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物聯網標準應適當放寬
華夏物聯網訊: 10月12日消息,ICT中國2010高層論壇今天在北京舉行,網易科技作為官方門戶在現場為您直播報道。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院長李安民在發言時表示,物聯網的標準化要根據不同的領域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標準方法。在初級階段,標準可以適當放寬一點,然后逐漸收斂。對已經成熟的規模推廣的,這個要強約束,要根據不同的領域和發展階段要區別對待。

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院長李安民
以下為李安民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非常高興和大家共享一些觀點,主要是有關物聯網跟信息通信方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這幾年包括中國電信等幾個運營商,在國家整體牽頭下,對物聯網的發展做了一些事情。根據我們的實踐和探索,談談我們在物聯網方面的觀點和心得體會。
第一,談談中國電信對物聯網的理解。
一句話,就是我們根據這幾年的探索,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就是目前物聯網市場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物聯網在談技術之前一定要審視市場。現在對物聯網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它沒有什么前景,覺得大而虛;還有一種認為充滿廣闊的市場,目前來看應該折中一下,總體來看的確是碎片化的市場。
通過我們研究,包括政府高度關注,大家也知道溫總理到無錫視察之后,物聯網列為信息產業主要領域,列為新興產業的戰略領域。同時它又是碎片化的大市場,還不成熟。
原因有三點:一是缺乏行業的主導;二是缺乏領導品牌;三是缺乏標準體系。這是我們對目前物聯網市場的一個基本認識。
同時,現實當中物聯網的應用還是層出不窮,也涌現出了大量的案例。運用非常多,需求也非常多,這就提示我們物聯網的聚焦需要需求,預測要發展成為萬億級別的業務。
我們認為聚焦需求應該有三個層面,不應該僅僅只看到眼前的需求,這是非常明確的。比如說我們涉及到數據采集,這些東西在各行各業,尤其是公共行業都有明確的需求,也是呈井噴式的,包括石油、電力等等。這些已有的需求,我覺得無論是對運營商,還是物聯網,我們要竭盡全力,用性價比比較好的產品來予以滿足。
但是光有需求也是不行的,潛在的需求靠我們共同去挖掘。比如說數據的監控,包括我們做石油行業,也可以挖掘出潛在的需求。原來中石油、中石化很多油井有人偷油,所以對視頻監控需求非常強。還包括趨[FS:PAGE]勢的需求,就涉及到未來的方向。包括手機,以后都是物聯網萬能的傳感器。所以我們覺得從三個層面來講:滿足、挖掘和引領。
另外,從我們這幾年的探索,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兩個維度,物聯網目前來講最火的是行業方面。我們從兩個維度講,一個是水平市場;另外一個維度是垂直市場,不同的行業呈現出垂直市場當中有共同的特點,比如說監控業務,數據采集業務,定位、支付,這些在不同的行業中都有相同的運營聚焦的特征,這個我們就用“垂直”,我們就是從這兩個方面來審視物聯網的需求的聚焦。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到處都是充滿著機會,往往抓不到機會,因此,一定要抓住需求,從需求出發提高物聯網運用的拓展,這是我們兩個基本觀點。
同時,我們也有一些網絡技術,根據市場出發,我們審視當前中國的物聯網,尤其是運營商牽頭的物聯網拓展的一些基本想法。物聯網的概念太大,從中國電信的角度,我們對物聯網也進行了一些定義。從本質上來看,我們認為物聯網是架構在網絡上的通信能力,這句話目前來講是一種寫實的狀態。根據市場來講,加上技術互動,還會引申出一些新的技術和應用。目前來講是網絡和人力的疊加。
在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覺得比較現實的還是機器到機器,這可能是最好的切入點,最主要的應用就是在行業這是我們基本的判斷。
第二方面,對物聯網的總體架構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我們對這三個方面有一些關聯。感知層,我們覺得用6個字:通用、綠色、智能,是以后發展的趨勢。為什么講通用?就是傳感器是構成現在物聯網感知層面的兩大基本要素,傳感器來講,中國應用的有2800多種,將近3000種傳感器,各種傳感器的包裝,包括通信模塊。不是所有的傳感器一定要通用,盡量要歸類,標準化要產生一些作用,未來的趨勢一定要通用。
在感知層,上次我們也談了一個觀點,切入式技術,如果跟物聯網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專用系統標準化,要通用化,這個也是以后嵌入式趨勢,一種有利的結合。
包括綠色,也就是我們講的低能耗,本身物聯網很多應用都是服務于綠色經濟的,但是物聯網涉及的傳感器非常多,能耗、功耗,本身是不是經濟合理、綠色、低能耗,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也是目前必須要考慮的。所以對低功耗,一些綠色、節能,在本身物聯網感知這個層面的要求,
當然還[FS:PAGE]有智能。目前從已有需求來講,這個智能化程度不高,當然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初級階段。比如現在很多數據采集,都談不上智能。但是物聯網的未來,現在的情況也在表明,一定朝著智能方向。以后在智能化過程中,會提到很多技術難點,比如說坐飛機的一些系統,現在計算技術只能是處理時間序列的東西,還不是問題。比如飛機的起降,既涉及到時間序列又涉及到空間序列,兩者序列相疊加的話,目前在計算技術方面難以承擔,也就是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以后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智能的。
網絡層:廣泛、經濟、智能。廣泛,物聯網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將來絕對不是移動。我們接觸了大量案例,最關鍵的就是需求的廣泛性,也要求互聯的廣泛。
