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物聯網時代的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還能否延續下去?物聯網時代它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2009年,中國證券市場上物聯網概念被人們炒得熱火朝天。然而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熱炒物聯網概念的股民竟然大多不知道物聯網為何物。正如那英演唱的《霧里看花》中的一句歌詞:“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
從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到日本和韓國分別提出的“U-Japan”和“U-Korea”戰略,再到我國的“感知中國”,無一不是物聯網的概念。
當前,物聯網又被列入我國“十二五”計劃重點發展領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隨著3G牌照的發放及目前數據業務發展的不景氣,身處我國物聯網產業鏈中下游的三大運營商,都在尋找下一個殺手級的應用,物聯網毫不意外地成為它們關注的目標。目前三家運營商都在積極投入物聯網的行業應用,試圖在產業發展之初就占據有利地位。
那么物聯網到底是泡沫充斥的概念炒作,還是前途無量的藍海市場?它的發展是否將打破摩爾定律?
帶著對物聯網的一連串問題,我們專訪了英特爾中國董事總經理黃節。
摩爾定律與物聯網的關系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物聯網被納入“十二五”規劃,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物聯網究竟能給人類帶來怎樣的改變?
黃節:從人們熟悉的互聯網發展到移動電信網,現在已經達到語音和圖像互聯的程度。而將來的發展趨勢是人跟人、物跟物、人跟物廣泛的連接,這就是物聯網。舉例來說,如果家里的設備是聯網的,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其實可以簡單地講,以后一切電子設備、電器設備都可以被聯網。
如果以人與人之間的通信為主的話,聯網設備的數量基本上可以與世界人口的數量劃等號(全世界擁有60多億人口)。可以想象,我們現在的手機、上網本、筆記本、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都是聯網的。再往下發展,就是人與機器之間的聯網,還有更多的是機器與機器之間的聯網,也就是物聯網了。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將來聯網設備的數量如此之大,那么對設備的質量要求是否也會提高?
黃節:是的。海量連接可以說是物聯網的最大特點。
全世界現在有60億人口,基本上到目前為止,聯網設備總量在這個范疇之內。到了物聯網階段,數量將不再是以人為單位,而是進入了另外一個數量級。
這樣一來對于設備的要求是一定要便宜的;光便宜不夠,體積還要小;光體積小還不夠,功耗還得小。也就是說海量的設備需要低成本、低[FS:PAGE]功耗、小體積的產品,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摩爾定律。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那么摩爾定律與物聯網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黃節:首先要先解釋一下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戈登·摩爾先生在創建英特爾之前,也就是40年之前所發現的半導體技術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是:每隔兩年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密度便會提高一倍,也就是在同樣的體積情況下,每兩年可以集成的晶體管的數量要翻一番。如果要在晶體管的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就是晶體管的體積是上一代的70%。這個規律一直延續到現在。
而物聯網的發展刺激了低功耗、低成本芯片的需求。反過來,低功耗、低成本、小體積的芯片或者是摩爾定律,使得物聯網實現了相互連通的關系。
摩爾定律能走多遠?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那么到現在為止,晶體管的大小到什么地步了呢?
黃節:英特爾現在做到了32納米,就是晶體管是32個納米。32個納米是什么概念?我們人的頭發絲的寬度是9萬納米,四個硅原子就是一個納米。今天的晶體管小到32納米的地步,也就是說幾十個硅原子或者幾個硅原子。所以我說半導體工藝已經領先到這樣的水平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如果是呈幾何級數發展的話總有一個極限。那么摩爾定律還會持續多久?
黃節:戈登·摩爾先生曾經講采用高K介質和晶體管是上世紀人們取得的最大的突破。在當時,有一個革命性的突破,就是我們發明了高K線技術,將晶體管從60納米做到45納米,英特爾是業界唯一一家能做到的。2009年,英特爾又從第一代的45納米做到了32納米。大家都知道用英特爾處理器做的筆記本,比如I3、I5、I7都是比較先進的。
英特爾剛剛宣布在2011年要開始第三代22納米芯片的研制,現在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做到32納米的,我們往下要做到22納米。
再往下我們的計劃是2015年做到11納米。做到10納米以下,就比較困難了。因為硅原子有點大,并且四個硅原子才等于一個納米,所以用硅材料制作10納米以下的芯片很困難。到目前為止,硅材料是我們廣泛采用的材料,因為它的來源非常廣泛。以后就要考慮是不是要用其他的原材料了。
傳統IT企業如何應對?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在物聯網成為各界焦點的今天,互聯網時代的傳統IT企業該如何轉型,以適應大環境?
