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吸引海外人才歸國創業
華夏物聯網報道:趙陽,一個普通的“海歸”創業人士,在美國ADI公司期間,他曾主要從事研發設計,為公司骨干,持有的股票夠用一輩子了,但看到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機會越來越多,就一心想自主創業,于是放棄了這些股票,1999年歸國創業。他看準傳感器技術作為自主核心技術的發展潛力,便在美國和無錫創辦了美新半導體有限公司,并使其成為全球首家致力于MEMS研發、生產的上市公司。
趙陽今年47歲,有著與眾不同的體貌特征:身高1.98米。198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后來獲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和電子工程兩個碩士學位,并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教授,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目前他領銜的美新半導體旗下的科研團隊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將傳感器、模擬信號以及數字信號處理三者整合在一塊芯片上,可以測量X、Y兩個獨立方向的加速度變化,不僅實現了質量更優、尺寸更小,還使每塊芯片的成本降低了60%。
歷經4年的研發,美新半導體首創了集成微機械系統的制造工藝與測試技術,研發與生產了20多種型號的加速度計傳感器集成電路,并以優異的性能和合理的價格打開了許多新的市場。從2004年到2006年,美新的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77%。2006年,公司大舉進軍手機、數碼相機、MP3等消費類電子市場。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觀眾揮舞的變色“助威棒”,不斷變換出“中國加油”、“北京歡迎你”等 23幅與奧運相關的文字和圖案,成為開幕式上吸引世界眼球的巨幅畫卷。這些“助威棒”采用的微電子傳感器芯片,全部由美新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提供。
在趙陽看來,美新半導體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美新在無錫新區的廠房,已經從一幢樓擴展到兩幢樓,一個新的微納傳感系統公司也已完成注冊……
相關文章
中科院劉海濤詳解傳感網技術及其應用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劉海濤:“那么傳感網和物聯網的關系是,物聯網是從產業和用戶角度來說叫物聯網,從技術支撐角度來說,它叫傳感網,我覺得最恰當的叫物物互聯、感知世界,你反過來也行,感知世界,物物互聯,那么這兩個...
走出書齋的無線傳感網絡教學體系
國家電網在無錫建傳感網研發機構
國家電網即將入駐無錫國家傳感信息中心“雙子樓”。4月22日,無錫國家傳感信息中心與國家電網信息通信公司就共建物聯網研發和產業化機構舉行了簽約儀式。據透露,國家五大網絡運營商目前已經有四家在錫建立傳感網研發機構,無錫也因此成為全...