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信沖出智能視頻分析困局
中國安防市場的龐大商機和迅捷發展,技術的引進和更新換代,賜予很多安防創業人士實現夢想的機遇。中國安防市場因此呈現出熱烈的活力,即使在金融危機低迷期亦熠熠生輝。三十年的時光之梭,安防行業人士熟知的品牌逐漸茁壯,但這還不夠,推動市場滾滾向前發展還需要新鮮的動力。以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切入安防市場的貝爾信,宛如沖出的“黑馬”,為處于霧中賽跑的智能分析產業提供新的思路。
“智能”已經破題,抑或只是可選項?相信這樣的疑問在不少國內智能視頻分析人士的腦海中都泛起過。
從2006年智能視頻分析被引進中國,到國內廠商群起而研發,一時間興起一股智能化熱潮。然而幾年間,焦點關注之下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的應用并不如預期一般順暢,產業漸漸走入蟄伏的狀態。
2010年,國內最早一批智能視頻分析廠商開始搶抓沖破凍土的新契機。有的企業退出安防視頻分析領域,跨入計算機智能視覺應用的其它領域;有的則放棄攻破各個行業,專注于研發針對某一行業;有的一改過去的高姿態,嘗試新的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有的則開始了轉型,從智能視頻分析提供商,轉變為方案提供商,為智能應用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近一兩年中,真正希望在智能視頻監控領域有所作為的企業,幾乎都開始了潛伏式的暗戰。
智能視頻分析技術的研發是一項長跑工程,現階段如何將其成功產品化、商品化,對廠商的考驗異常嚴峻。此時,中國智能視頻分析產業出現了敢于將智能“模塊化、硬件化、標配化、平價化”的第一人,國內第一代智能視頻分析廠商貝爾信總經理鄭長春結合智能視頻分析產業面臨的現狀,分享了貝爾信快速破局的必殺技。
匯聚“大智能”,轉型為整體方案提供商
智能視頻分析廠商的一大弱點在于,沒有將智能落實到和整個系統相結合,無法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最終變成被選擇的對象。
“智能廠家應當從被動地被挑選,轉變為主動提供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方案。”鄭長春表示,“過去,我們詢問用戶要不要智能,而現在可以根據用戶所屬行業及需求提供智能整體解決方案。我們不只提供智能,也可以配送其它產品。用戶感受到的是一整套解決方案。
智能是系統的核心元素,能提升整套系統的應用價值。從視頻監控系統各個環節來看,首先,可以在前端或后端嵌入算法,進行身份識別和行為分析,實現事先預警或事中處置;其次,可以進行智能化操控,進行自動跟蹤、接力跟蹤,同時具備人性化的操控界面和菜[FS:PAGE]單;緊接著可以進行智能化的存儲與備份,以大容量DVR/NVR或磁盤陣列為載體實現安全、靈活的智能化存儲、備份、清盤;再次,可以根據圖像日志和標簽進行智能化的搜索和調用;最后可以進行智能化的管理,實現更豐富的應用。
“我們希望提供一個系統的概念,向HONEYWELL這類企業學習,以智能為核心,以平臺為基礎,以存儲為載體,提供全過程安防的系統解決方案”鄭長春表示。
不過,鄭長春認為智能不應局限在視頻監控領域,通過引入資本、并購和戰略合作的手段,貝爾信集眾家之長,正在著手醞釀國內智能分析領域前所未有的“智能大匯聚”,除了本家技術——智能行為分析(人體、車輛、物體、煙霧、火焰等)之外,還囊括五大類智能化技術:
