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從簡單的視角來看RFID技術應用的開發,有利于從中提取過程中的基本流程與關鍵環節,從而善加把握,做到滿足應用需求、提高應用開發效率、降低項目實施成本、發現新的應用契機、形成持續滾動的開發需求,不斷改進與提高應用開發的水平。
從復雜的視角來看RFID技術應用的開發,有利于從中做到每一個細節、每一層關系、每一個步驟、每一項資源的最優化集成設計、綜合調配與運用。提升起來看,有人、財、物、事,展開來看有技術、有商務、有產品、有方案、有多方合作之間的集成銜接、有時間約束、有成本約束、有資源約束與限制等等。
應用開發的流程,尤其是基本流程的梳理與把握,加之具體應用中在基本流程之上的靈活把握與應用可以做到人力之所為的最好結果。基本流程是理論與概念,具體應用是實踐與理論的檢驗,兩者相輔相承。
與其它新技術的應用開發一樣,RFID技術應用開發過程中的所有活動都是沒著時間軸展開的,時間的一維特性為流程分析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參照系。對應用開發過程中沿時間展開的一系列活動進行適當的分段規范,即構成RFID技術應用開發的基本流程。
二、基本分析與準備
1、角色分析
參與到RFID技術應用開發過程中的角色眾多,通過角色分類分級,可梳理出基本的相互關系。典型情況下,與應用開發相關的核心一級角色包括應用方(最終用戶),投資方與集成方(集成商),三者基本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核心角色及相關關系
其中,與集成方相關的二級角色有解決方案提供商、軟件產品提供商和硬件產品提供商;應用方的二級角色可能有行業管理機構、監管部門等,投資方的二級角色可能有獨立投資人、政府投資、集資管理者等。所有二級角色均有可能直接充當為一級角色,同時核心角色之間也可形成如下所述的相互組合形式:
(1)組合1:投資方與應用方一體化。這種組合屬常見的基本組合形式,該類應用可歸于簡單的自買自用型。一般而言,該類應用的應用延拓性不足,并行擴展潛力比較大,示范作用明顯。典型情況如小區停車管理RFID技術應用;
(2)組合2:投資方與集成方一體化。該種組合有利于降低應用方的初始投資,甚[FS:PAGE]至于應用方可以零首付應用。投資與集成方主要看重應用帶來的長期收益。典型情況如RFID技術在電信運營、有線電視運營、電力運營、交通運營等方面的應用等;
(3)組合3:集成方和應用方一體化。該種組合一般出于自益、兼他益或公益的內在需要,一般會獲得第三方的投入支持。典型情況為政府投入支持性應用;
(4)組合4:集成方、應用方與投資方一體化。該種應用屬自給自足型應用,一般沒有發展空間,或為某種實用價值或為某種形象或展示需要。
2、不同角色的關注點
以圖1中所述的三個一級核心角色為例,各自的主要關注點如圖2所示。整體上來看,應用方的關注點是應用關注的基本落角點,各方均應以此視角為基準。

圖2 應用角色的關注點(各有側重,應用的多面觀察物征)
RFID技術的基本特點是無接觸識別與數據采集,歸屬于信息化技術與應用領域的范轉疇。其應用的價值,也往往從信息化后帶來的收益進行分析。RFID技術本身依據電子標簽的供電方式、標簽與讀寫器之間傳輸信息采用的載波頻率、標簽與讀寫器之間通信的協議約定、產品的封裝與應用環境適應性設計等方面的差異構成豐富多樣的RFID世界。
RFID技術應用開拓,需要把握RFID技術、應用需求與投資規模或數量,在此基礎上,完成集成設計與項目實施。所有關聯事項可納入基本流程中加以解決、實現或完成。
以下著重討論RFID技術應用開發過程中的基本流程與關鍵環節。
三、應用項目概況
實施任何一個應用性的項目,首先應對項目的應用背景情況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應明確項目要求解決的具體問題。了解項目的應用背景,有助于深度理解項目并對項目進行深度系統分析、整體分析、以及關聯系統之間的正向益助分析與負向影響或制約性分析。
有關項目應用背景情況的了解和理解,體現著對新的應用行業的理解,簡單的直接應用背景比較容易掌握,深度的復雜關聯系統之間的助益與制約關系,則可能需要多年的積淀與感悟。
