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雙流 世界矚目
圍繞培育一個百億級物聯網產業集群目標;以“一中心兩平臺”建設,支撐系統集成、新型傳感、感知識別、通信傳輸及微型控制“五大發展重點”;加快推進“智慧縣城”示范項目建設;規劃建設3.5平方公里成都(雙流)物聯網技術孵化及產業化基地,促進物聯網產業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培育物聯網產業集群,努力把雙流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物聯網技術孵化和產業化基地,雙流縣建設“智慧縣城”的大手筆運作,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筆者了解到,本月21日,2010中國(成都)國際物聯網峰會在蓉隆重開幕,在兩天的峰會期間,與會專家全方位、高水平、多形式地探討物聯網技術發展前沿、物聯網應用案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物聯網產業技術標準等物聯網發展熱點問題,并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何積豐(中國科學院院士):
樹立行業標準,培養復合型人才
物體智能包括了通訊、技術、控制,實現物理系統互聯互通,這是物聯網的目標。
物聯網里面有三大要素:第一要素是信息產業,目前成都在RFID(射頻識別)、傳感器等方面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個要素,就是網絡對信息的采集,在網絡的模式里面,用在物聯網上的通訊網絡和通常的網絡世界有技術上的差別;第三個要素是信息傳遞。這三個要素成都目前正在起步階段,尚需較大的突破。
對于成都發展物聯網產業,何積豐認為除了應用體系外,發展物聯網產業,成都還要注意掌握核心技術和產業鏈的整合,“要想取得絕對的話語權,就要在物聯網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培養復合型人才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
劉海濤(感知物聯網(無錫)有限公司董事長):
像一個中國結一樣,聯合推動中國物聯網在國際上的地位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物聯網離我們的生活還是挺遙遠,就像多年前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普通人認為發電子郵件只是科學家的事情,而現在發電子郵件的方式可以是電腦甚至手機,大家可以想象新的技術改變我們生活的速度是多么快! ”
劉海濤認為成都市在發展物聯網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們國內相關機構、產業行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高舉標準化大旗,推動我國站穩國際標準的制高點。 但他表示,目前我國雖然占領了制高點,但是并未站穩,如果大家不一起努力的話,地位就會下滑。
要使中國成為一個信息大國,再成為信息強國,需要我們國家的所有力量都要像“中國結”一樣擰成一股繩,團結在一起,圍繞一個目標,合力提升我國在物聯網領域的競爭力,共同捍衛和打造物聯網時代的“中[FS:PAGE]國結”,牢牢保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地位,推動中國物聯網產業的長效發展,為我國從信息技術大國邁向信息技術強國而攜手拼搏。
林書成(省安監局局長):
利用物聯網技術解決公共安全問題,大有可為
物聯網技術的運用,會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態,省安監局局長林書成認為,運用物聯網技術解決公共安全問題,將大有可為。
“例如對地下煤礦瓦斯的監測,我們可以通過上萬個分布在井下的傳感器,來了解井下瓦斯的濃度、空氣和溫度,當安全隱患出現時,可通過傳感設備報警,提前斷電……”作為主管安全的官員,林書成三句不離本行。據他介紹,目前該項技術在我省的瀘州、樂山等市都有運用,有數據表明:運用了該項技術的礦井,其安全性將大大加強。
“對成都來說,物聯技術可廣泛應用在公交車等其它領域,以長途車為例,是不是每兩小時換了司機的,通過視頻設備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林書成介紹,當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公交車等上時,公交車的出車記錄、車速記錄、以及行駛過程中的狀況都將被全程記錄,將更有利于安全監管,方便群眾。
他表示,雙流縣“感知雙流”的建設,在眾多與民生緊密相關的領域示范物聯技術的運用,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
Markus Bischof(思科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
物聯網應該用于改善我們的生活
網絡發展最開始的階段,是靠商業驅動的網絡發展,如今,這樣的趨勢發生了變化:變化成了社會交往的網絡。這就要求一種協同、協作的發展,視頻的發展、商務的發展,服務的發展。目前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為了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功能需求。
互聯網會變成世界上很多事物的主要支持、干架,會創造很多的商業機會,這種互聯對這個城市意味著什么呢?作為整個城市架構的核心,通過運用網絡,不僅僅是把城市進行相連,更是基于網絡發展,可以定義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可以提供實時的信息交互,為市民實時獲得交通信息或者是其他的信息,物聯網應該用于改善我們的生活。
郭峰(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市場部副總監):
標準化構架 意義十分重大
“發展物聯網,成都有很好的基礎。”作為技術專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市場部副總監郭峰預計:5年內,物聯網與群眾的生活將發生更為緊密的聯系。
“以目前廣泛使用的煙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為例,隨著物聯技術的越發成熟,以后在哪個地方出現了煙霧,鄰近地方的噴頭將會精準地噴出水來將火澆滅,但旁邊的其它噴頭不會動,不會形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情況。”