一,針對身份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包括人臉、靜脈、指紋、掌紋、虹膜識別技術等。
二,RFID技術。貝爾信收購相關企業,據悉該企業智能槍彈庫管理技術成功應用于奧運會、殘奧會,廣州亞運會,亞殘運動會以及即將召開的大運會,這為探索貝爾信物聯網應用打開了一扇新窗。
三,聯合智能交通領域的頂級廠家,開發違章行為抓拍、車流量檢測、交通事故勘察應用,今后還將納入車輛逃逸等。
四,商業智能。與國際智能視覺方面的先驅OV合作,共同開發以人群密集為基本的識別模式,打造商業智能,應用到學校、醫院、城市管理等。
五,商業票據自動識別。與清華大學歸國博士團隊合作,簽訂戰略協議,開發商業票據方面的應用,貝爾信借此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
軟硬產品兼施,讓智能無處不在
智能在國內面臨的第二大挑戰是如何實現硬件化和商品化,貝爾信率先突破了這道難題。
早期,很多國內智能視頻分析廠商和機構主要研究將軟件形態的產品做成硬件,但在二次開發的過程中,由于企業的消化和開發能力不足,致使產品的誤報率居高。
2006年,貝爾信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和計算機所合作進入智能視頻分析領域,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識別模塊,將1000多種人體行為動作模型嵌入DSP芯片中,不斷試錯和提煉,研發出自主品牌的高偵測條件下低誤報率智能產品。鄭長春強調,“與眾不同的是,我們所做的智能是芯片級產品。”作為芯片商眼中的“黑馬”,貝爾信與芯片廠商TI、英特爾開展緊密合作,通過向芯片商購買的芯片中灌入算法,再提供給各類廠商,使得智能成為必裝品。
目前,貝爾信的硬件產品包括三種形態。
 [FS:PAGE];
第一種,位于前端的采集+智能攝像機中,即將智能算法植入前端各種類型的攝像機中,實現采集后立即分析,具備雙模輸出功能。
第二種,位于中端的嵌入式智能分析服務器,可以模擬輸入、雙模輸出。
第三種,位于后端的分析+存儲的一體化服務器,實現先分析后存儲。“我們成功地將智能實現前移和后移,做到‘先采集后分析,先分析后存儲’,緩解了帶寬不足,避免錄制無效的信息,既可以將智能放在前端各類攝像機中,又可以后置在DVR/NVR或磁盤陣列端。”
除此之外,通過與國內頂級科研組織以及OV的合作,貝爾信還將智能算法制成軟件版本,運行在PC或工控機上,以適應多樣化的用戶需求。
由于基于PC的軟件版產品可以很好地與業務需求結合,實現客制化,滿足了部分客戶的需求,像商業智能就是典型的個性化應用。“軟件版智能產品可以應用在店鋪、家庭等場所應用,未來適合于發展在線安保服務的業務,是未來可期待的增長點,”鄭長春表示。
在他看來,智能既沒有前端、后端之爭,也沒有軟硬件之爭,最核心的是可以靈活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在智能的啟蒙階段,廠家應當避免給自己畫地為牢,開拓思路,互補長短,共同推動市場成長。
鄭長春還分享到,“下一階段,貝爾信將著手研發和實施WEB版本的智能分析產品,將智能算法+平臺軟件直接嵌入到后端,制造出大容量智能存儲服務器,顛覆賣產品的過程,先免費提供再收取服務費。這種模式一旦成功建立,可以進入眾多行業,大大地拓寬了智能的應用天地。”
突破價格與功能的陷阱,做“用得起”的智能
盡管智能在國外已有成功的應用模式,但是來到中國不可避免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最困擾廠商的莫過于遭遇價格與功能的陷阱。
