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限、管、建 佛山“智能交通”治“未堵”

【智能交通】
今年全市投入超兩億
昨日,佛山汽車保有量突破100萬輛,成為我省第四個“百萬車城”,其中私家車占八成以上。這給城市交通運輸管理帶來巨大壓力,盡管目前佛山與北京、廣州相比路面擁堵不算嚴重,但治理“未堵交通”不能等待。目前,佛山正探索踐行“智能交通”管理理念,通過“引、限、管、建”,讓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上個月,佛山市交通運輸局首設“智能交通科”。
“智能交通就是使用信息化手段,將人、車、路有效結合。縱向市和區,橫向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均在加大推進智能交通應用。”該科科長莊儒耀介紹,今年,佛山全市智能交通建設擬投入2億多,其中南海就占到1個億。
在建設項目上,目前全市的智能交通GPS平臺基本建成,可以通過數據采集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車輛、包括公交車和出租車的運行效率。在各區方面智能公交調度系統是建設的主要內容,目前總體工作已完成八成左右。此外智能交通的公交信息發布平臺,比如電子站牌、網站、手機、網上查詢、固定電話查詢等,也完成了大部分工作。目前禪城區和南海區已啟用了智能交通系統。“通常每個路口的交通燈設置周期是40秒,車少時也只能白白等。啟用智能交通系統后,系統會根據自動采集到的交通流量數據并自動將信號燈調整成為25秒,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另外,借助系統功能市民可選擇最佳行車路線等。
智能管理的公共自行車出行,也成為市民的時尚選擇。
【智能貨運】
貨運公共信息平臺下月啟用
下月,由政府主導的廣東省首個智能貨運平臺——南方智能貨運公共信息平臺上線。該平臺運營方廣東現代智能交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卿高俊說,平臺首先解決“貨找車、車找貨”的難題,使貨源與車輛信息互通問題,減少貨車的空載率,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也便于政府監管。
焦點之城市配送 車貨高效配對 錯峰出行讓出路權
“隨著佛山連鎖商業、市場的快速發展,各類商品誘發了對城市配送巨大需求。”佛山貨運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貨物城市配送各自為政,運作成本高昂,效率較低,“有自建車隊的,常有車沒裝滿貨就上路,造成車輛和道路路權資源浪費,沒車隊的到處找車,貨少人家還不愿意運”。
“據初步統計,在100萬輛汽車中,佛山本地發放營運證貨車約15萬輛,加上進出佛山的外地貨車,每天佛山路面有貨車約20萬輛次”,佛山市交通運輸局貨運科科長陳小東介紹,“貨車雖不多,但車體大、帶慢[FS:PAGE]了道路運轉率,也更易損壞城市道路路面。”
一邊是貨車限行,一邊是城市生產生活對貨物配送需求的增加,兩者如何兼顧?南方智能貨運公共信息平臺將構建城市配送體系試圖破題。“我們將先從城區中心著手,選擇幾個商業網點試水,引入智能調度,將車、貨資源整合起來統籌配送,最大限度減少車輛使用。”陳小東介紹,配送車會統一外觀、環保標準等,使體系標準更明確。配送線路和時間上,將會有特定的線路,并錯開城市出行高峰期。這一做法也在北京試行。
據悉,目前佛山中心區的配送貨車,空載率在30%左右。據評估,借助城市配送功能,一輛貨車配送單一物品需要行駛的次數可減少8次。
焦點之貨運總站城際貨運不進中心區 “五定”避免空載
“借鑒客運班車的思路,我們提出城際貨運班車總站的模式,使傳統的分散的貨運作業方式轉變為定時、定點、定線路、定車次、相對固定的費率的方式,使城際貨運總站化、客運化、五定化。通過總站模式,快速整合、集散周邊貨物資源,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減輕城市負荷。”卿高俊介紹。
這意味著,未來佛山的貨運將形成這樣的鏈條:外地商品供應商選擇大型貨運車輛向佛山發貨,貨物只在城郊的貨運站場卸下來,通過智能化的車貨配對以及路線、時間選擇,進入標準化城市配送通道,最終到連鎖企業或商場、商店。此外,該平臺與公安、銀行、工商、稅務、司法等部門對接,貨運企業信用、資質、經營信息將一點即知。
佛山專業市場多,往往圍著一大批貨車等“生意”,市場周邊車流、人流秩序雜亂。為此,該平臺還將開發網上停車場功能,讓車主在網上找車位,“某個貨場停車位在哪里,還有多少位一目了然,不用車主兜轉或亂停放,也不用到市區去等貨,只需服從調度,這也減少其在路面占用時間。”卿高俊介紹。