雙流縣是國內[FS:PAGE]首個基于標準化構架物聯網運用的縣!郭峰表示,“感知成都、感知雙流”的示范,對于物聯網技術運用的標準化構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他同時提醒,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一定要把成本降下來。
刑濤(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副秘書長):
物聯網會極大地改變市民的生活
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副秘書長刑濤表示,雙流是第一個提出建設“智慧縣城”的縣,物聯技術在民生工程上的運用,將極大地改變市民的生活。
作為本次峰會的參會嘉賓,刑濤表示本次峰會是國內物聯網領域規模最大、最專業的峰會之一,據他介紹,本次峰會從構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建設智能成都的要求出發,突出了專業性、國際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專家們通過全方位、高水平、多形式地探討物聯網技術發展前沿、物聯網應用案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物聯網產業技術標準等物聯網發展熱點問題,對于宣傳我市物聯網產業發展和應用推廣的區位優勢和投資環境,展示物聯網產品與應用系統,搭建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的平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長虹(市經信委副主任):
成都具備了打造物聯網產業高地的基礎
“打造國際國內知名的物聯網產業高地,形成可感知的造福群眾的物聯網絡。”市經信委副主任李長虹介紹,成都在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產業基礎、技術創新等方面具備了在全國的領先優勢,從而吸引了國內外物聯網企業在成都的集群發展。
成都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具有物聯網前沿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科技優勢,具有物聯網發展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具有信息化應用的成功經驗。
與此同時,成都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食品安全溯源、數字城管、智能交通、現代物流等領域物聯網試點應用并取得初步成效,為更大范圍開展物聯網綜合應用、以市場換投資推動產業聚集發展奠定了基礎。
她同時表示,從某些行業和領域入手,比如建設“智慧縣城”,是打造物聯網絡的一種趨勢。
邱善勤(工業與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任):
要把物聯網做成群眾愿意買單的項目
“本次峰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實!”工業與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任邱善勤表示,本次峰會的規格高、出席的部門企業眾多,峰會的內容實在而具體。
他表示,成都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創新,帶動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發展,這條思路十分可貴。
“物聯網技術的運用首先會讓老百姓感到實惠。”邱善勤透露,以后老百姓可能只需帶一張卡出門,就可以便捷地了解天氣情況、自身身體狀況、交納各種費用等。物聯[FS:PAGE]網技術的運用,要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聯,要做成老百姓愿意買單的項目。
對于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預期,邱善勤支招表示,成都應在物聯網研發的基礎上,同時做強裝備制造等,帶動產業的發展。
易恩弟(雙流縣副縣長):
建設智慧縣城,雙流優勢明顯
雙流縣副縣長易恩弟表示,雙流縣把物聯網產業發展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基點和現實選擇,通過本次物聯網峰會的召開,雙流縣搭建起了國際國內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的平臺。
與此同時,雙流具有建設智慧縣城的多種優勢:
先發優勢。雙流三面環繞成都中心城區,在全市十三個產業功能分區中占五個,成都市將依托雙流統籌規劃建設成都(雙流)物聯網產業園區,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物聯網技術孵化和產業化基地。
物流優勢。雙流對外交通較為發達,已形成航空、鐵路、公路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雙流國際機場現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60余條,隨著機場擴建和第五航權的爭取,其輻射西南、西北,連接歐亞的戰略性地位日益凸顯;成都航空物流園區成為成都市重點建設的三大國際性物流樞紐。雙流依托成都航空物流園區,進一步擴大市場輻射半徑,提高快速投放能力,形成在西部地區獨樹一幟的核心競爭力。
研發優勢,雙流境內有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成都千嘉物聯網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院校和企業,在光纖傳感技術、自組網技術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
應用優勢。雙流縣作為中西部第一縣,較早啟動并實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應用和示范工程,信息化應用水平處于西部前列。
政策優勢。雙流已出臺《雙流縣深入推進工業強縣打造成都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的若干政策》,在此基礎上,將專門出臺加快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重點對物聯網產業系統集成、技術創新、融資服務、人才創業等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