再有是經濟,物聯網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量模型,就是小流量長在性,要時時在線,對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傳的流量又是非常小的這就有一個矛盾。對運營商來講,要應對這樣的案例,經濟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關于運營商和用戶來講,就提出了兩個非常難的問題,對于運營商來講,如何建造一個我們用得起,建得起,同時用戶又用得起的網絡,這是以后非常重要的要求和發展方向。
當然還有智能。因為時間關系,這里面詳細的東西我就不闡述了。引入IPV6,為物聯網提供海量IP地址,其實不僅僅是邏輯上的IP地址,包括我們做的全球監控,在管理層面的物聯網的標志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在英國,對攝像頭的管理,是國家的標識,不僅僅涉及到IP地址層面,因為有的是國家安全,有的是企業,如果不對這個做標識,以后就不知道攝像頭是哪個地方的,因為以后網會越來越大。所以不僅僅是IP地址,從物聯網的管理也是一個新的課題,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也參加了一些標準化的組織,但是還僅僅是原來通信意義上的標準化,我們覺得是不夠的,因為物聯網的模式跟原來是非常不一樣的。比如我剛才講的一些管理上的標識,我可能從這個標識一看就知道是哪個地域的,是什么安全級別的。
包括中國電信,物聯網在廣泛的連接我們C+固,提供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在應用層方面就不詳細講了。從未來的發展角度來講,尤其從潛在的和趨勢的需求來講,智能技術非常重要。現在對于公安系統來講,對通緝犯要進行識別,要進行對比,看哪個更有可能是通緝犯,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時有一些應[FS:PAGE]用已經應用了,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后的方向,就是根據智能技術,一定要進行智能化,是非常重要的。
還包括云計算,我們有一個觀點,目前來講一定要是跟市場需求有關系的。目前的態勢,物聯網在應用當中,其實對云計算的要求還是不多的。因為云計算的要求一定取決于感知層面,一定要開始智能起來,對數據的傳送一個是海量,一個是多維度,這樣就提出了大量的云計算要求。目前來講,僅僅是一些數據采集,當然也有。僅僅是純粹海量的數據處理,物聯網從感知層面和最終應用層面的一種相互互動的要求。
目前來看,大部分案例,直接提出需求的還不多。但是,未來要滿足趨勢性的需求,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并且智能控制之后,對整個通信也提出了挑戰,比如我們現在提出物聯網,因為原來我們通信網中有很多東西是不去解釋的,但是物聯網很多智能的控制,包括路由器只是做路由,絕對不會碰流量包,以后涉及到數據,現在一定就要涉及,這就是跟原來非常不一樣的。還有3G移動互聯網等。
第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中國電信在物聯網的應用。按我們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用戶資源,是全球最大的固網和、CDMA網絡和互聯網運營商,全球唯一擁有衛星通信能力的運營商,2.1億電話用戶,6000萬寬帶用戶,6000萬移動用戶,3800萬“我的E家”用戶和涵蓋各個行業的大客戶。
還有軟實力和巧實力。
總體來講,我們是以示范工程帶動物聯網的行業應用。主要是規模推出、大力拓展,積極部署、快速開發、率先試點。
后面有幾個例子,我簡單講一講,我們規模推出的“全球眼”視頻監控應用,2009年全國已經開通30萬個監控點,提供基于有線寬帶,無線3G等多種介入手段的視頻監控數據采集、傳送、控制、分析、管理等應用,廣泛應用于公安、保險、環保、檢驗檢疫等20多個大型行業。
現在公安破案90%都來自于監控攝像頭,并且對犯罪分子有巨大的威脅。我們前年和去年給新疆一個很偏遠的縣開發了一套視頻監控設備,公安局局長就因為這個設備抓獲了11個全國通緝犯,迅速的得到的提拔。現在這個公安有了這個攝像頭,像上海世博會,對破案的幫助非常大,現在還和智能相結合,能夠進行一些分析、判斷。現在的攝像頭是可以讓犯罪分子無處藏身的。
我們還規模推出了RFID的應用,我們做的非常成功。現在做到將近上千所的學[FS:PAGE]校,跟學校的考勤、信息化緊密結合起來,學校也非常的歡迎。
下面的案例由于時間關系就不詳細講了,包括石油、農業、電力等等。
最后,講一下中國電信在物聯網產業的戰略布局。
中國電信畢竟是一個運營商,我們覺得作為運營商,在感知中國服務社會中,要扮演五個角色,物聯網管理平臺的運營者、集成者、運營者、研發者和參與者。有的角色是我們為主牽頭,有的是參與。
我們有16個方針,同時我們還形成了M2M系列基礎技術規范,有些已經變成了國家的標準。并且我們在業界是第一個推動M2M的產業化和規范化。
同時我們還成立了物聯網專業機構,像中國電信物聯網應用和推廣中心中國電信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同時還積極參與物聯網產業聯盟與標準化工作。
關于標準化,我們也有一些想法,我們覺得物聯網的標準化跟任何一次的技術標準化不一樣。因為它之所以叫泛在網,它接觸的用戶需求和商業模式是極其廣泛的。我們有一個想法,在一些領域,要根據不同的領域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標準方法。
可能在初級階段,我們的應用模式不是很確定的時候,這個標準要適當放寬一點,然后逐漸收斂。對已經成熟的規模推廣的,這個要強約束,所以強和弱是一對矛盾,要根據不同的領域和發展階段要區別對待。否則的話按照其他技術特征來對待的話,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感覺到了,不僅僅起不到推動的作用,而有阻礙的作用,因為它過于寬泛了。所以如何處理強和弱的關系,有的要強勢,有的要稍微放手,如何處理好這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我們還廣泛開展物聯網領域的廣泛合作,因為時間關系就講這些,不成熟的請大家指正,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