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富豪带队,200亿龙头杀向机器人--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昭通富豪帶隊,200億龍頭殺向機器人

應用案例
創投智庫
何己派
2024-07-30
[ 導讀 ] 云南昭通富豪趙鴻飛帶領中科創達轉型智能汽車與機器人領域,公司市值200億。去年智能汽車業務增長,但手機業務下滑。趙鴻飛瞄準機器人市場,投入研發,期待新增長。

  昭通富豪帶隊,200億龍頭殺向機器人

  云南昭通富豪趙鴻飛,在等拐點。

  7月28日,他掌舵的中科創達稱,旗下一款座艙域控制器產品,已拿下主機廠的量產項目定點。

  6月,公司獲近200家機構密集調研,機構關注的方向,包括AI PC、艙駕融合、機器人等。

  趙鴻飛以操作系統技術起家,十分低調,一起做生意的全是大廠,無奈,在資本市場表現趨于平淡。

  過去一年,中科創達股價一路走低。7月29日微漲,收盤市值約200億元,較巔峰時期,少了480億元。

  實控人趙鴻飛,持股26.6%,身家隨之縮水,依舊可觀。在《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他以95億元的財富,位列第2573位。

  當下,多點埋伏新業務,趙鴻飛帶領中科創達,正經歷一場艱難轉型。

  押注汽車

  軟件工程師出身的趙鴻飛,34歲那年創業,踩準了節奏。

  團隊早期從事Linux、安卓等系統的二次開發,在手機從功能機轉向智能機的年代,抓住了機遇。

  風光時,公司力壓茅臺,兩度問鼎A股第一高價股。

  眼看智能手機出貨趨緩,趙鴻飛團隊另尋他路,處于上升通道的智能汽車行業,映入趙的眼簾。

  智能汽車可看作安了四個輪子的手機,各大車企的比拼,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展開,軟件是其中關鍵一環。

  業內預測,一輛智能汽車的軟件代碼行數,將從過去的數萬行,增加到現在的2億-3億行,未來會逐步增加到超10億行,復雜度持續提升。

  外資車企手里攥著大把鈔票,追趕智能化,給了軟件供應商機會。

  中科創達與大眾CARIAD成立合資公司,與馬自達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和高通共同設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并投運。

  在自動駕駛領域,趙鴻飛同高通、地平線、英偉達等芯片廠商,展開合作。

  其中,中科創達與高通、立訊精密投資成立的蘇州暢行智駕,已推出智能駕駛域控制器RazorDCX Pantanal等產品,完成初步實車驗證,正推進定點客戶的落地。

  趙鴻飛團隊的野心,是造一個車載“安卓”。

  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公司推出整車操作系統“滴水OS”。

  高管稱,滴水OS將成為公司汽車智能化的核心系統中樞,打通座艙、智駕、艙駕融合等。

  按規劃,未來3-5年,中科創達將在上海臨港,打造全球整車操作系統的研發總部,擴大團隊規模。

  去年,公司智能汽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37億元,同比增長30%。

  捆綁巨頭

  智能汽車板塊高歌猛進,趙鴻飛起家業務,卻是另一番光景。

  去年,手機出貨趨緩,其智能軟件業務的營收,下滑25%。

  好在AI手機、AI PC產品以及端側智能的發展,有望提升軟件價值量,給中科創達帶來新動力。

  蘋果今年6月發布“Apple Intelligence”戰略,可見行業風向。

  AI技術不斷滲透,需要升級操作系統和最新的芯片,才能在端側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和應用創新。

  新格局下,趙鴻飛團隊的關鍵策略,是與巨頭捆綁得更緊密。

  一是多年盟友高通。

  早年,高通的手機AI方案,幾乎是由趙鴻飛團隊一手包辦。與高通的合作,給其帶來豐富的客源和技術優勢。

  作為重要伙伴,中科創達的腳步,緊貼高通的新業務布局。

  5月,高通與微軟合作,宣布推出面向Windows的驍龍開發套件。這是一款搭載驍龍X Elite的小型 PC,旨在支持開發者面向下一代AI PC,創建或優化應用程序和體驗。

  其背后就有中科創達的身影,其為該套件提供從設計到生產的一站式服務。

  另一位,是華為鴻蒙。

  今年,歷經多年打磨的“純血鴻蒙”,終于面世。趙鴻飛計劃,拓寬與鴻蒙合作領域。

  “面向鴻蒙強力增長趨勢,公司將深度參與研發,搶占技術高地,成為鴻蒙生態重要合作伙伴。”中科創達表示。

  埋伏新局

  得益于趙鴻飛超前的戰略眼光,中科創達的業務體量,一路高速膨脹。

  公司營收從2012年的2.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54.45億元,十年增長20倍,截至去年底,員工1.3萬人。

  可惜,去年勢頭急轉,公司收入下滑,扣非凈利降幅達49.5%,今年1-3月,依舊疲弱。

  “2022年之后,感覺公司出現了戰略迷茫或戰術執行不力的情況,沒有特別驚艷的產品和服務亮相。”有投資者向趙鴻飛直白發問。

  去年始,趙鴻飛帶隊,開啟關鍵轉型,定義為“Smart to Intelligent”。

  這一戰略下,公司發力第二增長曲線(現有業務+AI)、第三增長曲線(AI+新業務)。去年研發投入14.6億元,主要用整車操作系統、工業機器人、端側智能。

  趙鴻飛對機器人產品,興趣尤為濃厚。

  其產品覆蓋幾乎全部機器人場景,主要面向工業領域的移動機器人,如無人叉車、多關節復合機器人。他下注的邏輯是,軟件正在定義機器人,創達在操作系統等領域的能力,可以復用。

  按規劃,2024年,創達在創新業務方向上的戰略投入,將進入投資回報期。

  其披露的2024年股票激勵計劃顯示,以2023年營收為基數,今后三年的營收增幅,不低于15%、30%和45%。

  若要逆轉頹勢,趙鴻飛要下更多苦功夫。

  好在,這位從云南大山里走出的高材生,今年不過50歲,有足夠時間再拼一把。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劉強東點將女會計

好好算賬,降本增效。

05月15日 10:2921世紀商業評論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