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頂層設計” 無錫“領跑”中國物聯網
物聯網讓無錫再次站在聚光燈下。
“我們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勢下,迅速地建立中國的傳感網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的中心,就定在無錫!”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8月7日在無錫如是說。
此后,無錫幾乎成為中國物聯網的代名詞。而無錫上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則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其因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蘇南模式”廣為人知。
物聯網,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從技術角度又稱為傳感網。它是指給所有物體安裝傳感器,然后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業內人士指出,物聯網將是一個萬億元級產業,是繼計算機、通信網絡之后的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目前,歐、美、日、韓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將物聯網納入國家戰略性計劃。
中國亦將物聯網納入“十二五”專題規劃,計劃在2011~2015年,初步形成從傳感器、芯片、軟件、終端、整機、網絡到業務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分析人士認為,“十二五”將是中國物聯網的重大發展契機,包括核心技術等均會有所突破。
事實上,物聯網戰爭已經打響。包括美國IBM“智慧地球”等在內的跨國公司已然在中國攻城略地。
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公開表示,對于外國物聯網相關的新理念和新戰略,要有所啟迪,也要有所警惕,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能受制于人。
“領跑”中國物聯網的無錫準備好了嗎?它將對這一新興產業作出哪些貢獻?又將在與外資巨頭的市場對決中戰績如何?
為什么是無錫?
有人并不理解溫家寶親口“點將”無錫——一個傳統概念里的二線城市、江蘇省的“小上海”。
無錫市信息化和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張克平說,無錫這幾年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已初步具備轉型條件,加上地處長三角中心,產業鏈齊全,特別是微電子產業的產能和制造技術穩居國內第一,所以贏得“感知中國”中心地位在情理之中。
業內人士認為,無錫早已致力于發展現代服務業、[FS:PAGE]集成電路、新能源、物聯網等一批在國內領先的新興產業,并特別重視引進高端人才。當地一位官員表示,無錫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一直能落實到位,即使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財政也沒有少拿一分錢,這非常難得。
現任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的劉海濤就是無錫引來的一只“鳳凰”。
十年之前,就職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劉海濤申報“微系統信息網”課題,在傳感網領域率先起步。2008年底,他應邀來到無錫新區,創立微納傳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拓展傳感網項目研發。目前,他和他的團隊攻克大量關鍵技術,確立了涵蓋傳感網核心技術、系統架構、標準體系、規模應用等在內的全方位優勢。
劉海濤也是“973計劃”物聯網領域的首席科學家。他告訴本刊,過去一年無錫在技術、應用、標準等方面均取得進展,現在自己成為該領域首席科學家,標志著無錫在基礎研究這一塊也在國內名列前茅。
“小規模應用”
而當溫家寶“點將”無錫時,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向本刊坦承,當時不少人認為無錫沒什么優勢,“我們還是忐忑不安”。
一年后的今天,無錫已經成為物聯網領域的“領跑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封松林評論說,“現在動作最快的就是無錫。”
據楊衛澤介紹,目前無錫不僅提升了在微電子產業的傳統優勢,還逐漸彌補著研發和人才的不足,目前集聚了20多個科研院所和16所高校,“世界范圍內,一個城市物聯網研究機構這么密集的也絕無僅有,我們心里更有底了。”
本刊記者獲悉,截至7月底,無錫共簽約物聯網項目139項,總投資約111億元,物聯網公司達248家,初步形成人才和項目的集聚態勢。
劉海濤說,僅他的團隊就從最初幾十個人壯大到4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團隊迅速由純科研化向產業化和資本運作轉型。
