。

從昔日的消費型城市,到后來的生產型城市,再到軟件名城,南京的高質量發展總是遵循著國家級戰略層層遞進,勇往直前。
緊扣國家級戰略部署,匯聚創新勢能,不斷向上攀登,南京跨過萬億之后,征途依舊是星辰大海。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