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挑戰IBM智慧地球概念
華夏物聯網報道,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劉峰向IBM挑戰,強烈質疑智慧地球理論。劉鋒一直堅持認為‘智慧地球’抄襲了他的‘互聯網虛擬大腦’概念”,智慧地球理論將危害中國國家安全。不過,劉峰對對IBM高明的商業智慧表達了應有的敬意,認為,中國企業應當好好學習對手這種理論結合實踐的競爭策略。
建設智慧城市應當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而不應當盲目地被人牽著走。道理就好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當你根本還用不上電腦的時候,完全沒必要花幾萬塊錢買一部電腦放在那里做擺設一樣。”
“虛擬大腦”先于“智慧地球”
記者:IBM公司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后,在中國廣泛推廣,已經中標了廣州、南京、沈陽、深圳等國內多個“智慧城市”項目。你如何理解“智慧地球”這個概念?
劉鋒:“智慧地球”包括了兩個層面的內容,一個是理論層面,一個是實踐層面。這是美國大公司在商業競爭中非常聰明的一個操作手法,就是先占據理論的制高點,從而占據市場和技術的制高點。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企業如果單純只是在實踐層面去操作,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不過這一次我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理論層面上,我們是比IBM快一步的。我在2007年12月發表的論文中,已經明確提出了互聯網虛擬大腦的概念,比“智慧地球”的提出早了整整一年,而這兩個概念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智慧地球”提出的前一年里,大量IBM公司的IP訪問者訪問過我們的相關理論網站。
而在實踐層面,像物聯網、云計算這些技術其實也早已存在。比如說,中國水利部2007年7月已經開始在主要流域內大量安放傳感器,及時將氣溫、濕度、風速等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進行分析處理。
我主要是想提醒人們不要被“智慧地球”的概念迷惑,被IBM牽著鼻子走。我們也應該認識到,IBM的“智慧地球”雖然是一個為了商業目的而包裝起來的概念,并沒有太多創新,但IBM確實發現了這個概念下巨大的商業價值。
法規先行消除隱患
記者:我們注意到,你很早以前質疑“智慧地球”會對國家的信息安全構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劉鋒:“智慧地球”提出,要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并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
以上這些都是IBM的原話,我們可以設想,與美[FS:PAGE]國國家戰略掛鉤的IBM公司,如果真的可以這樣介入涉及國家機密信息的領域的話,中國的鐵路、公路、物流、電力、水利、油氣管道、金融的動態信息將很容易被其獲取或操縱,并進而被美國政府所利用。還有一種風險是通過IBM公司的軟件系統,軍事人員也完全可以反向操控上述設備。
記者:那么你認為中國和各大城市應當如何規避這種風險?
劉鋒:一方面,是盡量扶持培育自己的大型企業;另一方面,既然這是商業行為,就要符合相關的法規、政策,相關部門應當盡早對這一現象進行思考,盡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智慧”“感知”本質無區別
記者:“智慧地球”雖然存在安全風險,但其實互聯網本身也有信息安全風險。這種潛在的風險是否對“智慧地球”的推廣形成阻礙?物聯網會成為互聯網的下一個發展趨勢嗎?
劉鋒:我們在2007年的時候已經研究發現,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互聯網不斷地往前發展,互聯網其實是會“進化”的。當各種硬件、軟件條件成熟之后,互聯網必然會向傳感器、視頻、超級服務器這些領域蔓延,并且將其聯接起來,這就是物聯網。
但是IBM用“智慧地球”的概念將其包裝起來之后,就把這個成果給“收割”了,這塊龐大的處女地看起來好像就成了IBM自己的東西了,但實際上,這個發展的趨勢跟IBM是否提出這個概念無關,而是互聯網進化的必然。
記者:中國在2009年也提出了“感知中國”的概念,這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嗎?
劉鋒:這是中國試圖與之抗衡的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我認為無論在技術層面還是理論層面,都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中國企業應搶話語權
記者:面對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中國的企業應該如何切入?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劉鋒:在與國外企業在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進行競爭的時候,我特別想再一次提醒的是,中國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理論在競爭當中的重要性。國外企業的競爭優勢實際上是理論、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集成,而中國企業往往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技術、管理層面的競爭。
理論不僅具有預見性,而且具有一種強大的凝聚力與號召力。我們可以想象,當IBM拋出一個“智慧全球”的理念之后,它就可以不斷地召集企業、政府,將各種利益相關資源整合、聚集在自己的周圍,以研討會的形式,不斷去闡述自己的理念和觀點,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國內的企業若沒有這種理論上的優勢的話,更多只是依靠常規的市場營銷手段,一個一個去跟政府、企業談,這樣一來,就明顯就處于弱勢。現在大家[FS:PAGE]可能還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差距可能慢慢就這樣拉開了。
記者: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建設“智慧城市”,你對此有什么建議?
劉鋒:我認為,地方政府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分析自己現階段是不是真的迫切需要這么做,它的建設成本是不是當前的財力所能承受?雖然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確實是一個發展的趨勢,但是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管理手段仍無法與之相匹配的話,它反而會成為一種不必要的負擔,這種案例其實非常多。
建設智能城市應當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而不應當盲目地被人牽著走。
記者:這是否就好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當你根本還用不上電腦的時候,完全沒必要花幾萬塊錢買一部電腦放在那里做擺設一樣?
劉鋒:對,我認為你這個比喻很恰當。
相關文章
IBM助理打造智慧浙江
近十年來,IBM GTS一直與浙江地區政府機構和企業保持緊密的合作,在浙江省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體戰略以來,GTS的業務增長也隨之加快。這給予GTS以巨大的信心,決定加大投資力度,并于2009年7月正式成立IBM全球信...
IBM物聯網技術中心落戶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IBM華中云計算中心運營 智慧襄陽邁進"云時代"
近日,IBM華中卓越云計算中心在襄陽高新區啟動運營,智慧物流、智能城市、移動互聯、云數據分析等應用系統將引領襄陽進入“云時代”。
2012 IBM智慧西藏論壇召開 發展信息化
2012 IBM智慧西藏暨IBM西藏分公司開業慶典在西藏拉薩隆重召開。西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辦公室主任楊中華,西藏自治區信息協會副會長、西藏大學教授大羅桑朗杰,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周憶,IBM大西區總經理劉文超,IBM西藏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