黃節:舉個例子來說,云計算已經極大刺激了服務器等一些設備的發展,甚至一些網絡設備廠商也在進入這個領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端”就變得不重要,恰恰相反[FS:PAGE],對于“端”的要求會更高。比如把網游當做一個云計算的模型,盡管終端的設施足夠強大,但是在游戲中一些人的動作或者游戲的進程仍需要在本地實現,這對終端設備的要求只會更高。
物聯網目前還是停留在概念階段上,有很多標準的問題需要解決,也需要傳感器等一些其他技術的融合。而物聯網時代肯定是傳感器和處理器加在一起來實現的,這也就是英特爾片上系統(SoC)可以實現的技術,所以英特爾在這些領域都可以找到發展的機會。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在國務院近日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被確立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被重點推進。這個政策對物聯網的發展有何作用?
黃節:這個政策很重要,因為各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都要對企業進行更新換代,而這種發展更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而作為英特爾,我們一直在力求使自己的發展戰略與國家的政策保持一致,例如在制造業方面,今年10月底我們在大連的工廠正式投產,這家新投產的生產線是非常符合國家的高科技、節能、環保的要求的。而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對于跨國公司、民企和央企都是一視同仁的。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物聯網的安全問題比互聯網的更嚴重。而諸如備份這樣傳統的互聯網安全措施在物聯網中并不適用,因為信息備份的邊際成本很低,而在物聯網中你不可能為了防止核電站被攻擊而做一個備份核電站。在全國各地大興物聯網建設并且把物聯網“非技術化”的今天,應該如何應對物聯網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
黃節:計算機現在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它扮演的角色也由原來的附加品變成了現在的必需品,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變得更加重要起來。而這個安全問題是英特爾一直在考慮的事情,我們希望英特爾的芯片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最近,在國外已經發生了由于使用智能手機登陸網上銀行,而致使銀行賬戶被盜款的事件,此類事件雖然還沒有在國內發生,但是我想此類事件應該警醒政府,在物聯網的建設方面要把安全提到更高的層面。
中國運營商的出路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投入物聯網的行業應用,試圖在產業發展之初就占據有利地位。物聯網時代怎樣的產業鏈才是健康的?你怎么看待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
黃節:從人類歷史上來說,我們正處在一個令人振奮的歷史時期,是人類第一次有無所不在的覆蓋、無所不在的寬帶、無所不在的移動性,以及無所不含的[FS:PAGE]內容。總體而言,這會極大地刺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但是擺在運營商面前的問題是,過去的收入和網絡帶寬消耗是成比例的,而現在出現了重大變化——帶寬消耗呈幾何級數的發展,收入卻是呈現線性的平的發展,這對運營商來說是個挑戰。今年很多運營商不再力推上網本和數據卡,對這方面產品的補貼也在減少,希望轉到手機上去。其實手機對數據量的消耗,同樣也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像iPhone這樣的產品出來之后,更是如此。也就是說,運營商在終端上的轉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運營商還有一個可能的做法就是,將原來的包月計費改為按流量計費。我認為這無益于問題的根本解決,因為這其實是在限制人們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需求。人們對移動寬帶和數據的渴望是無限的,沒有辦法通過限制來解決問題。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你對中國的運營商有什么建議?
黃節:第一是降低網絡的成本,就是建立所謂的異構網絡。采用不同層次的技術和設備,原來只是一個宏蜂窩,現在包括微蜂窩、家庭網關、Wi-Fi、Wimax等等各種無線接入的寬帶技術,都會加在一起,這樣才有可能降低網絡的成本。
第二是誰來打造物聯網。其中很大一個信號是,讓運營商來主導建設,因為運營商已經擁有很好的網絡,同時這些網絡也是最標準的,具有很好的基礎。
第三就是采用的網絡是云計算的網絡。
通過這些努力,可以提高運營商的收入,同時也可以降低成本,我覺得這是解決無線寬帶應用和業務模型的基本出路。
摩爾定律的下一個四十年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在中國這樣的大市場,有著龐大需求的同時也需要大企業進行推動,英特爾在這方面有什么準備?除了芯片之外,英特爾還能做的有哪些?