按照《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和行動計劃》,2012年無錫物聯網產業規模計劃達到1000億元、2015年達到2500億元。
中國企業亦積極推動物聯網由“概念”向“產業”轉化。比如,中國移動江蘇公司與徐工集團聯合成立工程機械物聯網研發中心,在機械上安裝專用芯片,通過TD-SCDMA通信網絡,實[FS:PAGE]時遠程“感知”每臺機械的運行參數,實現智能化管理。江蘇移動總經理王建表示,這一合作是跨行業、跨領域拓展新市場、發掘新價值的一次重要嘗試。
劉海濤評論道:“經過一年努力,物聯網已進入小規模應用時期。”據他介紹,物聯網正在中國逐漸展開,產品在上海浦東機場周界防入侵、無錫碩放機場周界防入侵、上海世博會周界安防、太湖水質監測等重要場合得到成功應用,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
業內人士稱,目前物聯網在中國只是小規模應用,但物聯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地位已經確定。在其看來,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6月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加快發展物聯網技術”的提法等,標志著物聯網進入國家戰略層面。
此后,國家層面的物聯網規劃緊鑼密鼓地展開。比如,工信部已將物聯網規劃納入“十二五”專題,現正積極研究推進;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報告顯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已被明確為“十二五”規劃編制的重點之一,產業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和重大舉措將陸續出臺。
瞄準“頂層設計”
現有進展并未讓無錫掉以輕心。無錫市市長毛小平告訴本刊,現在中國物聯網是“群雄爭霸”,三至五年內,應該會分出一個勝負,無錫如果滿足于“感知中國”中心的稱號,而不是加快產、學、研結合,盡快形成以企業集聚為標志的產業化和產業鏈,那么,幾年后無錫有可能不再是真正的物聯網中心城市。
楊衛澤向本刊記者表示,無錫不會把物聯網僅僅看作發展經濟和追求GDP的抓手,“如果只是簡單的招商引資,無錫的使命無法完成。”
在楊衛澤看來,“要做‘感知中國’中心,不在于規模多大、速度多快,而是站在產業頂層,掌握核心競爭力。”
據介紹,在過去的一年里,無錫從教育研究到產業應用,多層面、全方位推進物聯網建設,尤其在被稱為制高點的“標準化”方面,無錫加快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傳感網標準機構落戶進程。目前,國際的物聯網標準有五項,無錫參加三項,牽頭一項;國家的物聯網標準十項,無錫參加九項,牽頭三項。
此外,無錫近期重點推進物聯網在電力、交通、環保、水利、安保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應用示范項目。以“感知校園”安全系統為例,這是一個與機場防入侵系統相類似的物聯網技術,家長接送孩[FS:PAGE]子時,手持電子卡在校門口系統上刷一下,相關信息即通過互聯網傳給老師,如果刷的是非法卡,系統即刻報警。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說,中國的物聯網必須構造有力的產業鏈,如果只是各個企業自己去發展,就會影響速度,國家要做好指導和分類工作。
復旦大學信息學院院長鄭立榮也提醒說,中國物聯網推進速度很快,但現在缺少“頂層設計”,只有國家最高層面進行規劃,才能避免不同企業、不同地區各自為戰,從而避免極大的投資浪費。
“只有齊心協力,中國才能占領制高點。”張克平說,當前其他城市也在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這是好事,“無錫不可能做盡物聯網所有事情,大家要一致對外,我們要一起與國外企業競爭。”
楊衛澤表示,100個人跑馬拉松,到最后十個人、五個人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競爭。“為保持可持續的競爭力,無錫將繼續打造‘人才特區’,在尊重和使用人才方面實現更大突破,為創新道路提供不竭的發展動力。”
三重阻礙
業內人士認為,無錫等地區一年的探索表明,中國物聯網還需克服核心技術、安全隱患和商業模式三重阻礙。
復旦大學微電子研究院教授閔昊說,物聯網應借鑒上一輪發展新能源的教訓——目前國內新能源應用性產品已出現產能過剩,但中國并未擁有核心技術。國內的物聯網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在傳感器、芯片、關鍵設備制造以及智能通信等核心技術上,中國的話語權依然有限。
這也是中國攻關的方向。比如,上海宣布在嘉定區建立“物聯網中心”,其目標就是在核心技術上形成高地。另外,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中國物聯網創新研發中心、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等三大國家級研發機構也聚焦于此。
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由江蘇省政府、中國科學院、無錫市政府共建,將從國家戰略層面針對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應用瓶頸和技術難點,開展重大技術研究。
