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聯“傍”上智能用電 數字家庭如何破局
2010年12月28日,數字家庭向智能用電領域滲透有了實質性進展,閃聯聯盟主要成員在北京共同發布了智能用電標識。盡管閃聯方面聲稱,已累計有700萬臺閃聯產品面世,但相對每年8000多萬臺電視機、1億多部手機、超過2億臺電腦以及分別都是千萬臺級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產品,700萬臺還是小數字。
如果說閃聯側重于實現家庭內部IT產品之間的“對話”,海爾牽頭的e家佳則局限在家庭內部家用電器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而成立較晚的廣聯更多的是以電視機為核心打造數字服務平臺。近期,e家佳較為沉默,廣聯也只是在廣東等地小范圍內應用試點。我國數字家庭三大標準聯盟并沒有給大家展現可以觸摸到的成熟商業模式。
2010年,三網融合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突破,12個城市緊鑼密鼓地展開試點工作,這再次喚起了人們對數字家庭的無限憧憬。據說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有關數字家庭的5年規劃。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一年數字家庭能否破局?
閃聯“傍”上智能用電
2010年9月,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加入閃聯產業聯盟,并與聯盟核心會員單位閃聯工程中心、美的集團共同發起成立閃聯智能用電工作組,制定智能用電環節中智能電網和智能家電雙向交互相關標準。
國網信通加入閃聯,拓展了數字家庭的內涵。以往數字家庭主要側重于家庭內部電子電器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而國網信通把數字家庭與智能電網聯系在一起。
國網信通總經理劉建明認為,智能用電是通過對家電產品的智能控制,達到家庭用電的合理、科學分配,從而實現用電的“削峰填谷”。
所謂智能用電就是通過控制終端的可視化管理,用戶能及時清晰地了解一天24小時中不同電價時段的用電比例、各個家電產品的用電比例,從而幫助用戶根據峰谷時段的不同電價合理用電。電網公司與家庭用戶雙向互動,可以實現對家用電器用電信息的采集和控制。
對于閃聯在家電智能用電上的創新,美的集團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由于與海爾集團在白色家電領域的競爭關系,美的集團不愿意為海爾主導的e家佳標準“抬轎子”。而作為中國最大的家電產品提供商之一,家電產品本身的智能用電有著深遠的意義。
閃聯推動的智能用電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以往閃聯給人的印象是由IT企業來主導,盡管有海信、康佳、[FS:PAGE]TCL、創維等家電企業參與(多為視聽產品領域的企業)。而美的集團、康寶集團、格蘭仕集團等白電企業加入,則完善了閃聯數字家庭涵蓋的產品領域。
智能用電,對于全行業都在提升能效水平的家電業來說,是絕好的市場賣點。
對于閃聯在家電智能用電上的創新,美的集團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由于與海爾集團在白色家電領域有競爭關系,美的集團不愿意為海爾主導的e家佳標準“抬轎子”。而美的作為中國最大的家電產品提供商之一,家電產品的智能用電對其有著深遠的意義。
閃聯推動的智能用電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以往閃聯給人的印象是:由IT企業來主導,海信、康佳、TCL、創維等家電企業參與(多為視聽產品領域的企業)。而美的集團、康寶集團、格蘭仕集團等白電企業的加入,完善了閃聯對完整數字家庭的定位。
智能用電,對于全行業都在提升能效水平的家電業來說,是絕好的市場賣點。
剛剛加入閃聯不久的廣東康寶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小甲告訴記者,智能用電可以大大提高家庭用電效率,這超越了家電產品本身能效技術對用電效率的提高。康寶電器的主營產品熱水器、消毒柜、抽油煙機等都是能耗大戶。
目前,閃聯產業聯盟的核心成員達150家,已有電腦、電視、手機、投影機等20多種閃聯標準產品上市銷售,覆蓋國內電視市場的84.3%、白電市場的50%、電腦市場的43%和手機市場的41%,累計銷量近700萬臺。
e家佳“連橫”廣聯