■探索
以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
佛山中心城區擬建TOD社區
“百萬車城”時代,公共交通出行如何引導?在佛山交通運輸部門看來,當前有必要思考把公共交通發展提升至引導城市發展的層面上來,“引入TOD理念統籌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交通規劃,把城市建設成不依賴私人交通出行的城市。”
什么是TOD模式?其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是規劃一個居民或者商業區時,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劃設計方式。
“處于城市轉型的關鍵時期,土地的整合和提升力度非常大,可借鑒新加坡建設公交都市的經驗,將城市規劃、土地開發和交通功能科學[FS:PAGE]結合,使每個區域都服務功能清晰、配套科學、交通便捷,走公交引導的緊湊型城市發展模式實現城市轉型,打造交通順暢的公交都市,讓市民擺脫對小汽車的依賴。”在佛山首次提出引入TOD模式的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高榮堂分析道。
“以前的城市規劃開發,有了樓盤、工業區,公交線路后再搭配公共交通,站場的用地得不到解決,導致公交配套難落實等問題。”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提出,TOD本身是以軌道交通作為載體,以軌道站半徑500米來設計配套,TOD先定,軌道交通再延伸過去,公交樞紐站、就業、相關配套也開發,通過土地開發價值籌集軌道交通建設資金,也為客流提供穩定保障。”這一理念已得到佛山市政府顧問、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殷廣濤的倡議。
短評
智能手段
為交通運輸管理“掌舵”
佛山早有藏富于民的美譽,如同改革開放后在國內較早迎來摩托車“鐵軍時代”一樣,作為地級市的佛山步入“百萬車城”并不稀奇。然而其背后的交通壓力已迎面而來:如何避免成為“堵城”?
城區緊湊的佛山靠再修路、增加公交車等“增量”傳統措施來破題已難以為繼,如果不慎,易進入建路、車增、擁堵,再建路、增車、再擁堵的怪圈,城市交通出行需要精細化管理。為此,在方式上,交通運輸部門如何“掌舵”而非“撐船”?
今年初,佛山明確以“引、限、管、建”措施作為佛山解決交通擁堵的綜合措施。高榮堂表示,“引”是指政府超前引領,其中關鍵內容是引入TOD理念統籌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交通規劃,把城市建設成不依賴私人交通出行的城市。“管”指管理,主要涉及公交行業、交通秩序和交通需求三方面。“限”主要是抓好第二階段“限摩”工作,擴大限制貨運車輛在中心城區的行駛范圍和實施機動車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措施,同時研究車輛進一步的限行、限用和限停措施,有效減少中心城區高峰時段交通流量。“建”指建設,包含基礎設施建設和公交能力建設。
伴隨佛山限貨、限摩下月升級,全省首個官方智能貨運信息平臺將上線,這被認為是佛山城市交通運輸管理的一場變革。如果說智能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管理是從“人流”的角度引導綠色、科學交通出行,那么,貨運平臺的上線意味著從“貨流”方面,打響智能貨運管理的頭炮,引導行業規范、有序發展,提高競爭力。
相關文章
物聯網真正起作用的是:智能交通
近年來,在全球城市和地區嘗試的許多物聯網創新中,智能交通系統已經從試點轉向推廣,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功。荷蘭現在有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它依靠數百個智能交通信號來識別駛來的車輛,這有助于救護車安全快速地到達目的地,并為卡車司機提供關...
千億智能交通市場,為何沒有誕生百億巨頭?
要說過去5年智慧城市大盤下哪個場景最火,交通絕對算一個。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2020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總規模從420億元增長至1658億元,并且以年化約20%的增長率擴張。AI的風,引爆了一個千億級別的...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