中國物聯網創新研發中心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和無錫市政府共同打造,總投資達5500萬元,將著重展開物聯網領域系統技術研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核心系列產品。
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則是第一家正式投入運營的、由電信運營商設立的物聯網專業研發機構。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一年多研究發現,將TD網絡與物聯網相結合,無論在技術上還是[FS:PAGE]經濟上都是很好的選擇,有利于自主創新和民族產業的發展,也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需要。
安全隱患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相對于互聯網對個人隱私的沖擊,物聯網將可能使國家信息受到威脅,因為它涵蓋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眾多重要領域。
無錫目前已在全市公交車上裝載智能設備,致力于“智能交通傳感網”建設。記者在調度中心看到所有公交車的行駛狀況一目了然。無錫公交公司副總經理張欣說,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公交上達到了省油、減少事故等效果。但他也表示,很多駕駛員感覺整天被攝像頭監控“很不舒服”。
無錫移動公司總經理劉京奎是無錫智能公交技術支持方之一,他對司機們的感覺表示理解,但他認為,發展物聯網必須防范各種安全隱患,首先是網絡安全,在“萬物相聯”的大網絡中,要盡量保證運行的順暢和安全。
商業模式則是制約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的另一個核心要素。鄭立榮說,不論在哪個國家,物聯網都還沒有出現清晰的商業化應用及盈利模式,大規模商用還顯得遙遠,它的應用基本要靠政府推動和投入。
“物聯網盈利模式的構建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要讓人家賺到錢!”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蘇少林表示,物聯網的盈利是通過網絡和應用來實現,“比如無錫的長電科技公司做世博會手機門票,這種大眾支付類的服務,肯定不會存在是否盈利的問題。”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必須建立一個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讓物聯網真正成為一種商業的驅動力,而不是行政的強制力;讓所有參與物聯網建設的環節和部門都從中受益,獲得相應的商業回報。
多重阻隔下,楊衛澤對“萬物相聯”憧憬依舊:“一個感知的無錫,是我理想的城市。”在他看來,感知二字,恰好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我想,無錫將來能夠成為世界上感知程度最高的城市,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和產業發展,而是改造了這個城市,改變整個城市的面貌、人的工作和生活。”
有觀點堅持,在核心技術尚未突破下,規模化物聯網并不明智——這無異于將中國的相關產業向跨國巨頭拱手相讓。
究竟無錫能否迅速邁過核心技術、安全隱患、商業模式這三道關卡,進而在物聯網戰爭中掌握主動,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
《中國物聯網產業全景圖譜報告2020》重磅發布
2009-2019是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第一個10年,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成為中國物聯網下一個10年的起點。我們現在無法看到10年后的物聯網世界,但是,在這個10年的起步期,我們可以看到物聯網發展呈...
無錫:物聯網消防護航社區居民安全
近日,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組織的“學黨史走基層辦實事”媒體看消防環省行活動走進無錫,探訪無錫太湖新城核心區域無錫市華莊街道水鄉苑第二社區智慧消防實際運用情況。水鄉苑社區構建了從高空到地下,從室內到室外的全方位、立體化物聯感知安居...
中國物聯網產業報告
《中國物聯網產業現狀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由全球物聯網產業發展情況、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情況、物聯網產業鏈分析、發展趨勢與預測、投資機會和策略建議六大部分組成,詳細介紹了我國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及相關行業發展現狀,重點分析了我...
無錫糧食物流中心采用多項物聯網技術
從1月21日召開的全市糧食工作會議上獲悉,無錫糧食科技物流中心已完成投資額的80%,年內將全面竣工。多項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為無錫“米碼頭”注入新動力,無錫的糧食安全也將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