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物聯網總經理在全球物聯網產業峰會上的演講
華夏物聯網訊:2010全球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暨投資峰會第二天,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副理事長、華夏物聯網總經理王繼祥在大會上以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為題做了主題演講。華夏物聯網作為本次大會的行業門戶支持媒體,對王繼祥總經理演講進行現場報道
以下是華夏物聯網hy6191973.cn總經理王繼祥的現場發言實錄:(注:其他媒體報道的王繼祥總經理發言速記有一些錯誤)
非常高興組委會給我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物流行業推進物聯網應用的一些情況,我來自物流行業,我從應用角度跟大家分享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這方面內容,物聯網的本質和核心也在于應用,物流行業推進物聯網應用有七年了,在物聯網行業這塊,七年應用推進當中有成功經驗,也有很多教訓,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現在物聯網熱起來了,我相信大家在物聯網應用當中同樣會碰到很多很多問題。
最近我們跟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業委員會聯合做了一個關于物流行業這幾年物聯網應用的調研,我的演講就基于此報告展開。關于物流行業物聯網應用調查,我們分析了一百多個物流信息化案例,與十多家物聯網物流應用企業進行了面談,又組織了“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專家座談會,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這個報告,報告比較長,我盡量簡短的介紹,這個報告有中文版,我講完之后如果大家對報告感興趣,我們可以交換名片,我們可以免費跟大家分享這個報告。我今天只跟大家分享一些報告中的觀點。
物流行業物聯網應用已經七年了,要講的東西肯定很多,首先我想強調的是,根據我們在物流業推進物聯網應用的歷程及感覺,我們認為世界上物聯網最先進的國家還是美國。今天下午第一輪演講當中專家提出目前中國、亞洲、歐盟物聯網發展的比較快,美國不重視物聯網發展,今后要把這樣的全球物聯網大會放在美國召開,我們亞洲和歐洲要推動一下美國物聯網發展,對這一說法我不太同意。
從應用角度來講,決不能說美國物聯網不行,反而我覺得美國的物聯網太厲害了,歐盟的資料我看的不多,我不敢做更多評價,我覺得歐盟也沒有完全抓住了物聯網的本質,中國跟美國還差距的太多,美國物聯網領域可以說遙遙領先,為什么呢?物流行業物聯網兩個應用或者物聯網進到中國就是美國帶進來的。2003年美國沃爾馬在中國推RFID應用,所有供應商必須帶RFID芯片,物聯網這個詞也不是歐盟、亞洲最早提出來的,IoT是美國專家最早[FS:PAGE]提出來的,物流行業有兩大技術路線推廣物聯網應用都離不開美國,一個美國的基于RFID/EPC的物聯網技術,一個是基于GPS/GIS技術對移動運輸車輛的智能聯網技術,這兩個技術都是美國帶入中國的。目前EPC已經成為全世界物聯網標準,還有GPS,是目前中國物流行業對運行當中車輛進行聯網,用電子地圖進行跟蹤、調度、管理的主要技術。 當然我們有北斗星系統,俄羅斯有俄羅斯系統,但應用都不多。
物流行業兩大應用主線都離不開美國的技術,我們都在用他的東西,我們怎么能說他們在物聯網上發展的不行呢?我看到的最先進物聯網系統是美國空天戰機智能系統,這太厲害了,空天戰機全是無人駕駛的,號稱可以對全世界每一個地方一小時實施打擊,肯定是智能聯網的,這種無人駕駛的空天戰機作為物聯網智能終端,美國在這方面是很先進的程度。即使從理念上講,我們講的是感知中國,是基于中國的國情,從感知層做起,但是還是僅僅停留在最基礎的感知技術層面,感知的也僅僅是面向中國市場,是物聯網最底層。而美國奧巴馬提出的理念是智慧地球就很霸氣,強調的是應用,這抓住了物聯網本質,而且是面向全世界的智慧地球理念,顯示美國在物聯網領域是處于霸主型的地位的。
智慧地球或者物聯網智能應用是物聯網本質,只要抓住了這一點,物聯網概念就不需要隨時掛在嘴上了。因此美國可能不太講物聯網,但是這個詞是人家發明的,此外,美國大力推進的CPS就是基于物聯網的應用,是本質的東西。
