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什么?眾說紛紜“物聯網”
物聯網是什么?5月18日,在河北廊坊舉行的首屆“APEC智慧城市智能產業高端會議”上,多名信息產業主管官員和專家學者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去年以來,隨著胡錦濤溫家寶個國家領導人先后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依靠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要重視新興產業的成長,并明確提出“感知中國”的理念,提到國家的議事日程上,物聯網成為國內IT業界最火爆的話題。
5月18日,在河北廊坊舉行的首屆“APEC智慧城市智能產業高端會議”上,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組織了200余家國內物聯網企業及多名信息產業主管官員和專家學者,共同舉行了“物聯網產業發展與合作專題會議”,就這一產業的規劃、發展、應用以及對城市建設的影響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報特選取會議上部分嘉賓精彩觀點刊發,以饗讀者。
董寶青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
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和應用創新正向我們走來,智慧地球、物聯網、云計算、下一代網絡、3G、4G等新名詞、新概念非常多。就我國的物聯網產業而言,經過一段時間醞釀,已經迎來蓬勃的發展期,有四個背景應該關注:一是國家高層領導極為重視,二是信息產業界高度認同,三是資本市場密切關注,四是有關政策將不斷推出。但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時,我們要正確處理好產業與應用的關系,不能走技術驅動的路線,而應強調業務驅動、需求驅動,至少是應用與產業的互動。此外,物聯網的成功將來自于很多細分市場,大量細分市場發展好了,最后才能匯集成一個大的物聯網產業。
張琪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
物聯網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及其廣泛應用的基礎上的,當今其切入點應是在近十年鋪墊的基礎上,加快制定相關的標準,比如說RFID(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的標準、物品編碼、移動支付等等,把重點放在核心基礎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上,要引導和開拓各類應用,重視物聯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使物聯網能服務于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推動整個社會信息化的進程。
物聯網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展,市場潛力非常大。我國傳感器網絡的應用在全球水平處在前10名以外,但RFID應用已經居于全球第三位了,身份證、護照等都有自己開發的技術,今年保守預計整體市場規模會達到120億元,年增長幅度超過38%,特別是三大通信運營商結合移動支付在物聯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國家正在制定的[FS:PAGE]“十二五”規劃中列入了物聯網的內容,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把物聯網產業發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韓夏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
物聯網到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我舉一個例子:現在“智能電網”的概念很熱,我國規劃到2016年要建成統一的、堅強的“智能電網”,這就是物聯網在整個電網上的發、出、變、配、調、用等六大方面上的應用。比如在用電環節,美國的“智能電網”目標甚至能做到電價實時變動,電廠和電力公司根據大家用電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來定制電價,晚上10點時最好不要用洗衣機,這時高峰期電價會高一些。又比如傳輸環節,我們可以對輸電塔架做一個安全監測,確保電網安全。比如說2008年春那次大雪災導致輸電線結冰,或者是壓斷以后造成大面積停電,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有的時候是不法分子把塔架偷走當廢鋼賣錢,雖然塔架本身不值錢,但造成大面積停電的損失無法預估,多則數以百億元計。如果有了“智能電網”,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類似損失。
柳翔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教授
物聯網的應用我覺得主要還是要靠政府主導,因為它的應用覆蓋面很廣,早期重點是在公共事業、環境保護等具有共通性的方面,推動物聯網建成一個標準化的平臺也很迫切。這個平臺包括六個方面技術,包括硬件、軟件、網絡、通訊、架構和標識技術。我認為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條件可以支撐基于情景的物聯網的架構,僅就標識技術來講,就應該建立一個開放的、統一的、唯一的架構,這是物聯網推廣的基礎,因為沒有安全的標識,就談不到后面的應用。總之,物聯網作為未來互聯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與后者協調發展,因為其涉及面廣,更需要建立一個多方參與的合作平臺,各方就共性問題來共同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212>>
物聯網是什么?5月18日,在河北廊坊舉行的首屆“APEC智慧城市智能產業高端會議”上,多名信息產業主管官員和專家學者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靳東濱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
據歐美的咨詢公司統計,2009年全球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模塊的市場總量為122億歐元,據預測2013年這一市場規模最多會達到295億歐元,四年復合增長率為24.7%。各國實現M2M的實際比例,瑞典占了40%,美國占10%,中國只占了0.6%。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空間非常大。根據賽迪顧問公司的統計,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可以達到人民幣2000億元,2015年增加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30%,中國[FS:PAGE]增長更快一些,這與我們經濟發展速度更快的情況相吻合。
但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挑戰也不少:第一是成本較高,現在涉及到物聯網的設備器件成本都很高,用戶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第二是標準不統一,無法實現互聯互通,所以科技部標準組在抓緊標準制定工作;第三是產業不健全,如果按照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這一產業鏈來看,網絡層我們還是比較強大,但感知層和應用層不健全;第四是盈利模式不明晰,雖然有一些示范工程,但盈利不盈利還不太清楚;第五是安全有隱患,涉及到數據、隱私如何保護的問題;第六是某些關鍵技術的缺乏。
陳奕泉
華為公司副總裁
產業鏈和商業模式是物聯網成功的關鍵要素,對其商業模式,我們有以下觀點:政府在物聯網產業中處于主導地位,運營商則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各種廠家,包括華為這樣的大廠家和一些小廠家,都是形成價值鏈的重要環節。政府的統籌規劃非常重要,可通過政策傾斜和運用公共資源,形成強力的引導和支持。
比如說華為在建設智能城市方面提出“光管云”的解決方案,光是無線終端,光到互聯網和通訊網,最后形成三朵云到“大腦”,即城市數據中心的那朵云,這個數據中心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企業都建了自己的數據中心,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統一的城市數據中心的出現。我們在考慮物聯網各項應用時,一定要有統籌的規劃和“大腦”建設的概念,否則在下層的傳感網絡建設時會忽略框架性,有了框架系統就有了靈魂,實際上也就讓城市信息化的靈魂得到了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