一種簡單而有效地把握項目要求解決的具體問題的方法是按序號列出具體的問題。問題列出后,可對項目要求解決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排隊,最重要的[FS:PAGE]列在最前面。
一般而言,一個應用項目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原始問題不會超過三項,可用所謂的1、2、3列條法。其它的要解決問題有可能是原始問題的導出問題,導出問題有可能隨原始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同而發生內涵或外延的變化。導出問題可列在原始問題下的二級條目,如1.1、1.2、1.3,2.1,2.2等,以此方法可以簡潔清晰地表述出項目待解決問題的全部內容,并考慮各問題的優先重要次序。
四、應用需求分析
提出應用需求的問題后,通過快速綜合分析,一般可得出項目的可行性判斷。下面概要介紹可行性分析與應用需求分析側重關注的幾個方面:
1. 可行性分析
對項目的可行性判斷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技術層面的可實現性。項目可行性分析的首要前提是邏輯上無矛盾,應用項目真實可信,無重大實施障礙。在此基礎上,可考慮:技術層面上不計成本、不計時間有無實現的可能;進一步調研分析有無直接可用的技術或產品,或者經過少量改型設計即可解決問題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完全沒有可資參照的技術與產品,基本可判定項目短期內不具備可實現性。進一步的可析,可給出對項目未來可實現性的分析與初步判斷。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開發全新的產品以及與產品相關聯的技術的成熟度。
(2)成本方面的概略估計。對于具備技術實現層面可行性的項目,可以對項目的實施成本進行概略性估計。成本估計考慮的方面有:設計項目解決方案所需花費的調研成本與集成設計成本;直接產品的成本及必要的備份數;項目實施的施工成本與時間的概略估算;項目驗收、交付培訓與后續技術服務與支持方面的成本;不可預見性的風險預估。以上各方面的合計,可作為項目實施的總成本概算。
(3)可預期的最小收益與最大收益。項目實施的最大收益、最小收益,以及最大收益與最小收益的比值反映了項目需求分析的深入程度,以及由此可方便地對投資收益進行估算。最大收益與最小收益的比值(大于等于1)越小,說明對項目的需求分析中的關聯影響分析的越清楚、越深入。
(4)關聯的助益與制約因素研判。項目的實施必定會帶來一些改變。對項目實施產生的改變與關聯系統、環境等方面的分析,可明晰出助益因素與制約因素。關聯的助益與制[FS:PAGE]約因素分析與研判有利于因勢利導,調動積極因素對項目的實施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可對制約因素進行分析,評估制約因素的影響效果。
(5)項目可實施的時間與完成項目的時間預期。項目的實施時間與項目的完成時間一方面界定項目的起動時間,另一方面對項目的實施時間段有一個整體把握。起動時間與實施周期關聯著人員、資源等方面的調配。
(6)綜合結論。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導出的結果包括對項目的整體判斷,是否可行?是否近期可行或起動?項目相關技術與產品的成熟可用程度?項目實施的成本代價?項目實施的時間與周期等。基于以上相關分析,可將目標項目分類定級、確定優先起動或關注順序。
可行性分析一般可以歸屬到概略分析的范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完成后,可在項目起動后展開具體的深度應用需求分析。
2. 應用需求分析
應用需求分析實現著一個謀定而后動的項目實施策略。應用需求,可以是項目應用概況中明確的項目要求解決的具體問題的分層細化。根據第六章介紹的應用需求方法,可將應用需求分析分為以下三大類進行:基本需求、深度需求和超級需求。(未完待續)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