關于物流行業物聯網,回顧一下中國物流行業推物聯網發展歷程,物聯網從2003年進入中國,首先在物流行業進行應用,推物聯網的應用,有兩個路線:一個是GPS,一個是RFID,RFID技術路線是在2003年全球EPC全球組織成立,2004年進到中國,全球組織再中國的辦事處,推基于RFID、EPCRFID,2003年、2004年開了兩次物流行業物聯網大會,也是有五、六百人的大會,他們出了第一本中國物聯網的書籍,之后RFID產業聯盟成立,曾強把RFID產業聯盟建立起來,同時成立了RFID網站。但是由于在現實中RFID技術推進的是不理想的,曾強做不下去后也改行了,了解這個物聯網早期在中國推進遇阻的過程對現在看待物聯網熱潮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
基于RFID/EPC物聯網在2004年時候在物流行業很熱,但是經過2004年、2005年熱潮之后進入了理性的發展和思考,在我們國家現在最支持物聯網就有可能是前幾年反對物聯網的,當然專家們的這種轉變非常理[FS:PAGE]解,日本也走過這個彎路。當年,中國當時想弄中國自己的RFID標準代替EPC標準,,日本物聯網之父坂村建也一直致力于推進日本的U-code標準,但都沒有成功。目前從RFID感知技術角度上講,全球標準是EPC,是美國的。
到2005年之后,電信聯盟借用了IoT物聯網理念,出了一個報告,這物聯網理念提升的轉折,這個時候全新的闡述了物聯網,這種理念傳到中國,2009年之后物聯網的發展開始出現又一輪熱潮,物流行業在2004年、2005年之后在思索、探索階段,2009年之后物流行業對物聯網的發展還是很冷靜的,可能就像現在美國一樣,不太叫物聯網,但是大家做的很多東西都是感知的、聯網的、智慧的系統。目前我們已經超出了對名詞的依賴,更多的關注物聯網本質的應用問題了。
基于GPS路線,早期也不叫物聯網,是基于GPS這套技術對運行當中的車輛通過Internet進行聯網,借于電子地圖系統對車輛進行聯網的跟蹤、監控、定位、調度、管理、優化,甚至就近配貨、優化配貨,在物流行業現在有上十萬輛車可以同時在線,GPS屬于感知和定位技術,這個技術是物聯網另一條技術主線。
2005-2009年物流行業推物聯網碰到什么問題呢?早期是RFID、EPC,這是物流行業主要用的物聯網技術,首先碰到的問題是成本高,剛才張秘書說是主要是政府應用,主要是成本問題,物聯網以后的應用首先碰到的問題肯定是成本問題,怎么降低成本?包括傳感器,美國是非常非常小的傳感,我們的傳感器還比較大,其實也有成本問題。另外一個問題是基礎網絡覆蓋低,自己搭一些局域網,還有就是技術不過關,像RFID這種感知出現很多誤報,應用成功模式少,這是我們碰到的問題
2005年物流行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進行了很多探索,肯定首先要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通過大批量應用降低成本,這是技術問題,不是物流行業本身的問題,在物流行業嘗試著不是在最終的物品上貼RFID,而是在一個貨物單元上,物流行業叫物流單元化,在貨物單元上運用RFID,相對的降低RFID和整個貨物單元價值的比例,相當于一個貨物單元貼一個RFID,那個RFID成本顯不出什么來了,相對來講價格應該很低,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對托盤、物流周轉箱、集裝箱上應用RFID,另外也有探索在閉環系統應用RFID技術,在閉環系統應用RFID,可以重復使用,降低RFID成本,當然還有局部系統應用RFID聯網。總之RFID只是一個感知技術,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感知技術進行集成應用。
物流行業對物聯網技術應用主要有哪些?根據物[FS:PAGE]聯網本質把物聯網技術分三個體系:感知技術體系、物物通訊與聯網技術體系、智能技術體系,感知技術常用的是RFID技術、GPS技術、傳感器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監控技術、紅外技術、藍牙技術,網絡這塊主要是Internet網和有線、無線局域網,還有無線通信網絡,智能技術,早期沒有云計算,現在云計算已經進來了,智能計算、數據挖掘、ERP、移動計算。
感知技術應用狀況,RFID技術占首要地位,跟我們的起點有關,早期中國推物聯網主要是RFID,RFID占38%;其次GPS占32%,視頻和圖像感知、其他技術占的比例都不大。大家應該關注視頻技術和聲音技術,將來如果有語音識別技術取得突破,可以對物體說話交流;視頻技術能夠做到機械智能視頻分析和處理,不需要人的輔助,那就厲害了。我們人類感知世界最主要的就是一個眼睛一個耳朵,所以我個人認為將來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現在視頻技術在中國需要人進行輔助判斷,計算機智能進行視頻識別和分析還做不到。
