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綱要審議 代表關注:"智慧城市"如何"數字惠民"
“十二五”期間,上海將推動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今天上午,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代表們關注:“智慧城市”究竟如何實現“數字惠民”?
數字城管——網格化管理向郊區延伸
2005年10月,盧灣區在全市率先試點網格化管理,當年11月市民在12319上對盧灣城管的重復投訴為零,區內各熱線的投訴量同比下降了近一半。
5年后,網格化管理的功能還在延伸——人行道上有亂停車的,馬路開挖超過期限了,獨居老人家的自來水管有裂縫了……無論是路上,還是屋里“有情況”,居民都可以通過數字平臺告訴“網格化”監控中心,要求及時處置。
“作為‘數字城管’的重要組成部門,網格化不僅用于市容市貌監管,還服務于公共安全和各類社區事務保障。”市人大代表張武平長期在社區工作,他發現,最近兩三年,因為窨井蓋缺失造成的居民“意外傷害”幾乎已成“零發生”,“網格化”對社區公共基礎設施的維護、發現,對社區綜合治理預警、防災,功不可沒。
在中心城區試點之后,伴隨中心城區人口日益向郊區導入,網格化的城管方式也在向郊區延伸。“‘十二五’規劃草案提出,推動網格化管理向郊區新城和小城鎮延伸,拓展管理內涵,提升管理水平。”張武平說,‘數字城管’也將因此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差距”。
數字健康工程——向“全過程健康管理”轉型
閘北、長寧和閔行已是三個國家級電子健康檔案示范區,居民手持健康卡,在區內多家社會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時,可以統一‘登錄’到就診信息平臺,完成病史、病歷、醫囑、付費、取藥等過程。去年,本市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頭戲之一——“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先期試點正式立項,今年繼續在全市推進。
“十二五”規劃草案提出,建立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醫藥衛生信息共享為核心的數字健康工程。市人大代表、閔行衛生局副局長夏紅認為,如果說,電子健康檔案實現了區域性臨床信息和預防保健信息共享,有助于區內一二級醫院電子雙向轉診、檢查結果互認,減少重復開藥、重復檢查;那么,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可以將實現醫療為主向全過程健康管理的轉型。
“從慢性病管理、腫瘤早發現信息系統、學生健康管理信息化到糾正不良行為方式,從新生兒、學齡前兒童到中老年,范圍很廣。” 夏紅說,衛生信息化工程[FS:PAGE]不僅單純提供醫療或公共衛生服務,更是以信息為平臺,向居民們提供綜合健康服務。
電子政務——不要“各自為政”要“信息共享”
“杭州有市民卡,拿著這張卡可以去醫院看病,可以去坐公交車,也可以去大賣場購物……而上海的各種卡還處于‘各自為政’,分屬不同的部門。” 市人大代表周祖翼說,“智慧城市”不是“智慧部門”,應實現跨部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各自為政”的信息孤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例,目前旅客想乘飛機到虹橋后,再轉高鐵去外地,只能先買一張飛機票,再買一張火車票。而真正方便旅客的做法是實現電子票“一票到底”——買一張電子票,票內信息涵蓋了“飛機+高鐵”“飛機+長途汽車”“高鐵+長途汽車”等不同的行程,這就需要多部門聯合開發客運產品,實現信息和服務的互通、銜接。
為此,“十二五”規劃草案提出,“實施電子政務行動,強化基礎信息的資源開發利用,促進政務信息資源的規范管理、快速查詢和按需共享,為各類應用服務提供支撐。” 市人大代表王中說,上海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必須率先構建“智慧城市”,始終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電子政務實現“數字惠民”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