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與銀聯打響手機支付標準爭奪戰
手機支付主導權之爭正在進行。在這個新鮮而誘人的新業務領域,競爭者既有老牌的三家電信運營商,又有加入了通信體系外的中國銀聯。主導者所能確定的行業標準,將深刻影響著上游芯片等供應商的命運。
以現狀來看,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都想通過自身優勢成為手機支付體系的主導者,至今為止都沒有表達過與對方緊密合作的可能。他們要實現獨霸手機支付的夢想各有難題:前者所提出的2.4G標準獨樹一幟,但難點是也已存在的金融基礎設施并不支持;基于13.56MHz頻段的支付工具上廣有基礎,不過,如若普及,則用戶需大規模更換手機——這同樣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工信部擬定標準
4月16日,在第二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論壇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代曉慧透露,目前科技司和電信發展司正在推動移動支付標準體系和相關標準制定。
當天,中國移動研究院高級項目主管黃更生也表示,中國移動把2.4G的技術方案貢獻出來,供大家一起分享,如果覺得可以,可以來作為標準。據了解,他所指的,目前中移動倡導的標準是“RFID-SIM方案,又稱2.4G技術”,它與另一種基于13.56MHz頻段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方案(NFC)正成為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博弈的對象。
相比于中國移動提出的2.4G方案,NFC方案推動時間更長、影響范圍更廣,目前已經在日韓被運營商廣泛應用,在國內也得到了中國銀聯的支持。但這種手機支付方案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戶使用手機支付業務必須更換為特制的手機。中移動的2.4G手機支付業務則突破了以往的NFC手機支付方案,用戶只需要更換一個特制的帶有射頻的支付SIM卡。
據記者了解,2.4G標準受到中移動追捧還不僅僅在于更換成本和推行難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標準為中國移動首家提出,其他電信運營商和銀聯都不具備這個技術能力。
上游供應商因為中國移動可能帶來的采購商機而緊張籌備。
中國移動因此也捆綁了一批“一榮俱榮”的利益相關者。其中原中興通訊體系公司國民科技,被市場看好,該公司已于4月20日舉行IPO發行的網上路演,并公告擬在創業板上市。如果中國移動在手機支付領域采用2.4G技術,國民技術將成為前者的獨家芯片供應商;為中國移動提供2.4G標準SIM卡的主要供應商是東信和平,這家公司獲得了中國移動首批RFID-SIM卡約70%份額的訂單;大唐電信子公司大唐微電子也在進行測試,有望成為RFID-SIM卡的潛在供應商;來自江蘇丹陽的恒寶股份(在去年11月入圍中國移動招標,該產品將用于手機支付終端負責數據安全,這家去年[FS:PAGE]11月份通過收購殼公司獲得了中國移動產品招標資質。
此前,中國移動曾對基于2.4G標準的SIM卡進行了首次統談分簽,僅有兩家供應商獲得訂單。接近中國移動的人士指出,較少的供應商有利于該運營上對產業鏈進行控制。“中移動曾要求供應商獨家供貨。”但這種說法沒有得到中國移動的確認。
此外,中國移動已經對基于2.4G標準的商業模式作了初具規模的部署:近距離的刷卡模式和超過20米的中遠距離通訊模式。其中,20米的遠距離傳輸模式將為中移動帶來廣告收入,具體做法是,商家只需有臺發射終端,就可以向二三十米范圍內路過的行人手機上發送即時廣告。
在業內看來,如果這一迥異于他人的模式正式推廣,中移動將有可能憑借5億多手機用戶成為超過支付寶、易寶的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小額支付服務提供商,這將成為中移動最有前景的商業模式。
銀聯諱莫如深
中國銀聯對中國移動倡導的RFID-SIM方案并無興趣,但也并不是要“單干”。
中國移動倡導的是2.4G技術,而目前銀行、金融等機構布點的POS機等終端大都基于13.56MHz技術,顯然和RFID-SIM卡不兼容。如果更換這些POS終端將是一筆巨大開支。而NFC技術原理和現有的POS機終端工作機制相互兼容。
中國銀聯對于到底要采取什么技術標準始終諱莫如深。
關注手機支付的通信界人士指出,目前在任何地點任何文件上都找不到中國銀聯到底要用什么標準的信息。在記者獲得一份中國銀聯關于手機支付的文件中,銀聯指出:“目前推出了多種產品方案,包括NFC手機、智能SD卡、雙界面SIM卡等。在試點中探索商業模式,上海、山東、寧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開展了業務試點,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各商業銀行和眾多社會第三方機構均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者中,中國銀聯惟獨沒有提及中國移動。