物流行業視頻往往集合GPS和RFID對集裝箱進行調度和監控,將來智能識別應該是非常有價值的。在語音技術上,現在物流行業語音揀選技術有應用,一個定單輸到計算機系統之后會自動生成語言提示系統,檢貨的人可以戴著耳機根據系統的語音提示進行檢貨、出貨。假設在揀選中遇到:物美北京幾個門店需要什么貨,訂單輸入后,語音就告訴揀貨人員怎么揀,定單實際上是文字定單,進到計算機系統之后變成語音提示系統。
傳感技術是近幾年才起來的,主要在糧食、危險品物流當中用到傳感技術。網絡技術主要還是互聯網,然后有局域網,因為早期無線網的覆蓋比較低,采用局域網和互聯網技術比較多。智能管控技術比較多,有很多是物流信息化系統對物品感知到的信息技術處理的過程,自動感知定位,結合物流信息,比如一個車走到了北京,送貨送到北京,卸貨之后回程要配貨,可以通過自動系統自動提示車輛就近哪個地方有回去的貨,可以進行調度配貨,返程車不至于空返。
關于智能終端,再說一個美國的先進技術。美國Google最近推出了無人駕駛汽車,而且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能夠在自然道路上行使十幾萬公里。這在物流行業應用的話,吧把這種車輛用在貨運上,進行智能聯網,就是無人貨運車隊,人家這是實實在在的技術,物聯網終端絕對不僅僅是手機。
在物流行業,智能東西是很多的。幾種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前景我不展開講了,像RFID用在追蹤、貨[FS:PAGE]運跟蹤管理、托盤跟蹤管理、配送中心的管理、航空貨運的追蹤領域,還有醫藥方面的追蹤,現在市場于是很快,我們也有這方面調研報告,中國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國家也有政策,國家對這塊下的力量很大,雙向追溯系統是幾百條線、幾百條線的建設,案例也很多。GPS主要是移動物聯網用的比較多,主要是配送、配載、在線跟蹤、在線監控、物流可視化管理,中國、美國、歐盟做的都非常好。無線傳感網,這幾在物流領域開始有應用,用的不多,主要是用在特定環境,比如倉庫環境監控。
智能機器人,物流行業是用機器人最早的,早期機器人是智能應用,相當于智能產業,物聯網來臨的時候,我個人認為物聯網本質就是過去智能化應用進入了網絡時代,機器人聯上網,機器人就是最好終端,這些都是物聯網非常好的終端。物流行業機器人主要用什么呢?主要用拆垛、碼垛、無人化搬運。
物聯網主要用在哪幾大塊呢,四大領域:一個產品追溯,另外一個物流過程的可視化管理,對于移動物品進行全面管理,還有一個智能化配送中心,智能化配送中心是非常先進的,一個配送中心沒有一個人,對每個貨物都進行聯網,可以是自動的機器人搬運、自動分檢,現代化手段很先進,當然不全是中國技術,有世界技術。還有智能供應鏈。
關于物流行業物聯網發展趨勢,一個趨勢就是標準問題,統一標準,建立統一的物流業物聯網平臺,實際上很多專家認為物流行業容易做成,因為有EPC和RFID,這是全球統一標準,有全球統一標準了,統一平臺容易搭。另外一個互融互通融入社會的物聯網,產品追溯查詢窗口往往是一個追溯線一個查詢窗口,對社會不公開,到超市通過手機可以不可以追溯,要跟社會物聯網融合,今后大家就能夠智能應用物流行業物聯網成果了,這是很大趨勢。
再有,多個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物聯網絕對不是傳感網,也不是RFID網,也不是GPS網,應該是多種感知技術全面的應用。我同意張秘書長講的應用模式一定要創新,很多應用模式不一定是我們想象的,我們想做的將來也不一定成功,將來肯定會有更多更多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我們對物聯網前景特別看好,但是有時候后怕,我認為物聯網終極時代很可怕,最近德國有一個項目在搭一個全新的物流物聯網,讓物流系統中物自己有智慧。大家設想一下,今后物聯網是智慧網絡,物聯網終端有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等等,終端的物都有智慧了,人會越來越傻,網絡越來越堅強,我們如果控[FS:PAGE]制不了網絡,如果網絡掌握在極少數人手里,網絡又是堅強的網絡,是不容易被攻破的網絡,物又有智慧了,都是機器人了,都是無人化汽車了,控制網絡的人如果想干壞事,那個世界就是我們在美國看到的終結者當中的天網時代,人類面臨著被超級天網所控制,是不是可怕?
盡管很怕,但是還是想推進物聯網的發展,希望我們人類能夠解決終極目標來臨時候我們面臨的問題 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