中國用戶屬于預算約束型,前提是消費得起,而國外智能視頻分析廠商在推廣前期,需要攤銷研發投入,價格昂貴。國內廠商則一開始便走入了誤區,希望研發出一步到位的全能產品,夸大了智能的作用,結果適得其反,產品的誤報率高。最終導致:國外產品價格昂貴但用不起,國內產品便宜但不敢用。
鄭長春表示,“突破困局,需要改變用戶的想法,提供用得起的智能產品。貝爾信希望不只是給攝像機裝上大腦,而且要給每臺攝像機裝上大腦,讓普通用戶都用得起。”
做用得起的智能產品,很大考驗在于控制誤報率和萃取用戶需求。
鄭長春認為,最簡單才最好用。國內很多廠商從最復雜的智能入手,投入[FS:PAGE]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結果發現一直在原地賽跑。他解釋,“智能技術需要在應用中積累和完善,現階段我們能夠提供的是初級智能,如果提供更多的分析,如犯罪證據等屬于高級智能,是目前企業難以駕馭的,因為它要求算法更加精粹,運算速度非常快,芯片的承載量也更大。”貝爾信提供簡單而實用的智能,將國外幾百萬行業的算法精粹到一萬多行,進行優化處理,提高偵測率、降低誤報率,最終做成十多個模塊,如絆線、闖入、遺留物檢測等。
在貝爾信的產品說明手冊中,印制了人體行為的摹本,這是經過數年提煉、試錯而得出的。它總結頭部、四肢關節點,提煉出身體重心在各種運動中的軌跡規律,臨摹出走、跑、跳、爬、蹲、臥、屈行為的概率模型,從行為模型中提煉出算法,將算法植入DSP中,再通過實景驗證算法,不斷地進行反饋和改進,讓DSP單元從像素變化中學習行為模式及分類。“我們的小伙子一天要模擬這些動作上百次,經歷無數次的試錯,這樣才能將算法精粹化,”鄭長春表示。在貝爾信產品提供的模式識別中,還有一項重要的技術——自學習自適應技術,它使得智能產品在不同的環境應用中,能夠在極段的時間內自動適應從而正常工作。
此外,廠商應當避免被需求誤導。鄭長春提醒,“用戶常常提出很多需求,但有的未必可以馬上實現,甚至可能從公安的角度看是沒有必要的,這就需要去偽存真。我們讓一線工程師直接接觸客戶,將客戶的需求帶回來跟研發工程師PK,以此做出既符合需求又能夠實現的功能。”
找準定位,“合作”實現量化銷售
廠商遇到的第四大難題是如何實現量化銷售。貝爾信認為,智能除了要讓用戶“用得起”,另一個重點是獲得快速的應用。
鄭長春總結了貝爾信現有的三種銷售模式。
第一種是“TO C”,即面向機場、車站、電網、核電站、家庭、店鋪等行業應用。
第二種是“TO B”,即面向各類設備廠商的模塊化銷售,它化簡為零,化敵為友,使得貝爾信與各類設備廠商之間形成合作關系。
第三種是“TO G”,即面向政府領域,受到OV國外銷售模式的啟發,貝爾信將其單獨提列出來。
其中,“TO B”已經成為貝爾信重要的業務增長點。鄭長春表示,“我們大聲向外界宣布歡迎各種合作。一開始,廠家感覺到奇怪,實際上,這種方式是可以理解的、雙贏的。因為,貝爾信可以做到高性價比的量化銷售,若廠家自己投入研發,成本會遠遠高于我們。”
貝爾信量化低價源于身后[FS:PAGE]強大的研發支持。其集約國內頂級研究機構,在北京、無錫、深圳三地設有研發基地,最近又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陳友斌博士團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約定一起進行視頻圖像中人數統計、入侵檢測及多目標跟蹤算法的研究等視頻圖像分析技術的研究和實現,再加上貝爾信原有的研發團隊,整體研發規模將達到上百人。
“貝爾信是一個平臺,既愿意提供系統方案,也愿意站在廠家身后提供OEM服務。當我們不具備某種能力時,我們愿意推薦同行提供的解決方案,”鄭長春坦誠地說道。他深深明白一件事,“安防智能化、智能產業化”絕非一兩家企業可以實現,只有智能模塊和芯片被大量廠家植入,成為每臺攝像機的必裝品,產業才能真正紅火!
