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紙漿“三單”融合業務落地山東港口背后
日前,中遠海運“創新“輪緩緩靠泊山東港口青島港西聯公司碼頭泊位,順利完成紙漿貨物入庫,標志著全國首例紙漿“三單”融合業務成功落地山東港口,為全國港航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山港方案”。
那么,什么是“三單”融合?為何全國首例落地山東港口?為什么首例業務選中的是紙漿貨種?……記者走進山東港口進行深入探訪。
提單蝶變:從“紙質接力”到“全鏈直通”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西聯公司,全球首創全流程自動化件雜貨紙漿碼頭前沿,只見大船穩穩靠泊,裝載著大件設備的無人駕駛IGV水平運輸車往來穿梭,貨物整齊地排列在碼頭前沿,等待裝船出口發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全國首例“三單”融合業務的紙漿,就是在這里完成了接卸。
記者了解到,所謂的“三單”,一是指貨物裝船后在GSBN(全球航運商業網絡)平臺產生的電子提單;二是船舶到港前,GSBN平臺將電子提單數據推送到山東港口“云港通”,客戶在“云港通”發起申請,將電子提單換成電子提貨單;三是客戶如有倉單質押融資等需求,可以在山東港口“港云倉”平臺申請出具電子倉單。

“三單”融合,即打破上述不同平臺間的數據壁壘,通過數據共享為貨物辦理“電子護照”,實現一路暢通無阻:船公司通過GSBN區塊鏈平臺簽發電子提單,幾分鐘后,提單數據跨越重洋直達港口系統。貨物還在海上航行時,山東港口“云港通”平臺已自動生成電子提貨單,同步共享給海關等相關方。當貨輪靠泊的汽笛鳴響時,貨主在手機上就能看到貨物實時位置、完成費用支付并預約提貨車隊。如有融資需求,客戶還可以在“港云倉”平臺申請電子倉單,不僅自動關聯報關信息,還能作為融資質押憑證,過去需要奔波現場辦理的業務,現在喝著咖啡的功夫就能“掌上”搞定。
沒有“三單”融合前,國際海運的傳統流程如同一場“紙質馬拉松”。首先,船公司出具紙質電子提單給國外發貨人,發貨人將提單郵寄給國內收貨人,收貨人收到提單后自行到船公司指定的船代換提貨單,然后拿到提貨單到碼頭辦理提貨手續。客戶憑借紙質提貨單、合同、發票等單據,在“港云倉”平臺發起電子倉單注冊申請,碼頭審核通過后生成電子倉單,以便客戶進行貨物質押融資、貨權轉移。在這一過程中,客戶需要郵寄或傳遞單據,單據流轉較為繁瑣且效率低。
“三單融合后的這套數字化系統,就像給物流鏈條裝上了‘智能導航’,讓每個環節的數據自動銜接、實時驗真,既杜絕了紙質時代‘丟件改單’的煩惱,又讓整個流程用時從周級縮短到小時級,給傳統海運插上了‘數字翅膀’。”西聯公司貨運計劃管善強介紹道。
貨種選擇:港口優勢與產業需求巧妙結合
得益于全省港口一體化改革和依托港口的一流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山東港口鐵礦石、糧食、石油焦、紙漿、化肥等11個貨種排名全國第一,承載了山東省97%的外貿進出口量。
山東是中國最大的造紙省份之一,山東港口是中國最大的紙漿進口港和輻射我國整個北方、中西部地區和日韓等國的紙漿樞紐港,每年紙漿吞吐量近800萬噸。青島港西聯公司市場部黨支部書記、部長秦偉偉表示,山東港口憑借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已構建起成熟的紙漿裝卸倉儲物流體系。

“我們在裝卸、倉儲、物流配送等環節都形成了標準化流程,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服務需求。”西聯公司庫場隊黨支部書記、隊長潘超表示,港口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了紙漿運輸的效率與安全性,為紙漿貿易的高效運轉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紙漿貿易領域,傳統代開證等單一融資方式長期以來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客戶普遍反映,這種融資方式限制了與外商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能力,制約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此次山東港口創新實施的‘三單’融合業務,正是通過數字化手段與供應鏈金融相結合,為紙漿行業上下游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效的融資方式,推動行業向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山東港口投控集團營銷服務中心副主任、供應鏈綜合服務中心副總經理王帥說。
協同賦能:數字化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
自成立以來,山東港口始終致力于以數字化轉型促進港口高質量發展。早在2019年1月,青島港就加入了航運業首個區塊鏈聯盟——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共同建立基于港航大數據的開放平臺,2020年2月,青島港正式成為股東會員,依托該平臺的數字化能力,顯著提升了碼頭作業效率和市場地位。
2024年6月,青島港聯合山東港口投控集團組建專業研發團隊,并與中遠海特、GSBN、青島外代等業界領先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針對紙漿電子提單領域開展專項研究。同年11月,青島港、投控集團、GSBN、中遠特運、中遠散運及中遠能源在上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航運、港口、金融、貿易領域的全面數字化轉型。

多方合作下,GSBN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電子提單流程,提高了業務效率,降低了風險,并推動了行業數字化轉型。“云港通”致力于打造智慧化、數字化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通過與海關轉運監管系統進行信息交互,云港通智能轉運新模式,通過整合物流資源,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提升運輸效率,讓貨物在啟運港“一次查驗、一次通關、一次放行”。“港云倉”平臺則以安全便捷的現貨資產管理工具和多樣化融資服務為特色,通過與港口系統直連,實現貨物智能管控和線上數據共享,優化了傳統紙質流程,降低了代理公司私自放貨的風險。其融資服務支持多種模式,滿足客戶在港口庫存、貨物銷售等環節的融資需求,提升了融資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單’融合提高了通關效率、每單貨物可節省快遞費、換單費500-600元,此外,客戶可以在‘提單—提貨單—倉單’中任何一個單據環節發起融資,提升了融資的便利性,增加了與外商業務長期合作粘性,融資渠道越來越寬。”投控集團營銷服務中心王晶向記者介紹道。
“新模式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我們客戶少跑腿’,全流程電子化讓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安全性高、可追溯,期待這種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在山東港口更多貨種推廣。”來自山東加林國際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的客戶說。
全國首例紙漿“三單”融合業務落地山東港口,體現了山東港口在全國沿海港口領域數字化轉型中的先行者角色,也為全國沿海港口轉型發展提供了“山港方案”。未來,山東港口將持續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速“三大建設”進程,為構建高效、安全、智能的港口貿易數字生態貢獻更大力量。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