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務 IBM世博會上實踐“智慧的城市”
5.28平方公里的園區,40多個應用系統,75個機房,130個通信服務設施,10000多個攝像頭,10萬多臺電子終端設備,如此之多的軟硬件設備如何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集成并順暢運行?作為世博會計算機系統與集成咨詢服務高級贊助商,IBM基于全球城市的領先解決方案,以“1+3+N”的模式,成功地為參觀者提供了充滿智慧的服務。
參觀世博會上海館,游客無不被該場館外的一面由成千上萬幅圖片組成的巨大像素墻所吸引。這面名叫“上海看不完”的像素墻,長達33米,高7米,能不斷變換圖片組合,呈現出“永遠的新天地”、“上海祝福你”和“世博之城”3個主題的圖案,向觀眾展示上海這座世博會主辦城市的絢麗多彩。走近一看會發現這面墻是由5000多塊可旋轉的三棱柱體組成,在機械驅動下旋轉這些柱體,像素墻可為參觀者呈現15000余個表面,每個表面上都印刷有反映上海今日風貌的大眾攝影創作。這最終形成了15000余個展示窗口,實現了主辦方提出的打造一個“大家的上海館”的設計理念。考慮到有些觀眾可能會對像素墻進行一些觸摸或干擾,像素墻還有一項不為一般人所知的特殊功能,即展示的三棱柱體能自動感知運行狀況,并實現自動定位和復位,保證其運行能按照預定編排的效果持續智能演示。
這面“智慧”的像素墻,其實就是IBM參與上海世博會的一個剪影。
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和服務公司IBM日前宣布,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高級贊助商,IBM與世博局及其他合作伙伴攜手共建的多個上海世博會項目已穩定運行近三個月,成功地為超過2500萬參觀者提供充滿智慧的服務。
上海世博會的“技術員”
5.28平方公里的園區,40多個應用系統,75個機房,130個通信服務設施,10000多個攝像頭,10萬多臺電子終端設備,這是上海世博會信息化系統中的幾個關鍵數字。如何使這些信息化設備在整個世博會期間有條不紊地運行,并使這些設備每天產生的大量信息能有效地服務于世博會的順利運營,讓信息化成為本屆世博會的一大亮點,這是擺在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工作人員面前的一個沉甸甸的課題。
為支持上海市政府舉辦本屆盛會,IBM于2008年9月與上海世博局簽署協議,成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計算機系統與集成咨詢服務高級贊助商。在隨后近兩年的時間里,IBM整合全球資源,以“智慧的城市”為核心理念,與世博局及相關客戶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努力,積極支持、配合了世博會的建設工作。
IBM具體參與到票務管理信息系統、交通信息管理系統、世博官網信息無障[FS:PAGE]礙等項目,沙特國家館、國家電網企業館、上海館、交行三支行展示區等參觀者能直接感觸到的項目,以及世博會背后多個運營支持項目中。為此,IBM抽調多領域專家組成專業團隊,為上海世博會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了領先的硬件、軟件和服務解決方案。
為了保證世博會得以運營順利,IBM確定了“1+3+N”的模式,助力世博會的信息化建設。IBM把參與整個世博會信息系統開發、架構設計作為其贊助的主體。其提供的一個計算機系統的平臺涵蓋了IBM的拳頭產品:Power服務器、存儲產品、軟件系統,DB2信息系統、WebSphere應用系統和Tivoli服務系統。這就是“1+3+N”模式中的1。
而3則是IBM直接參與世博會3個項目的建設,即總集成項目、商業收銀系統和世博會官方網站的無障礙改造。在總集成項目方面,本屆世博會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在于其信息化系統的基礎架構由40多個不同的應用系統組成,在各個應用系統里面又有不同層次的應用開發商進行相關開發,同時開發的規模和時間都不相同。這要求提供一個基礎開發的標準,便于數據的集中整合、管理,讓系統更有效,更具可用性。IBM組織專家解決了這一難題。在商業收銀系統方面,設備園區內設有大量的商業系統項目,如世博會特許商品專賣店,數量眾多的餐飲設施,以及一些場館如非洲聯合館內的商鋪等,IBM為其提供統一的商業管理平臺,同時也提供了POS機的租賃,為整個商業系統的運作提供了保障。同時這套系統也為上海市食品藥品管理局提供相應的接口,以便加 強對世博園區餐飲企業的管理。
在IBM的幫助下,上海世博會的官方網站成功地實現了無障礙瀏覽,成為本屆世博會的一大亮點。讓更多的人在世博會官方網站感受世博會,特別是如何讓視力、聽力有障礙的人、新的IT用戶、老年用戶有更多機會來分享世博會的信息,這是世博會官方網站建設者的一大心愿。為此,IBM不但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還提供了一些無障礙的瀏覽技術。目前,世博會官方網站每天都有數百萬次的點擊率。
“1+3+N”模式中的N, 是指IBM直接參與了一些世博會場館的建設。除了上海館的“上海看不完”像素墻外,IBM還參與建設了交通銀行館中的未來銀行體驗部分,以及在沙特阿拉伯館提供弱電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
借上海世博實踐“智慧城市”
