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系統組成
一個典型的射頻識別技術系統一般由RFID標簽、閱讀器以及計算機系統等部分組成,如圖2-2 示。
標簽(Tag,即射頻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標簽含有內置天線,用于和射頻天線間進行通信。
閱讀器:讀取(在讀寫卡中還可以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
天線:在標簽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有些系統還通過閱讀器的RS232 或RS485 接口與外部計算機(上位機主系統)連接,進行數據交換。
計算機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標簽的合法性。以上過程都會自動完成。

電子標簽是射頻識別系統的數據載體,電子標簽由標簽天線和標簽專用芯片組成。電子標簽除了具有數據存貯量、數據傳輸速率、工作頻率、多標簽識讀特征等參數之外,還根據其內部是否需要加裝電池及電池供電的作用而將電子標簽分為有源電子標簽、無源電子標簽和半無源電子標簽。有源電子標簽內裝有電池,無源射頻標簽沒有內裝電池,半無源電子標簽部分依靠電池工作。
無源標簽在閱讀器的閱讀范圍之外時,標簽處于無源狀態,在閱讀器的閱讀范圍之內時,標簽從閱讀器發出的射頻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電能。半無源標簽內裝有電池,但電池僅對標簽內要求供電維持數據的電路或標簽芯片工作所需的電壓作輔助支持,標簽電路本身耗電很少。標簽未進入工作狀態前,一直處于休眠狀態,相當于無源標簽。標簽進入閱讀器的閱讀范圍時,受到閱讀器發出的射頻能量的激勵,進入工作狀態時,用于傳輸通信的射頻能量與無源標簽一樣源自閱讀器。有源標簽的工作電源完全由內部電池供給,同時標簽電池的能量供應也部分地轉換為標簽與閱讀器通信所需的射頻能量。
電子標簽依據頻率的不同可分為低頻電子標簽、高頻電子標簽、超高頻電子標簽和微波電子標簽。依據封裝形式的不同可分為信用卡標簽、線形標簽、紙狀標簽、玻璃管標簽、圓形標簽及特殊用途的異形標簽等。RFID閱讀器通過天線與RFID電子標簽進行無線通信,可以實現對標簽識別碼和內存數據的讀出或寫入操作。典型的閱讀器含有高頻模塊(發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單元以及閱讀器天線。 
圖2-3 RFID 系統結構圖
電子標簽與閱讀器之間通過耦合元件實現射頻信號的空間(無接觸)耦合,在耦合通道內,根據時序關系,實現能量的傳遞、數據的交換。發生在閱讀器和電子標簽之間的射頻信號的耦合類型有兩種:電感耦合,變壓器模型通過空間高頻交變磁場實現耦合,依據的是電磁感應定律;電磁反向散射耦合,雷達原理模型,發射出去的電磁波,碰到目標后反射,同時攜帶回目標信息,依據的是電磁波的空間傳播規律。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于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射頻識別系統,識別作用距離小于1米。電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適合于高頻、微波工作的遠距離射頻識別系統。
RFID 閱讀器(Reader)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射頻模塊向標簽發射讀取信號,并接收標簽的應答,對標簽的對象標識信息進行解碼,將對象標識信息連帶標簽上其它相關信息傳輸到主機以供處理。根據應用不同,閱讀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當前閱讀器成本較高,而且大多只能在單一頻率點工作。未來閱讀器的價格將大幅降低,并且支持多個頻率點,能自動識別不同頻率的標簽信息。
RFID 應用支撐軟件除了標簽和閱讀器上運行的軟件外,介于閱讀器與企業應用之間的中間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中間件為企業應用提供一系列計算功能,在電子產品編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規范中被稱為Savant。其主要任務是對閱讀器讀取的標簽數據進行過[FS:PAGE]濾、匯集和計算,減少從閱讀器傳往企業應用的數據量。同時Savant 還提供與其他RFID 支撐系統進行互操作的功能。Savant 定義了閱讀器和應用兩個接口。
用戶可以根據工作距離、工作頻率、工作環境要求、天線極性、壽命周期、大小及形狀、抗干擾能力、安全性和價格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應用的RFID 系統。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