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傳播觀念的嬗變
2010年1月13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的融合工作,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6月三網融合初步方案通過審批,全國各省市開始申報三網融合試點地區;7月1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三網融合的12個試點城市。三網融合的工作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2010年被稱為中國三網融合的元年,這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媒介融合時代的來臨。
信息傳播是電視的基本功能,新聞資訊類節目是電視媒介傳播信息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電視的重要節目類型。在媒介融合的語境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NGB)呈現出數字化、智能化、交互性等新的特征,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語境下電視新聞生產制作的要求,電視新聞的傳播觀念也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中發生著蛻變。
一、電視新聞線性時間與單向空間傳播模式的突破
“即時傳真”是電視新聞的魅力所在,它通過即時的信息發布、現場共時態連線的方式,為電視受眾提供最新鮮、生動的信息,使電視媒體成為日常生活中人們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的窗口。然而電視新聞在時間上的線性傳播造成了信息的瞬時性,以及信息傳播、接收的非對稱性,這導致現階段的電視新聞的生產并不能滿足更多電視用戶的信息需求。此外,電視新聞的傳播完全是在有線電視網絡這樣一個“閉路”中進行傳輸,很難實現基于媒體終端的即時互動,使得電視新聞的生產流程中缺乏接受者及時反饋的環節,信息接受者的話語權受到極大的限制,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
在有線電視網絡進行數字化和雙向化升級改造后,電視新聞將能夠實現新聞在線直播、信息時移點播、新聞檢索和鏈接、及時文字視音頻交互等功能,傳統電視新聞的時空觀念得以突破。線性時間傳播轉變為時移點播與檢索,單向空間傳播轉變為交互性的信息互動,受眾更可以依據個人的興趣定制、分享、在線評論、互動參與電視新聞節目,甚至可以基于電視網絡上傳與下載新聞信息資源。
二、電視新聞信息傳播主體的二元化
如果把電視機構視為一個整體,那么與之相對的就是規模龐大的電視受眾,二者在傳統的傳播模式中是“上行”對“下行”的關系。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均由電視機構進行采集、制作和播出。在新聞生產的環節中,受眾處于不在“場”的狀態。而且,目前電視新聞節目的互動方式僅停留在熱線電話、手機短信、亦或網絡論壇等這些“非共時態”的模式,電視新聞受眾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很難找到合適的途徑向公眾表達自己的看法。
以上事[FS:PAGE]實說明,目前國內的電視新聞仍然是典型的一元化專業內容制作模式。但在媒介融合語境中,電視終端所具備的交互功能,使傳統電視新聞的受眾具備成為獨立的信息傳播者的條件,受眾也可以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通過文字、圖片、語音或視頻的方式上傳至新聞共享平臺,這些信息同電視機構發布的新聞共存于平臺之中,呈現出專業內容制作和電視用戶內容制作并存的二元化電視新聞傳播模式。電視新聞在電視機構和電視受眾實時交互狀態下完成內容的生產與傳播,這樣一方面擴大了電視用戶信息接收的范圍,增加了互動話題的內容;另一方面也為電視機構的新聞生產提供了更多的線索,其本質上是電視受眾壓制已久的話語權的開放。這種模式不僅符合建構電視新聞新型互動模式的要求和特點,同時也符合未來交互電視媒介的發展規律。
三、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把關人”角色的雙重化
電視媒體的記者、編輯和媒介機構的負責人對大量的信息進行采集和篩選,充當了電視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把關者”,這一切都呈現在電視新聞節目播出前。可以說媒介對新聞信息的傳播是可控的,即便是受眾的反饋信息也會回到“電視機構”這個初始要素,由媒介工作人員進行篩選、整理和傳播。當電視終端具備即時交互功能后,使得電視新聞的傳播流程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用戶的信息交流和反饋環節上:
在電視新聞的這種新型互動模式中,受眾的反饋和用戶間的交流(包括節目在線參與、信息的上傳、觀點的發表、針對新聞事實的評論、話題的設置等)都呈現出即時性的特征,即反饋信息不經過初始要素,直接呈現在電視終端上,傳統的“職業把關人”無法實時監控和篩選海量的互動反饋信息,所以在反饋信息到達“電視傳播”這個環節前,還要增設新的“把關人”,調節互動反饋信息中的諸多不可控的因素,這個“把關人”可以是現實的人員,也可以是編寫好的信息篩查程序。總之,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的二元化導致了傳播過程中“把關人”的角色的雙重化。
四、“電視新聞個人門戶”——電視新聞傳受關系的突破
若要構建電視新聞二元化的傳播模式,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搭建一個平臺使電視機構和普通用戶都能將信息上傳并得以發布。“電視新聞個人門戶”的建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這個理論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從未觸及的問題,但對于互聯網來說,這早已是司空見慣的模式,即我們每天所登陸的網站、博客、空間等都可看作是一個門戶,將這種個人信息的發布模式移植[FS:PAGE]到電視新聞中,就構成了“電視新聞個人門戶”理論。
“電視新聞個人門戶”理論就是將傳統電視新聞上行對下行的單向傳播結構,轉換為包括電視機構和普通用戶在內的電視個人門戶,共處同一平臺之上,相互交流、分享信息的傳播結構。這將使信息的時效性更快,互動性更強,受眾對信息的選擇性也隨之增強。
“電視新聞個人門戶”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單純的新聞播報節目形態不再適應數字時代媒介的發展規律,未來的電視新聞節目形態應當是集新聞信息的發布和場內外話題討論為一體的綜合性新聞節目。受眾可以利用文字、音頻和視頻,通過個人門戶參與到場內或場外、在線或離線的互動討論,以此滿足受眾表達自己觀點的需求,增加信息的有效到達率,增強新聞信息的社會意義和影響力。“電視新聞個人門戶”的實質是以平等互動的傳受關系,取代傳統的“上行下達”“我說你聽”的單向傳受關系,傳受角色在信息的雙向交流中不斷自由轉換。
三網融合的進程還在試點時期,媒介融合的趨勢也只是剛剛開始,新語境下的電視新聞還未呈現初級形態,以上觀念的轉變只是未雨綢繆,僅供叁考,更多的電視新聞傳播觀念的變化也有待在未來融合的進程中不斷深入研究、豐富和發展。相信隨著媒介融合步伐的推進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升級與完善,電視媒介終端會不斷滿足用戶各類信息檢索、新聞節目點播、互動參與、即時通訊等的需求,電視用戶也會獲得更加開放的話語空間,使得交互性的電視新聞平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全媒體的信息終端和多業務的服務平臺,為人們的生活和社會信息的傳遞帶去更多的方便與快捷。
相關文章
三網融合三年拉動投資達到6880億
在2010全球寬帶通信及物聯網高層論壇本次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認為,三網融合將帶動設備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未來三年三網融合會投資消費6880億元,這包括電信網的寬帶升級,廣播電視網的雙向改造還有機頂盒的產業等,...
國家電網空降三網融合
打開國家電網的網站首頁,將看到一條“頭條新聞”:7月2日,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電網和通信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
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時代用電視
動動遙控器,你就可以在家里自己當導播,可以隨意切換、選看自選明星的鏡頭,也可以通過遙控器實時投票,甚至還可通過遙控器參與“電視秒殺”活動,贏得自己喜歡的物品……在2010中國杭州電子信息博覽會消費電子精品展上,華數工作人員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