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春考察“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項目
2010年8月17日,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葉建春一行來到楊灣藻水分離站,視察“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項目,無錫市副市長陳金虎、無錫市水利局副局長張海泉陪同考察。
近來,我國水利水情形勢嚴峻,多處爆發洪水災害,而8月也正是太湖流域藍藻問題的突發期,葉建春局長此次特意來錫考察太湖防汛防旱及藍藻防控工作。由中科怡海高新技術發展江蘇股份公司承建的“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項目作為無錫市物聯網應用十二大重點示范工程得到了重點關注,該項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一是防汛防旱指揮智能決策系統;二是水環境智能治理系統;三是水資源智能管理系統。已經建成的一期工程讓打撈藍藻的船與太湖水質監控情況連成一個網絡,一旦有監測指標顯示某處水域出現藍藻聚集情況,系統會第一時間自動通知附近打撈點的船只。如果檢測出藻情嚴重,超出附近打撈船只的作業能力,系統還會向周邊船只發布命令,這樣整個太湖上的打撈船只,便可以根據藻情合理配置。

中科怡海董事長陸波向視察的各位領導展示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項目的成果,陸波董事長通過3G智能手機向葉局長展示了藍藻的情況、智能的調度及綜合信息等內容,并詳細介紹了項目一期工程建設以來所取得的成效,受到了太湖局局長葉建春等領導的高度評價。
方案設計
基于物聯網,研究和開發一套適用于農業環境的分層異構傳感器網絡監測系統,主要應用在農田、大棚、溫室、果園、倉庫等農業環境中進行農業環境監測、植物生態監測等,包括農作物的倉儲保存環境的監測,如相關的土壤水分含量、溫度,空氣的溫濕度、光照度,灌溉用水的pH值、含鹽度、氨氮含量等。通過這些監測,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包括花卉、水果等的產量和質量,提高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
基于物聯網的農業環境的無線自動化監測系統,具有了采集多種農業生產關鍵參數功能,應用范圍廣,并且價格低,運行可靠,操作簡單,非常適合在高效農業領域進行推廣應用,特別是應用在無線自動農業環境監測方面,如土壤水含量、溫度,空氣溫濕度,光照度等環境參數,可以進一步的促進農業產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傳感器網絡特有的低成本、高覆蓋和可擴展性強的技術特征在農業環境監測領域將大有可為,基于物聯網,協助實現環境監測,提高糧食作物和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產量及質量,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