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汛應急系統”助力鹽城市科學高效防災
今年以來,我國極端天氣不僅頻繁發生,強度也明顯增加,向社會發展提出了巨大挑戰,城市如何完善科學防災體系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在地處里下河地區和沿海地區的江蘇鹽城大豐市,已投入應用的"智能防汛應急系統",綜合利用移動通信、衛星遙測、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智能防汛應急系統",在提供城市防汛智能應用示范的同時,也為實現高效全面的科學防災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
"智能防汛"從容掌控全局統籌規劃
江蘇大豐地處里下河地區和沿海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季風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一度面臨著"三年一小澇、十年一大澇"的困境,嚴重地影響了城市更好更快的發展,搞好防洪建設,成為了當地保安全、保經濟發展、保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
在全國不少省份遭遇罕見大洪水的2010年,大豐市成功地頂住了洪水的侵襲,確保了生活安定、生產發展和生命安全。"智慧防汛系統"這一水利戰線上的"小智囊"發揮了巨大作用。通過平臺的防汛工程管理子系統,可以隨時防汛工程的分布、建設情況、使用維護情況,還可以通過三維全景資料和現場視頻監控更加直觀的了解防汛工程的情況。記者在鹽城大豐市防指值班室目睹了這套電子監測系統,防指電腦顯示屏上,清晰地呈現著全市各地的水情、雨情實時數據。從市防指發出的調度指令,都可以通過這間值班室的電腦,準確操作"千里之外"的水利設施開閘泄洪。
在大豐市沿海的王港閘堤防管理處,工作人員通過配備的手機,就可以進入智能防汛系統,水情測報、雨情測報、風情測報、網絡衛星云圖、氣象信息搜集和臺風信息搜集、防汛工程視頻監控等不同的項目清晰分布,每個項目里還有很多具體的功能:在水位查詢功能中,可以看到各個閘站發來的水位新情況,水位變化,系統都會發出提醒。記者了解到,水利系統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只要帶上加入了這一系統的PDA手機,隨時隨處都可以上述詳細信息,可以精確到每個村每個點;大豐各個鄉鎮的衛星云圖等三維圖像一覽無余;還能看到閘口內部運行的實時視頻。在系統上點擊不同地區,就可以找出當地的防汛隊伍聯系人、物資儲備情況;更可以直接下達命令,并發到聯系人手機上。
"物聯"數據助力實時監控及時部署
記者注意到,進入系統平臺即可實時監控各防汛要點的實時水位、雨量、風力等情況,數據可以通過自動化遙測系統獲取,也可以由工作人員利用PDA手機或"防汛通"短信上報。
[FS:PAGE]大豐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他們采用人工現場看數據,然后打電話回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通過歷史數據對照后,再采取相關措施的方式。從采集數據到領導決策,往往需要6個多小時。汛期時,雨情變化很大,往往采集來的數據到決策時就已經滯后,導致防汛措施和實際情況的脫節。而這一鹽城移動、南京東邦科技公司聯合開發的基于移動物聯網的智能防汛系統。通過在水位監測點安裝了水位計和雨量計,相關數據可以通過移動網絡平臺和短信平臺,在水情、雨情變化不大的時候,每5分鐘推送實時的風情、天氣預報,小雨大雨、雨量多少等信息;當天氣情況有重大改變時,則每分鐘發布相關的數據。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電話、網絡或者手機直接接收到實時的數據。掌握實時汛情的同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最新的精細衛星云圖技術,結合天氣預報等其他信息,對降雨情況進行預測,并通過對城市地形的智能分析,得出易淹區分布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部署。隨著汛情的發展,根據設定的條件,自動啟動數字化預案,開啟防汛設施,按計劃進行搶險救災。據了解,該系統還創新運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技術,在操作現場,采用TD技術的防汛指揮車,10分鐘內就可到達險情現場,并將視頻圖像實時傳送至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利用"精細衛星云圖技術",系統會自動結合72小時天氣變化,預測并立體顯示災情變化趨勢,幫助防汛人員準確制定應對方案。通過大氣云圖的變化,72個小時可以預測粗糙的降雨,3個小時可以預測精細的降水。以前是滯后6小時,現在可以提前3個小時進行部署,大大提高了水利系統的應急反應時間。
應急搶先實現可視化指揮
有了這一智能化防汛系統,當重大突發險情發生時,工作人員可利用"災情險情移動上報系統",將現場照片,險情描述和具體地點的坐標發送到一體化平臺。收到險情上報信息,平臺立即通過各種方式予以報警,提醒工作人員了解險情狀況,啟動會商流程。會商過程中,專家、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各種歷史資料、實時數據和預測信息進行綜合會商,做出科學決策。會商結束后,工作人員通過系統直接給相關防汛隊伍責任人下達命令。防汛隊伍責任人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獲取搶險指令,搶險指令除必要文字描述外,還包括險患現場照片和地圖資料、防汛物資分布表等資料。防汛隊伍行進和搶險過程中,指揮人員通過平臺實時了解隊伍行進的路線、速度和現場視頻,根據需要進行調度進行增援,實現可視化指揮。據[FS:PAGE]了解,大豐市防指辦公室一般在20分鐘內,即可完成全市實時水情、氣象等信息的收集處理,速度比過去提高8到9倍。隨著今后系統的逐步完善與擴建、遙測站點的不斷增加,這樣的速度還會加快。
據悉,該系統已于今年6月份正式開通運行,成功指導了對多次強降雨等惡劣天氣的應急預防工作,特別是在7月23日大豐遭受強降雨過程中,該系統能夠及時、準確地提供實時的數據和測算未來雨量、水位的走勢,確保了常年受淹的大豐城區未發生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