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將改變被動治療這一模式
華夏物聯網訊: 慢性肺病患者需定期隨訪,如在家里安裝肺功能監測儀,每天將數據傳給醫生,醫生通過數據判斷給出防治意見,可大大節省就醫的成本。專家表示:這種全新的“物聯網醫學”模式將成為今后發展趨勢,或可徹底改變“病發后到醫院”的
慢性肺病患者需定期隨訪,如在家里安裝肺功能監測儀,每天將數據傳給醫生,醫生通過數據判斷給出防治意見,可大大節省就醫的成本。專家表示:這種全新的“物聯網醫學”模式將成為今后發展趨勢,或可徹底改變“病發后到醫院”的現有診療模式。
所謂“物聯網醫學”,即將多種傳感器嵌入、裝備至醫療設備之中,并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實現醫院、病人和醫療設備的互動。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學教授介紹,全新的診療將能使患者的“被動治療”換成“及早預警及早主動治療”模式,它可將診治工作的成本降至最低。在英國,實行物聯網醫學后,社區門診量下降四成多,有效提高了效率。我國如能應用物聯網醫學,將可跨越時間、空間的障礙,在發達地區緩解看病難、住院難,不發達地區緩解醫療資源稀缺方面具極大價值。
據介紹,隨著社會的進步及人們健康需求的提高,對疾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治療關系到降低發病風險甚至挽救生命。中國呼吸科專家白春學表示,將現有的“病發后到醫院”的被動治療模式改為“及早預警和及早主動治療”的現代醫學模式,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門診就診次數和就診費用的。他說,隨著現代IT技術,電子醫學(E-Med)的興起、無線傳感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出現,物聯網醫學今后將漸漸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
據悉,目前中山醫院正在研制用于物聯網醫學的肺功能監測儀。此外,腦部疾病、心臟疾病等監測設備也可納入物聯網,讓更多患者得以時時監測,及早發現病發征兆。
相關文章
大數據、5G 和手術機器人正在改變醫療保健
技術進步帶來的每個部門工作效率的巨大提高也使醫療保健部門受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服務和機器人幫助手術的引入已被證明提高了衛生部門人員的工作能力。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有助于減少維護記錄和向患者及其熟人傳遞信息等瑣碎任務的工...
物聯網和大數據將會如何影響著醫療行業
無處不在的高速網絡連接,以及內置智能傳感器的設備體積越來越小且越來越便宜雙重因素的推動下,極大地推動了IoT健康服務的普及應用。除了諸如Fitbits之類的“健康”設備可幫助提供有關我們健康的大量數據指標外,近年來,經過批...
解讀人工智能在醫療保健市場的蓬勃發展
由于COVID19大流行,衛生保健機構隨時準備采用基于人工智能(AI)的解決方案,以取得有效的結果。看起來COVID19似乎已經開始采用這種技術,在過去的幾年中,醫療機構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新興技術。由于其具有分析和處理大型數...
5G醫療的拓展方向與挑戰
5G醫療的發展給傳統醫療行業賦能,現存醫療體系的痛點被期待因新技術的不斷完善而全面解決,但是這種期待的本身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枷鎖,技術的發展及應用不能脫離現實社會的實際情況,同時它的發展走向也將影響未來。一、5G醫療的應用場景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