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頻RFID標準中編碼方式的研究和S函數實現
1. 引言
RFID 作為無線領域新崛起的一項應用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交通運輸管理等眾多領域。RFID 技術以無線通信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為核心,利用射頻信號及其空間耦合、傳輸特性,驅動電子標簽電路發射其存儲的惟一編碼。它可以對靜止或移動的目標進行自動識別,并高效地獲取目標信息數據,通過與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結合,還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目標跟蹤與信息共享。
本文參照已有國際標準 ISO/IEC 18000-6,首先研究了標準中不同的編碼方式的規則和特性,然后用S 函數來實現這幾種編碼,并利用Simulink 進行基帶編碼模塊的封裝和仿真。
2. UHF RFID 標準中的編碼方式
在射頻識別(RFID)技術中,讀寫器與電子標簽間相互通信傳遞數據(信息和指令)。為了便于通信,需要對數據的基帶信號進行編碼,主要是對要傳輸的信息進行編碼,以便傳輸信號能夠盡可能最佳地與信道相匹配,并且編碼后能夠使頻譜能量集中以節省傳輸所占頻帶寬度,其次使其具有檢錯能力和提供位同步信息。目前在UHF頻段的RFID 標準ISO/IEC18000-6 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數據編碼,見表1。
從表1 中可以看出,在前向鏈路上數據編碼采用的最多的方式是PIE 編碼和曼徹斯特編碼,而在反向鏈路中采用最多的是FM0 編碼。因此對RFID 標準中的編碼方式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下面重點介紹一下編碼規則。
2.1 PIE 編碼
PIE (脈沖間隔編碼)編碼是在前向鏈路中采用。按照標準,符號波形如圖1 所示。
其中,Tari 為讀寫器到標簽通信的時間間隔參考,也是數據“0”的持續時間長度,其參數如表2 所示:
2.2 曼徹斯特編碼
曼徹斯特編碼也是在前向鏈路中采用的,也被稱為分相編碼。物聯天下編碼規則如圖2 所示。在曼徹斯特編碼中,如果原始數據為‘0’,將其編為‘01’;如果原始數據為‘1’,將其編為‘10’。這種編碼的特點是每個碼元中間都有跳變,低頻能量較少,便于接收端提取時鐘信息。
2.3 FM0 編碼
反向鏈路采用 FM0 技術,也被稱為雙相間隔碼。一個符號周期Trlb,分配給每個將被發送的位。在FMO 編碼中,數據轉換發生在所有的位邊界。另外,數據轉換發生在被發送的邏輯0 的中間位。
數據編碼先對字節的最高位進行,圖3 給出了8 位'B1'的編碼說明。
3. UHF RFID 標準中編碼方式的實現
在 Simulink 中,可以通過將現有的模塊組合成子系統并進行封裝實現模塊,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Simulink 庫中的資源,方便快捷地進行模塊的搭建。另外,在實際的應用中,通常會發現有些過程用普通的Simulink 模塊不容易搭建,這是可以利用S 函數來自己編程實現所需要的模塊。S 函數可以極大的擴展Simulink 的功能,使得Simulink的仿真變得更靈活,更強大。這部分主要通過這種方法來實現RFID 標準中的編碼方式。
在使用 S 函數前,先簡單介紹一下Simulink 模型的處理過程。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初始化階段:將參數傳遞給 matlab 進行求值,得到的數值作為實際的參數使用,然后展開模型的層次,每個子系統被它們所包含的模塊代替,接著檢查信號的鏈接,最后確定狀態初值和采樣時間。
2、運行階段:計算輸出,更新離散狀態,然后計算連續狀態,最后計算輸出。
S 函數既可以是M 文件,也可以是MEX 文件。M 文件的S 函數結構明晰,易于理解,書寫方便,而且可以調用matlab 豐富的函數,對于一般的應用,使用matlab 語言編寫S 函數就夠用了。
M 文件的S 函數由以下形式的matlab 函數組成:[sys,x0,str,ts]=f(t,x,u,flag,p1,p2,…)
其中f 是S 函數的文件明,t 是當前時間,x 是S 函數相應的狀態向量,u 是模塊的輸入,flag 是所要執行的任務,p1,p2 等都是模塊的參數。在模型仿真的過程中,Simulink 不斷調用函數f,通過flag 來說明要完成的任務。每次S 函數執行任[FS:PAGE]務,都將以特定結構返回結果。


圖


圖

圖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