IBM世博會項目辦總經理耿艷表示:“上海世博會這樣一屆舉世矚目的盛會,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涉及大規模的人員、物資和信息的流動,其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規模和復雜度堪比一座城市。IBM整合了全球[FS:PAGE]的資源,應用了先進的技術,將‘感知化’、‘互聯化’和‘智能化’應用在諸多關鍵環節,使世博會的建設和運營更加穩健、高效和智慧。上海世博會前一階段的成功運行,在技術、綜合規劃、項目建設和運營等各個層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再次證明了先進的信息科技對于城市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為‘智慧的城市’做了一個最好的注解,也為上海市信息化與城市的融合和互動發展,為上海未來的城市發展助力。”
IBM參與世博會的核心理念“智慧的城市”是IBM基于全球城市的領先解決方案而提出。在世博會建設中,IBM與世博局就“智慧的城市”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和“科技創新”等話題取得了廣泛的共識,為世博會到目前為止的成功運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IBM華東、華中地區總經理戴澤棠則表示:“一直以來,IBM對于支持上海和華東的經濟發展都有著長期的承諾,也堅信,通過科技的手段,一定能改善城市人的生活,促進城市的發展,使城市變得更加智慧。IBM愿意跟多方合作,分享全球資源和經驗,加速城市發展的進程。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世博的運營系統穩定地運行,這是我們和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智慧城市’愿景得以實現的一個體現。”
IBM再續世博情緣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的巨幕徐徐拉起。作為繼北京奧運會之后我國舉行的又一次全球盛會,本屆世博會以其持續時間長、展出規模大、參展國家多、意義深遠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這樣一次全球盛會的背后,IBM亦給予了鼎力支持。作為上海世博會高級贊助商,IBM以“智慧的城市”為核心理念,將無數智慧科技融入世博。IBM期待通過與上海世博局和眾多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不僅讓每位參觀者享受到良好的世博會體驗,領略“智慧的城市”美好愿景,更能推動各界就城市發展方向形成戰略性共識。
撫今追昔,IBM百年的發展歷史中記錄著許多與世博會相關的精彩片斷。
1933年,IBM在CEO老沃森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芝加哥世博會中,展示了美國企業界走出蕭條,重振經濟的決心。當屆世博會在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增強了民眾信心,促進了產業發展,為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做出了貢獻。
1964年紐約世博會,巨蛋形的IBM館一鳴驚人,其中上映的12分鐘多媒體演示在此前是聞所未聞,給當時的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則演示講解了人類是如何感知信息,并利用人類智慧解決問題。自此,IBM也栽下了世博會“智慧”的種子。正是在同年,IBM發布System/360大型機產品線,開啟了計算機[FS:PAGE]商用的新紀元。
戴澤棠表示,在本屆上海世博會上,IBM與世博再續前緣,一是因為IBM對于本屆世博會核心理念的認同,二是因為IBM對中國城市化大戰略的支持與承諾。
首先,作為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和服務公司,IBM近年來一直深切關注全球城市化進程,并始終致力于以技術和服務增進人類福祉。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其核心的“感知化”、“物聯化”和“智能化”逐漸引起了全球廣泛的關注。2009年,IBM在“智慧的地球”基礎之上,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IBM認為,城市將在人類的政治經濟系統中越來越居于支配地位,而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將越來越廣泛而深入地影響城市,深刻地改變城市運行和管理的方式。所謂“智慧的城市”,就是有意識地、主動地駕馭這一趨勢,運用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將人、商業、運輸、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運行的各個核心系統整合,從而使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宏大的“系統之系統”,以一種更智慧的方式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智慧的城市”在中國得到了來自各界更多的認同,廣東、南京等省市率先與IBM就具體領域展開了合作。世博局發布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內容手冊》,則進一步深入闡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IBM希望本屆世博會成為展示智慧城市愿景、分享智慧城市創建經驗的最佳舞臺。