也許有人質疑,貝爾信同時面向廠家和用戶銷售是否不妥。“實際上,貝爾信堅持有所不為,貝爾信希望站在工程商/集成商的身后服務用戶,提供一個打包的方案。我們還將方案模塊化,工程商/集成商只需要打勾選擇即可。”
據了解,根據工程商/集成商的研發實力的不同,貝爾信提供直接利用、簡單開發、深度開發、擴展開發四種開發方式。例如,研發實力較弱的工程商可以選擇功能模塊進行現場式直接開發,而對于研發實力較強的集成商,可以通過SDK進行全面的二次開發。
尋找行業結合點,鍛造工程化標配的營銷、可置換式的售后服務體系
再棒的技術也需要找到應用點,智能視頻分析面臨的第五大難題則是,尋找到與行業應用的結合點。
國內真正的智能分析廠商中,貝爾信是率先獲得多個行業應用的企業之一。例如,四川省所有監獄和看守所防逃跑工程將貝爾信的智能和GIS技術結合起來,有效杜絕人員外逃現象;以及參與軍隊、武警、公安和政府機關等領域的項目,如中央警備區中南海周界、神七《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基地智能周界監控系統等。
同時,鄭長春表示,除了政府工程項目,貝爾信產品目前在煤礦、智能交通、醫院、博物館、機場等行業和領域,也已經找到了較好的突破點。
最近,貝爾信剛與山西省晉城達成一項煤礦安全保障項目。談到此行的成果,鄭長春談笑間格外爽朗。煤礦是安全事故高發行業,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礦、非煤礦山要制定和實施生產技術裝備標準,3年之內完成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等技術裝備。通過此行,貝爾信籌劃成立貝爾信煤炭安全研究院,專門從事煤炭化工安全裝備這一[FS:PAGE]全國空白領域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產,以此將智能應用到煤礦這一黑金行業。在他看來,智能在煤礦行業可以應用的空間不能僅限于傳統安保的方式,還需要與煤礦重要技術結合,例如,他計劃整合瓦斯抑爆技術,用科技“智”造煤礦安全,作為數字礦山的一部分。
此外,醫院也是貝爾信商業智能可以施展拳腳的市場。鄭長春分析,“每一個到醫院的病人都要排五次隊,在一些甲級醫院中排長龍、打地鋪的現象都有,能否讓排隊更加智能化呢?貝爾信可以打造一套基于視覺的管理系統,既能夠進行數據視頻采集,點擊查看全院情況,又能夠為院方管理提供依據,例如是否增設窗口、專家坐診,如何緩解人流量等。”
在智能交通、機場領域,貝爾信智能也將發揮更高端的應用。“過去,大家比較關注的是機場的周界防范或是道路的行人穿越等,而我們希望站到更高的位置打造一套系統。例如,能否做針對整個路網的智能呢?打造一個三維建模的全視角智能化系統,點擊查看每個區域的交通情況。除了周界防范之外,能否針對機場打造航空空管統一指揮系統呢?”鄭長春談道。
另外,貝爾信還搭配“置換式”的售后服務方式。如果產品不正常運行了,直接采用新產品替換,而且由于是模塊化的方式,用戶不需要復雜的拆卸,等待時間也為零。下一步,貝爾信還將對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同時加強流程的標準化,在服務方面做家電領域的“海爾”。
創新商業模式,目標是運營服務市場
在這個速度制勝的時代,面對困局不僅需要遠見,還需要魄力和決心。幾番重拳出擊,貝爾信在國內智能視頻分析產業中已經穩居于市場前列。然而,如何讓貝爾信在未來跑得更長久,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鄭長春的腦海中,“賣產品是做一次的生意,買服務是做一世的生意。我們看到,服務作為新興產業,未來擁有不可限量的前景。”他認為,貝爾信需要逐漸地轉變為服務型的公司。
今年8月,貝爾信嵌入式智能視覺設備TRK100通過了由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主導的嵌入式智能圖像檢測設備測試,總體評估等級獲評為“優”的認可,結論為“建議推薦”并可作為全球眼智能圖像應用采購推薦。貝爾信準備與南方某省會城市的電信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推廣一項試點服務,給家庭用戶免費安裝攝像頭,當有人開門時立即辨別,并發送截圖到用戶手機,該服務根據每戶每月從話費中扣取費用。
“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將給貝爾信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鄭長春強調,“我們希望今后能夠將智能[FS:PAGE]化系統免費推入社區,以‘GIS+安全+自助服務’的模式,鍛造智慧社區視覺公眾服務平臺,與小區物業、電信運營商、廣告商、設備商合作共贏。同樣的模式還可以在眾多行業復制,以此讓貝爾信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相關文章
貝爾信創立智能視覺物聯網將顛覆政府工作模式?
“遼寧鐵嶺市有9個副市長、20個副秘書長,河南新鄉市有11個副市長、16個副秘書長……”,看到這個近日被微博瘋狂轉發的“舊聞”后,鄭長春更加堅定了他的選擇。
智慧城市,貝爾信繪創新藍海
智慧城市,就是城市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傳感網,將政府辦公、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植入到城市中的各個領域,讓管理和運行更加智慧化、人性化。這些,都將在貝爾...
智能視頻分析應用與運營商視頻云臺分析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某些傳統的安防領域,物聯網與安防應用集成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其中已經初步顯現物聯網和安防系統集成趨勢的代表行業有水利水文監測、環境保護、石油管線、輸變電站等細分行業。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則給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