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傳感技術編織世博“安全保障網”
世博園區開園3個多月以來,運行平穩有序,各類場館的服務保障工作運轉良好。在整個園區運行安全、平穩有序的背后,“電子圍欄”、“電子鼻”、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新技術首度應用于上海世博會,節省了大量安保警力資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院士王曦說,在往屆世博會中,也用到一些傳感網技術,有些在物聯網領域,有些是RFID技術,但是如此大規模使用信息技術還是第一次。
在上海世博園內,從地面的圍欄到地下埋藏的裝置,都應用了無線數字傳感技術。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發的“電子圍欄”守護著整個世博園區,為保障世博會安全、平穩運行提供立體式的探測。王曦說,無線數字傳感技術的應用,把多種入侵技術相融合,智能區分有意無意的侵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實行預警、跟蹤等功能,有效防止破壞圍欄進入世博會區域。
世博園區內的電子圍欄,從表面上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其內部卻隱藏著許多保障設施:各種傳感器時刻感知并辨別各種入侵。比如,是大風吹落的樹葉,還是游客的無意碰觸,或是惡意闖入,都能一一區分;低空拋物探測器可探測低空拋物的入侵;另一些傳感器埋在地下,隨時監聽挖掘的聲音,防止地下入侵。
“世博會周期較長,園區面積又大,如果單靠安保人員進行維護是不夠的。”王曦說,有了無線數字傳感技術,就等于為世博筑起了一道“隱形圍墻”。
“物聯網將改變人類的未來生活”,世博會應用了大量物聯網技術。王曦認為,無線數字傳感技術將推動信息技術進入第三次產業浪潮。“現在物聯網應用的內容還很有限,將來可以通過各種傳感器和各種信息采集系統,傳遞大量的信息。”
輔助上海世博會安保工作的還有寬帶無線通信應急設備,也是首次在世博會上亮相。寬帶無線通信應急系統覆蓋范圍較廣,同時可以適應不同環境。王曦介紹說,這套設備即使在不毛之地,也能在1至2個小時內架設起一個覆蓋范圍幾平方公里的通信網,單基站吞吐量可達60兆,能支持高速移動狀態下的雙向語音、視頻數據傳輸,可提供豐富的多媒體業務。世博會場館內外的許多安保人員,借助這種先進的設備保持聯絡,織就了一張世博安全保障網,提高了安全保障工作質量。
一切始于世博會。“科技是世博會上重要的一個展示手段,很多科技成果將來一定能大規模滲透到老百姓生活當中去。”王曦說。
相關文章
ZigBee IP協定強化互通性 智能能源傳感網絡更可靠
過去15年來,科技公司不斷探索為無線感測器網路和其他須要利用網際網路的可連接設備開發使用網際網路協定(IP)的軟體解決方案。
面向無線傳感網絡的構件化開發方法
隨著移動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網絡將是下一代網絡發展的大趨勢。而移動網絡的重要子網之一無線傳感器網絡能夠大大擴展互聯網的觸角。
物聯網:“無處不在的”傳感網絡
2011年5月18日訊,隨著浦東軟件平臺的校企交流活動不斷深入,5月11日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50名同學來到上海浦東軟件平臺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