實際上,從中國移動3月份以400億資金入股浦發銀行以來,中國銀聯對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合作進展積極宣傳。銀聯官方網站上的最新消息顯示,中國銀聯在湖南開始試水手機支付項目,選擇的合作方是中國聯通。
在三大電信運營商之間,手機支付解決方案的走向已經存在分歧。除了中國移動外,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表示將支持13.56MHz技術。其中,中國聯通的理由是,“目前自有渠道比較少,社會渠道上支持13.56MHz技術的NFC手機較多。”
與2.4G相比,13.56MHz頻率最大的優勢在于,它被廣泛應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觸卡片領域,在各種應用上兼容性更強,基本上無[FS:PAGE]需對現有機具做改動,比如目前的公交卡支付,就是采用這種技術。而2.4G則需要對交通機具、金融機具等重新改造。
接近中國移動的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移動選擇2.4G技術的奧妙之處,在于目前除了中國移動以外,其他兩家電信運營商尚且不能實現這種技術要求。這意味著,如果實現這種標準,中國移動將成為產業鏈的主導者,芯片供應商成為中移動的獨家供應商。超過5億的移動用戶產生的支付資金將會對銀聯業務產生強大的侵蝕。
糾結的是,銀聯和中移動想要彼此繞開各成體系又都很艱難。
據了解,目前銀聯正轉向采用集成在移動終端上,具有非接觸功能的NFC手機,將銀行卡和電子錢包信息存儲在該手機的芯片中,試圖繞開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通道。想要繞開擁有5億多手機用戶的中國移動,單獨與手機廠洽談,并非易事,植入芯片成本也過高。而有消息指出,中國移動在與多家上游供應商談判時,要求供應商獨家供應該公司,這也就在產業鏈的前端將競爭對手圈定在外。
銀聯也在更大的范圍內爭取合作者。易寶支付副總裁余晨告訴記者,“在日韓,主要為運營商主導模式,商用規模最大,日本DOCOMO公司旗下就有信用卡公司。而中國的支付體系目前是碎片化的,是贏者通吃的市場。”余晨指出,“銀聯過去提供的服務是裸線的,只是將銀行連接起來,而易寶、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更擅長提供增值服務,這也是運營商的特長。面對這個新興的市場,銀聯這個遠程支付國家隊正在和第三方支付體系合作,從邏輯上講,是將競爭者變成合作者。”
中國銀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有對現有標準進行評論,但銀聯在上述記者獲得的文件中指出,“建立合理的商業模式仍然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國內移動支付主導方和參與方由于立足點和利益訴求不盡相同,這導致了現在手機支付產業處于多種技術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并行的發展狀態,并且容易引起惡性競爭。”
相關文章
中移動擬讓自有Android平臺支持閃聯標準
“閃聯目前正與中國移動探討合作的可能,計劃讓OMS系統(中國移動基于Android平臺開發的手機操作系統)支持閃聯標準,實現與電視的互聯。”4月2日,中國閃聯標準工作組組長、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總裁孫育寧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
沙躍家:中移動物聯網應用已經成整套體系
在4月28日舉行的2010物聯網高峰研討暨物聯網TD模塊產品推介會上,中國移動副總裁沙躍家表示,經過數年的努力,中國移動在物聯網相關應用已經形成體系。
物聯網大會:中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演講
4月28日,中國移動在北京舉辦2010物聯網高峰研討會,發布了最新的物聯網TD-SCDMA模塊產品及基于物聯網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無錫市副市長談學明、中國移動副總裁沙躍家、...
中移動“無線城市”已覆蓋全國336城
中國移動在今日舉辦的“201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上宣布,截至2012年底,中國移動無線城市建設已覆蓋全國336個城市,能夠為人們提供覆蓋居家、學習、醫療、出行、工作、消費等方面的上萬種應用。
中移動物聯網終端達300萬臺
中國移動高層4月28日透露,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產業化已經取得初步成效,M2M(機器到機器)終端數已經達到300萬臺,年增長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