黃節:芯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覺得移動互聯網,要做到無所不在的覆蓋、無所不在的寬帶、無所不在的移動性,以及無所不含的內容,那么終端設備就應該有所變化。
我說的變化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云計算架構的端設備這一側,應該是極低功耗、極小體積、極低成本的,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要有極高性能。另一方面是在云這一側,也需要有存儲設備、數據中心、接入設備等。這些設備仍然要符合低功耗、小體積、低成本、高性能等四個要求。而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半導體工業之上,甚至摩爾定律之上的。只有不斷推動摩爾定律的效果,才能夠不斷地提升和達到這四個方面的要求。這是英特爾四十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努力要達到的目標。
具體而言,互聯網[FS:PAGE]的本身,是在x86架構之上的,而互聯網轉向物聯網,最好的架構仍然是x86架構。我們現在看到的轉型,具體有三大塊,即存儲設備、數據中心、接入設備。可以看到,存儲設備正在轉向x86架構,而數據中心原來就是x86架構,現在進一步向更多的x86變化。接入設備,原來是有一些采用DSP,現在隨著運營商、設備商在推進Green RAN——綠色的無線接入系統,都在轉向x86架構。
在端設備這一側,基本上所有IT設備,都已經是x86了;在手機部分,也在慢慢向x86過渡,我們今年在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和LG合作,由LG推出了第一款基于英特爾芯片的手機,也獲得了大獎。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必然考慮成本的問題,英特爾在這方面是否有足夠的優勢?
黃節:芯片的成本能否降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集成度。集成度越高,體積越小,同樣一個晶圓上切出來的產品就更多,成本可能就越低。英特爾一直遵循和推動著摩爾定律,也就是每24個月體積縮小一半,或者集成度翻一番。我們認為將來手機廠商會大量采用我們的芯片,主要因為以下幾條。
第一,手機上網,基于x86架構是最無縫對接的;
第二,英特爾芯片采用最新的工藝,功耗是最低的、體積是最小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手機商沒有道理不采用;
第三,我們支持所有操作系統,這是英特爾要走的方向。英特爾的觀點是,不管你采用何種操作系統,你首選的都應該是IA架構英特爾處理器的服務器。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您說過,對于英特爾來說已經過去的這四十年,是不斷超越自我的四十年,但不是最好的四十年。因為對于一個創新者而言,最好的四十年永遠是下一個四十年。那么對于英特爾的下一個四十年,您有怎么樣的期望?
黃節:我們希望英特爾的芯片在任何一個系統上都可以使用。英特爾的發展就像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現在僅僅是剛開始。我們也在向手機、電視機等不同的領域擴展,不僅僅局限在PC領域。在電視機領域,我們與索尼、谷歌合作推出的智能電視,而我們也正在讓人們看到不同的英特爾。所以我相信,英特爾未來的四十年會更加美好。記者 金燁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相關文章
?順應物聯網時代趨勢,奧克斯“智造”不斷升級!
時代在變,技術在不斷升級,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知和感受度也在變。空調行業面臨著新一波得挑戰,消費者們對空調的要求已不局限于制冷制熱,全面升級的智能化成為如今空調市場的全新主題。2017年,奧克斯投產了寧波智能工廠,實現了...
物聯網時代下,如何打造智慧新社區?
近幾年,智慧城市建設受到廣泛關注:據德勤發布的《超級智能城市》管理咨詢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多個。從在建數量來看,中國以500個城市居于首位,占全球數量的一半,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最大試驗場。...
物聯網時代下的智之屋,用技術推動發展,用科技改變生活
慶幸的是隨著物聯網的逐步發展,物聯網系統已經應用到了多個領域,從此讓傳統管理邁入現代化。重慶智之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新時代下的先行者,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與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城市管...
物聯網時代:海爾、海康、京東方在物聯網浪潮中煥發新機
物聯網是一個具有萬億產業規模的新型市場,尤其我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物聯網市場,早在2018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就突破萬億大關。與此同時,我國已建成最大5G網絡,截至2020年底我國開通5G基站超71.8萬個。伴隨5G網絡部署日益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