廣聯是數字家庭的后起之秀。2005年廣東啟動“數字家庭行動計劃”,2010年廣州亞運會實現3D高清轉播正是該行動計劃的一部分。目前廣東已建成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基地。
廣聯的數字家庭以電視機為核心,實際上是基于互動電視平臺的多業務服務系統,可以提供50多種服務。
“但是一臺電視機靠一個遙控器提供50多種服務,未免有點要求太高了。”參與廣聯標準制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玉指出了廣聯的局限性。
他指出:“基于家庭網絡平臺的多業務服務系統不要局限在一臺電視機上,可以在計算機、手機、電話以及家用電器等上做文章,這樣可以把數字家庭的領域大大拓展。”
但是,從廣聯的核心成員來看,除了TCL、銀河等企業之外,大都是諸如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廣州大學等學術機構。盡[FS:PAGE]管廣聯以打造電視機為核心的多業務服務為數字家庭的切入點很有新意,但產業界的支撐相對較弱。
而此時的e家佳除了忙于白色家電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之外,也在逐步調整自己的視野。比如,海爾以e家佳標準為紐帶,在家電中融入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家庭需要的視頻交互、自動化監視等。
e家佳聯盟秘書長李莉表示,智能電視將會在未來的數字家庭中發揮更大作用,電視可與電腦、手機、攝像機進行內容互通,其他電器也可以通過電視顯示它們的即時狀態,通過電視實現傳統家電之間的物物聯合。
李莉的表述等于向廣聯拋出了繡球。記者也注意到,在廣聯標準的核心成員名單上海爾的名字赫然在列,而海爾正是e家佳的主導企業。
e家佳與廣聯的“連橫”宣告了我國數字家庭3大標準體系在整體思路上基本趨同。而e家佳在白色家電的影響力,以及廣聯在電視機領域開展得較為成熟的業務模式,對仍然相對松散的閃聯提出了挑戰。
業務影響“路線”
其實,數字家庭在國內推廣已有數年,廣東、江蘇等地區也進行了試點,但由于涵蓋范圍偏窄,業務交叉能力弱等原因,市場規模并沒有得到根本突破。自去年三網融合的政策出臺后,數字家庭有了不同網絡、不同設備相互整合的可能。
按照孫玉院士的思路,基于三網融合的數字家庭首先要完成家庭內部網絡的融合,即家庭內部整合成一張網,再通過這張網與家庭外部的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進行對接,三網融合變成了四網融合。
“我們較早提出了構建家庭網絡的想法,以局域網作為家庭網絡的技術體制。目前存在各種各樣實現局域網的技術可行方案,基于家庭電力線的家庭局域網備受關注。好幾家企業將以電力線作為家庭局域網的主線,但還需要深入研究和充分試點。可能在兩三年內解決家庭網絡技術問題,形成國家標準。”孫玉告訴記者說。
在網絡融合的基礎上,數字家庭業務范圍將更廣。“數字家庭的基本特征是業務影響技術路線,決定商業模式。”中電標協數字家庭互動應用標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陳任表示,“我國應明確提出以應用服務為導向的數字家庭發展模式,鼓勵多形態跨平臺跨終端的數字家庭業務開展。”
“基于三網融合時代競爭的考慮,我們會提供以滿足電腦、電視和手機等多屏需求為主的應用。”華數集團華數傳媒網絡有[FS:PAGE]限公司CEO勵怡青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按照勵怡青的理解,在三網融合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電腦、電視、手機等數字家庭中的硬件產品并不會成為發展重點,融合性業務、智能化管理是數字家庭的重中之重。
在新業務的拓展上,閃聯似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閃聯決定開源,讓更多的軟件商開發基于閃聯標準的各種應用。
“數字家庭要發展,不但需要同一類產品間打破封閉,用開放的心態共享企業研究成果,還需要不同類別的產品有統一的、可以滿足多屏互動的應用程序。”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產品研發總監王剛告訴記者。
相關文章
實現“寒地水鄉”的智能用電生活
“我只需在辦公室輕點鼠標或用手機,向家里的各種家用電器發出指令,等進了家門,就有煮好的飯、燒好的熱水、合適的室溫。”11月22日,在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首個智能用電試點小區哈爾濱群力新區“漫步巴黎”,業主張先生由衷慨嘆智能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