IBM大中華地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認為:“中國的城市化為中國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對于整個世界的經濟文化格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同時,城市化也在交通、環保、能源、水資源、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等城市運營各個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挑戰。中國必須對這些挑戰予以回應,動員包括信息科技在內的一切手段,為中國城市化的未來指明方向、設計路線。上海世博會是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探討中國城市發展方向的最佳平臺。我們期盼上海世博會能夠匯集全球的智慧,在2010年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為中國城市化之路指明方向。”
為城市化拓展新思路
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意義最為深遠的城鎮化進程。根據麥肯錫2008年發布的報告,到2025年,中國將新增3億城市人口,出現221座百萬人口城市,25座五百萬人口城市,8座千萬人口城市。大規模的城鎮化,已成為中國經濟得以長期、持續、快速成長的動力之一。
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波及了世界的每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各界更清楚地認識到[FS:PAGE]中國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的、難以逆轉的變化,外部的市場容量和資源條件都不再允許中國以過去粗放的方式推動城市化進程,需要廣泛尋找創新的發展模式,支持中國城市化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正是經過對中國和全球城市化進程深入思考后得出,意在通過舉辦世博會,搭建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集中展示全球城市化優秀實踐,并激蕩各界交流,尋找對中國城市化有價值和意義的新思路。
IBM方面表示,IBM積極參與上海世博會的建設與運營,是對上海世博會核心理念的認同,以及對中國城市化大戰略的支持與承諾的履行。“智慧的城市”的實踐,為中國城市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
在此前舉辦的“智慧中國引領智慧時代”的演講中,錢大群先生表示, IBM倡導的“智慧的地球”理念將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在三個關鍵領域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首先是支持城鄉建設,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推進城鎮化建設。城鎮化是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城市發展面臨交通、環保、公共安全、醫療、教育、能源、基礎設施、供水等多方面的壓力。物聯網和“智慧的城市”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工具,能夠為居民帶來更高質量、更綠色的生活。
第二,支持傳統行業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并加速服務經濟的發展,助力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
第三,物聯網的發展能夠帶動一大批新產業出現,比如新能源產業等。去年,新奧集團和IBM公司開展了戰略合作,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攜手開拓能源服務創新業務,進而在中國的企業和城市共建低碳經濟,支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即是能源產業綠色發展的有益嘗試。
世博會:智慧之路的提前預演
記者在各展館中參觀時看到,許多國家的展館都圍繞著城市生活的核心來設計內容,有的強調人與自然、城市和諧發展的理念和具體做法,有的通過科技 手段,介紹創造美好城市生活、提升生活品質的途徑和經驗。而這些方面的具體思路,幾乎都暗合了“智慧城市”發展的構想。有資料顯示,城市交通堵塞會耗費 GDP的1%-3%,6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于城市……這些都是提升城市生活水平面臨的挑戰,而讓城市更智慧,是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創造美好生活的必然 方向。 雖然“智慧城市”的精確容貌或許還需要全球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來刻畫,但世博會上各展館體現的思路與理念,已在其中貢獻了濃重一筆。
“世博會[FS:PAGE]是一個我們正在走向智慧之道的證明,觀眾到場館參觀,就會看到智慧的交通,智慧的能源管理,智慧的商業系統、智慧的金融等諸多面向未來 的解決方案,世博會是一個很好的城市縮影和人們對未來生活愿景的體現。”IBM大中華區的一位高層說。作為本屆世博會的計算機系統及集成咨詢服務 商,IBM將其“智慧的城市”理念在信息化設計等諸多環節中融入了世博會。
從“智慧的城市”今后的解決方案來看,涵蓋將極其廣泛,包括減少交通擁堵以及由此導致的空氣污染的智慧交通;對醫療記錄進行數字化處理,總體提 高醫療質量的智慧醫療;改善水質,科學進行水分配,提升水行業運營效率的智慧水資源管理;更加智能化地運營和管理電力系統的智慧電網等等。目前在全球,許 多城市正在建立起各種智慧的系統,如愛爾蘭高威市先進的“智慧海灣”水資源管理系統,韓國松島的“有線城市”計劃以及新加坡的“電子樂章”交通管理系統 等。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