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缺失也導致物聯網運營成本的升高
華夏物聯網訊:“物聯網要有物物之間的聯合,如果相互配合的環節之間設備不配套,造成的后果不僅是工作程序復雜,還會導致資源消耗大,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陳先生說。
九洲電子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標準缺失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大瓶頸,從市場的角度來講,沒有相對完善和統一的標準,就不能使物聯網形成集約的市場。物聯網發展需要的不僅是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讓整個產業體系 “聯網”。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指出,物聯網具有多學科性質,其涉及的技術多種多樣,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出臺。隨著物聯網相關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研究范圍的不斷擴大,標準規范缺失將導致整個物聯網產業的混亂。
“做生意的商業嗅覺很靈敏,一旦發現了商機,馬上就會削尖腦袋鉆進來。”陳海瀅說,只要是和電子信息方面挨得上邊的公司都自稱為 “物聯網企業”,可見物聯網行業概念混亂的局面。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很多中小型物聯網企業還處于虧損狀態。中國RFID聯盟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中小型物聯網企業虧損面達95%以上。
盈利魔咒:未形成良性循環
“物聯網應該從局部的專用業務網做起。”龔克指出,物聯網的行業應用呈多樣性,承載平臺也是多樣性的,所有這些東西要做可拓展的技術牽引,要做基礎識別,要做各種各樣的中間件,“同時還應大力推進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深度應用,沒有有效的應用就沒有物聯網信息資源的搜集和儲備。”
談起訂單 “青黃不接”的原因,陳先生認為,主要在于物聯網行業還未形成 “制造業—使用者—服務業”的良性循環。
陳先生舉例說,他所在公司開發的農業遠程專家診斷系統,可以對農業大棚實施視頻監控,對大棚里面的濕度、溫度等指標進行檢測,雖然設備具有實用性,但在國內還沒有達到大規模商用的地步。
記者調查發現,國內的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設備、環保領域等相關產業都存在類似的尷尬,即還未形成 “制造業—使用者—服務業”的良性循環,很多企業盈利困難。
“目前大家對物聯網的項目、產業還處于炒作的階段,還處于爭奪政府資源的過程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陳海瀅認為,各個地方的[FS:PAGE]物聯網項目很多都是由政府外力推動形成的,而不是由企業參與形成的。他說,一個新興行業,一般可以劃分為公益領域、大眾領域、企業領域,目前物聯網在我國還處在公益領域。
“物聯網在我國還處在由政府財政投入的階段,政府主導下的產業模式往往會忽略商業效益。這個行業要真正發展起來,需要企業和大眾參與其中。”陳海瀅說。
“物聯網應該從局部的專用業務網做起。”龔克指出,物聯網的行業應用呈多樣性,承載平臺也是多樣性的,所有這些東西要做可拓展的技術牽引,要做基礎識別,要做各種各樣的中間件, “同時還應大力推進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深度應用,沒有有效的應用就沒有物聯網信息資源的搜集和儲備”。
雖然,物聯網發展今年年初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強調要促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開發,物聯網正式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但國家工信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認為,物聯網萬億級的市場潛力需要較長的培育時間。
聞庫表示,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預計 “十二五 “末能夠達到5000億元,但真正實現萬億級的時間節點將在 “十三五”后期。
相關文章
標準缺失依舊是物聯網發展最大瓶頸
在業界,物聯網的應用大致被公認為有三個層次的理念,底層是傳感網絡,往上是數據傳輸的網絡通道,最上面則是內容應用。物聯網產業鏈因此也基本明晰,即傳感器研發廠商、網絡運營商以及提供應用軟件和工具的系統集成商。
田文科:物聯網成本消費者可以承受
中國聯通集團客戶部總經理田文科:物聯網成本消費者可以承受,物聯網的概念在今年風生水起,天津、無錫、廣州和重慶都紛紛開始建設巨型倉儲基地,為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墊。有專家分析,物聯網搭建成本消耗過大,并且運營商掌控了絕大部分...
靳東濱:物聯網成本太高阻礙應用推廣
10月28日消息,中國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今天在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接受了媒體的采訪。靳東濱認為,目前國內物聯網搭建成本過高,這阻礙了應用的推廣普及。
自主融合并行成解決物聯網標準缺失之道
2010年下半年以來,物聯網應用在我國已經擴展到智能電網、網絡汽車、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保、城市管理、醫療健康、金融服務業等10多個領域。與此同時,物聯網標準的缺位也日益成為影響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焦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